婴幼健康
苹果花脸病锈果病、锈病和果锈病发病日趋严重
近年来,我们在渭北、山西、晋中等省份进行调查,发现苹果锈病、锈病、果锈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蔓延速度也越来越快。 果园发病率高达60%,果树发病率高达10%。 果农苦不堪言。 果锈病、锈病和果锈病是三种不同的水果病害,名称相似,也是苹果病害中最容易混淆的一种。 现将这三种病害的异同及防治的不同介绍如下,供生产中参考。
1.锈病
1.1 症状
苹果锈病又称花面病或裂果病,是由类病毒引起的非潜伏病毒病,是苹果的常见病害。 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上,症状分为锈果型、画面型和锈果画面复合型三种。 病树果实小,部分果实在落花1个月后从果顶开始出现稍厚的水样变色,逐渐扩展成5条规则的纵条纹,后成为锈色斑点。软木塞融化。 不可食用。 由于近几年苹果品种的多样化,红星、秦冠、富士等不同品种均有上述三种症状。 近年来,由于主要种植红富士矮化苗,其症状以花面型为主,锈果型和复合型较少见。 花面的表现是在果实着色期,果面有散在的白色斑点或呈红黄相间的花面状。 有色部分微隆起,病斑局部凹陷。 劣质的味道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商家不肯接受。
苹果脸病
果锈病首先损害一个枝条上的果实,导致所有果实受损并失去商业价值。 1~2年后侵染整棵树,1~2年后侵染附近的果树。 一个果园内多株病树向外传染,造成更多果树受害,防控形势严峻。
病苗及病树枝条拉长症状:病苗短而细,叶片卷成弧形或圆形,病叶硬而脆,易从叶柄中部折断; 苗木中上部出现栓塞坏死和锈斑。 病树细长枝上部叶片与病苗相似。
1.2 病因
锈病是一种传染病,全株性侵染,一旦发病,逐年加重,终生携带病毒。
1.2.1 幼苗感染病害
近年来,园林栽培多采用普通苗,很少建无病毒苗。 普通砧木苗和连作苗占普通苗的相当一部分,这些苗的感染率在8%左右。 它被感染了,而且年复一年地被感染; 苗种的接穗一般来自大田果园,未经严格选育和脱毒处理,携带病毒的概率较高。 从基础种群、中间种群和品种中不难看出,栽植的苗木都有感染类病毒的概率。 幼树期枝叶症状不明显,进入结果期后果实出现症状。
1.2.2 根感染
苹果树被病毒感染后,主要是被树液感染。 果园根系交接后,若因施肥或其他原因伤及病树根部,伤口流出的病液将成为传染源宝宝健康树,由近及远逐渐扩大. 使越来越多的受感染的树木。
1.2.3 修剪嫁接传染
树木修剪过程中使用的修枝锯等器具被病株感染后,再用带病的工具修剪其他健康的树木,也会导致其被感染。 嫁接时,可用带病毒的接穗、砧木或小刀等来感染全株。 嫁接改植后,潜伏期3~27个月。 病害先局部发生,2~3年后蔓延至全株。
1.2.4 病虫害感染
刺吸式口器通过受侵染的枝条传播,例如根棉蚜。
1.2.5 苹果梨混植
梨树是携带病毒的苹果锈病的宿主,但它们没有症状,可以传播到与梨树相邻的苹果园。 与梨和苹果混合的苹果树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
此外,实践中发现缺锰、缺铁、缺硒也会加重锈果病害。
1.3 防治技术
1.3.1 种植脱毒苗
建园要通过实地考察,对砧木和品种进行脱毒处理的基础砧木、中间砧木或组培脱毒苗是防治锈病的最根本途径。 不具备充分条件的,应使用经灭菌处理的优良海棠种子、新疆野苹果种子等育苗砧木(种子和花粉不传播病毒),杜绝病区苹果、梨、病害混植。梨树附近的树或苹果 在花园里采摘接穗。 经常检查栽培的苗木,及时挖出病苗。 建园禁止“三当苗”、“连作苗”和“普通根苗”。
1.3.2 挖树和生根
果园内发现病树,应及时挖出并清理根系,带出果园烧毁,并用病毒专用500倍液消毒。 该方法是防治锈果病害的有效方法。
1.3.3 切断介质
修剪工具和嫁妆工具在使用前需要用酒精严格消毒,可以防止交叉感染。 修剪时先修剪无病株,后修剪病株。 嫁接应选择无病毒接穗、无病害砧木,并进行无病毒操作。 同时设法杀死传播病毒的害虫。
1.3.4 严禁苹果与梨混植
苹果树不能与梨树混养,苹果园250m范围内不能种植梨树,梨园内也不能养苹果苗,防止感染锈果病。
1.3.5 药物防治
