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12月3日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是几月几号?

2023-03-02 15:28:50孕产
12月3日国家公祭日,12月3日星期四几年一次?1998年 12月 (大)03日 星期四2009年 12月 (大) 03日星期四(过了11年)2015年 12月 (大) 03日星期四(过了6年)2020年 12月 (大) 03日星期四(过了5年)看来没有规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国家公祭日的

12月3日星期四几年一次?

1998年 12月 (大)03日 星期四
2009年 12月 (大) 03日星期四(过了11年)
2015年 12月 (大) 03日星期四(过了6年)
2020年 12月 (大) 03日星期四(过了5年)
看来没有规律

12月3日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国家公祭日的目的和意义是缅怀过去,抚慰民心、顺应民意,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的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全球人民共同所需要的,任何战争为一己私欲,只会危害民众!设立国家公祭日还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国家公祭日是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体现的是对群众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而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表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也是对日本不承认侵华战争提供了有力的说明。

国家公祭日是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体现的是对群众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而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表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

国家公祭日,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使民族精神提升,使人民更加爱国!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12月3日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是几月几号?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至1938年日本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遇难人数超过30万。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中国手无寸铁的军民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 寰的大规模屠杀。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为此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江苏省南京市政府还在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筹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于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此外,还在其他屠杀现场如燕子矶、草鞋峡、中山码头、汉中门等遗址及遇难同胞尸骨丛葬地中华门外等处,建立了15块纪念碑。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中国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2月3日国家公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