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当孩子在心里构筑起唠叨“防火墙”,“金玉良言”也很难穿透

2019-09-07 21:52:03孕产
妈妈的唠叨容易使孩子产生反感情绪,进一步就会产生顶撞行为。这个时期的男孩心理变化特征表现为自主意识增强,自尊心变强,渴望交流和友谊,强烈的自主独立意识,喜欢自由,不喜欢被限制。

"

有句话叫“成功的孩子成功在妈妈的心里,失败的孩子失败在妈妈的嘴里。”妈妈的唠叨容易使孩子产生反感情绪,进一步就会产生顶撞行为。


男孩大多有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男孩心理变化特征表现为自主意识增强,自尊心变强,渴望交流和友谊,强烈的自主独立意识,喜欢自由,不喜欢被限制。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很多男孩经常不听家长的教育,出现叛逆的行为。因而妈妈的唠叨在孩子的眼里是一件烦人的事情,他们会认为妈妈过多的控制,使得他们没有自由,而且不被理解。


妈妈唠叨一方面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但实质上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有些妈妈总是对孩子的决定和行为指手画脚,以老一辈经验谈做法,特别是在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会让孩子觉得无地自容,让孩子觉得自尊心受挫,长期会导致孩子产生不自信的心理。

妈妈们唠叨不止,觉得是为孩子着想,对孩子好。心理专家认为,妈妈的唠叨是出自于一种紧张,一种放心不下,于是不能停口。妈妈不断的训话,很多时候是说出来让自己安心,不是说给孩子听的。妈妈通过唠叨,向自己也向孩子证明:我能够对孩子做的都已经做了。那么,看似以“我都是为你好”为出发点的唠叨会有哪些不良后果呢?


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在家长的唠叨声中长大,大多数孩子练就了对付唠叨的过硬本领,结果是父母唠叨越多,孩子防御能力越强。当孩子在心里构筑起唠叨“防火墙”,“金玉良言”也很难穿透了。


教育效果低下 反复说教、不断给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可使孩子养成“心理惰性”,失去对父母的敬畏。最终当再次出现相同刺激时,教育效果便随之下降,甚至消失。

引发亲子矛盾 唠叨是反复、单调的刺激,是对孩子精神上的疲劳轰炸,没完没了的重复批评只会使孩子厌烦,挑起孩子的敌意,使气氛紧张,矛盾更加激化。


既然唠叨在孩子教育方面并不起效果,那么作为妈妈应该怎样避免唠叨呢?

学会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 妈妈应该学会放手,让男孩拥有更多自由成长的空间和锻炼的机会。平时在进行教育时要保持与孩子朋友式交谈的良好习惯,建立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尝试从交流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不要过多的怪责和长篇大论的经验主义。


作为妈妈,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孩子,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而不是说教 孩子遇到困难时,妈妈难免不了要唠叨说教,但其实妈妈该做的是要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而不只是追求快速解决孩子的困境。


父母无论多忙,也要挤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谈,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坚强面对,鼓励孩子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不要尽往消极的方面想。

只要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父母就要引导孩子把心中的烦恼说出来,这样,烦恼很快就会消失,孩子也会恢复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