病树多但病害较轻的果园,可采用药物辅助防治:①环切包药。 在距树干40cm处不连续环剥3条宽0.5cm、木质部深度的沟槽,用浓度为0.015%的土霉素、四环素或链霉素脱脂棉或卫生纸包扎沟槽0.03%。 用塑料薄膜包裹。 ②用药水切根。 在病树周围约1.5m处挖坑,找出0.5-1.0cm的根系剪断,将断端插入0.015%-0.02%宁南霉素或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等瓶中霉素液体,然后密封并填充。 ③用药水灌根。 用宁南霉素加0.005%~0.01%的四环素或土霉素或链霉素,加300倍硫酸锌和硼酸灌根,每株25~50公斤。 以上方法最好4、6、8个月进行一次。 ④喷雾法。 用70%丙松600倍液或氟硼龙200倍液喷果面,从7月上旬开始每周喷1次,共喷3次。
1.3.6 提高树木的抗病毒能力
对于锰、铁超标的果园,要控制含锰、铁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增施有机肥,足量生物肥,足量施用磷、钾、锌、铜、钼和镁通过土壤测试。 利用果园种草改良土壤,施用亚硒酸钠等加强营养管理,提高果树抗病毒能力。
2.生锈
2.1 症状
苹果锈病,也称为红斑病和苹果锈病,是一种转移给寄主的真菌病害。 宿主包括苹果和海棠。 该病害叶片和果实等绿色和嫩组织,导致早期落叶。 叶片初染时宝宝健康树,正面出现橙红色小圆圈,后病斑扩大,中心长出许多黄色小点,即性子孢子。 黄褐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内含大量褐色粉状锈孢子。 果实、果柄和小枝的损害症状与叶子上的症状相似。 幼果主要受累于靠近花萼凹陷处。 初为橙黄色圆点,后为黄褐色。 果实生长停滞,病部坚硬,多为畸形果。
苹果锈病初期的症状
苹果锈病初感症状-叶面
苹果锈病最初侵染的症状——叶子的下面
感染后苹果锈病的进行性发展
苹果锈病侵染的后期症状 - 叶面
苹果锈病侵染的后期症状 - 叶子的另一面
2.2 起始定律
Rust 主要被杜松寄生。 刺柏受害后,在枝条上形成不规则的瘿瘤,直径3~10毫米。 苹果锈病在带有细菌的杜松虫瘿中存活了整个冬天。 翌春下雨或湿度大时,瘿瘤吸水膨胀,表面长出黑褐色鸡冠状冬孢子角,内含大量冬孢子。 冬孢子角受雨淋后胶凝膨胀,使冬孢子大量萌发产生小孢子,可散布到1.5-5km外的苹果树上,受风力侵染破坏,形成有性子孢子。和锈孢子相继出现。 秋季锈病孢子随风传播到刺柏等嫩枝上,形成瘿瘤越冬。
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湿度和寄主数量密切相关。 春季3-5月多雨,病害严重,苹果园附近杜松频繁严重。
2.3 预防方法
2.3.1 清除主机
苹果锈病是一种宿主转移病原体。 病原体在杜松树上越冬。 因此,最根本的办法是砍伐5km范围内的桧木,隔离宿主。 这是一劳永逸的措施。 建园时,应距桧木2.5km。
2.3.2 药物防治
苹果锈病苗没有尿道孢子,每年只在春季为害一次,因此必须把握春季的关键时期。 苹果树萌发至幼果期喷施石硫合剂1-2次3-4°Be于周围桧树控制冬孢子萌发,或喷1∶1∶150倍波尔多液防治减少初期传染源。 苹果发芽开花前喷0.3-0.5°Be石硫合剂与其他病害合用,花后幼果期喷25%芬西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3、水果锈病
3.1 症状
苹果果实锈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其症状是在苹果果实表面产生类似金属锈的软木层,严重影响外观质量和商品价值。
3.2 病因
开花后的果实发育期,遇到低温高湿,喷洒对果实表面有刺激性的农药(如波尔多液等),极易引起果实锈病的发生。
3.3 预防方法
3.3.1加强管理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补施生物肥,科学合理修剪,使树冠通风通透,雨季及时排水,清除杂草和周围虫害,保持树盘土壤疏松,增强树势,改善树体。 抵抗恶劣环境。
3.3.2 药害的预防
花落后至7月中下旬是果实锈病的敏感期。 禁用有害农药,如波尔多液、有机磷农药。 多菌灵和代森锰锌是可选的。 幼果期喷药时,不宜在果实上用药过多。 需要注意的是喷嘴要远离果面。 药液必须雾化好,喷洒均匀。 幼果套袋前每10天喷一次多菌灵。 共喷施2~3次,可明显减少果实锈病的发生。
常见苹果锈病、锈病、果锈病,病名相似,易混淆。 通过比较这三种疾病的症状和病因,很明显它们属于不同类型的病毒、细菌和生理疾病。 防治时应先分清种类,再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