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别再打着“教育”的名义间接伤害,被打骂的孩子智商正发生变化

2019-11-29 14:00:04孕产
『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前段时间,一段3分钟的监控视频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真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视频中,女孩在家中写作业和吃饭时,多次遭父母殴打,包括抽耳光、拿扫帚抽打、拉拽头发、脚蹬踏等行为。

『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前段时间,一段3分钟的监控视频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真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

视频中,女孩在家中写作业和吃饭时,多次遭父母殴打,包括抽耳光、拿扫帚抽打、拉拽头发、脚蹬踏等行为。手段残忍令人触目惊心,整段视频中,女孩每次受到虐待后,既不还手也不逃走,不哭不闹,安静地走回座位坐下。

而视频中出现的另一疑似其弟弟的男孩似乎对女孩被虐待的情况司空见惯,甚至也对女孩出手殴打。视频在网上流出后,海量网民评论转发,声讨这一家人对于女孩的残忍行径。

不管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上,这种对孩子的打骂、虐待的事情真是数不胜数...今天,芽芽妈就想怀着沉重的心情,跟宝爸宝妈们聊聊这个话题,也想在这里呼吁一下,住手吧打骂孩子的父母们!

那么,父母对孩子的打骂,究竟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呢?

打骂会影响孩子智商

美国惩戒与家庭暴力专家默里施特劳斯,做过一项跟踪调查,对美国806名2-4岁的幼儿进行智力测试,最终,追踪那些智商高的孩子,发现他们未遭遇过体罚。

而被打骂的幼童和没被打骂的幼童智商相比,没被打骂过的儿童竟比经常挨打的孩子平均智商高出5分。

施特劳斯说:“在暴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出现反抗或逃跑的反应机制,长期打骂会影响孩子智力,打得频率越多,孩子心智发展越慢,哪怕是偶尔挨打也会产生影响。”

如果这一说法不能让你觉得震撼,那么来看看这张直观的图。

这张图中,是两个3岁孩子的大脑。很明显,左边孩子的大脑比右边大不少,黑暗的区域也较小。

而这两张对比照片背后,代表着两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左图孩子的父母给予孩子持续的关爱与回应,尊重孩子的想法并常常鼓励孩子。右图的孩子,则一直生活在打骂环境中,也一直被厌烦与忽视。

神经学家则根据对比图表示:右图中大脑容量缺少的部分,很可能导致孩子缺少一些能力,比如智商不太高、没有同理心、自卑等,成年后也很可能在事业、精神健康方面出问题。

打骂会酿成悲剧

覃瑶,这是一个令人扼腕的名字,这个曾被誉为神童的女孩,从小生活在“天才”的光环里,4岁上小学;连跳两级;8岁读初中;12岁被保送当地最好高中。就这样成为别人口中的传奇。

谁成想上高中后,覃瑶的成绩忽然一落千丈,甚至根本看不出所谓“神童”的痕迹,全班65名学生,覃瑶排名第40。有一次她上课看课外书,被老师当众批评被请家长。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她竟留下一纸遗书并选择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在覃瑶的遗书中写道“不会读书爸妈就不爱我,可我实在太累了”。

后经分析,年仅15岁的覃瑶从天才到平庸再到自杀的原因,一来和孩子天赋消失导致心理承受不住有关,二来和覃瑶妈妈对覃瑶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那么覃瑶妈妈是怎么教育覃瑶的呢?打骂和高压!

覃瑶妈妈对她要求非常高,120卷子如果考119会挨两巴掌,何况上文中提到,覃瑶成绩大幅度退坡,这在覃瑶妈妈来说根本不能忍受。

也从一个侧面看出,打骂孩子,非但不能让孩子更聪明些,反而会越打越“傻”,直至把孩子逼入绝境。

悲剧酿成,再大的遗憾也无法回头,但这则新闻也应该警醒世人:越打骂越糟糕。面对拳脚,你永远不知道孩子心中掀起多大的巨浪。而这巨浪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吞没孩子。

打骂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其实,打骂孩子更会带来你意想不到的身心危害,在之前的一档教育类节目《超级育儿师》中,男孩辰辰从小被妈妈打到大,稍有不对就是一顿暴打。

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辰辰出现了严重心理问题,到8岁时辰辰开始反抗,很遗憾,反抗的方式竟是以暴制暴,一言不合就和妈妈对打,甚至口出恶言:“你是王八蛋!怎么不喝毒药?”辰辰后来说的两句话很扎心:“她从四五岁就开始打我,我就是等到现在再反击她。”、“我每次打架都很害怕,怕把妈妈打坏了。”

父母打骂和孩子反击的交互作用,让才8岁的辰辰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里,变成一个外表蛮横暴戾内心却又彷徨无助的孩子。

有研究结果证实,长期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孩子,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漠, 56.5%的孩子暴躁。但身为父母需要懂得,如果说身体上的伤痕尚有治愈机会,心理的损伤却是永久的。

打骂让孩子收起柔软的内心,用或讨好或叛逆的行为伪装自己。这样的孩子,不要提什么快乐成长,就连起码的身心健康都被摧毁了。

暴力教育会滋生犯罪

印第安那州曾跟踪研究过273名孩子,这些孩子中,只有6%没有被打骂过,68%被打过屁股,26%受到过严重的体罚,经过长达六个月的跟踪得出结论:父母的体罚越频繁越严重,儿童攻击性行为就越多也越“凶悍”。

而这些攻击性则最终体现在校园霸凌、暴力反抗父母,甚至危及社会安全。

在中国,这样的新闻也真的很多:七旬奶奶遭16岁孙女当街暴打;14岁女孩连扇父亲十余耳光;12岁男孩当众殴打掐捏妈妈脖子;甚至,12岁留守儿童弑母.....

这些新闻乍一听很是耸人听闻,仔细探究却有根源。某城市曾经对408名少年犯进行调查,发现在打骂中成长的少年犯罪率非常高,达到了84%。

心理学研究发现,12岁之前,是一个人的基本人格形成阶段,很多成年后的行为都与童年遭受的暴力压抑情绪有关。

于是,以暴抗暴心理终于形成,又因为父母的打骂行为,让孩子根本没体会过正确教育是什么样子的。这就形成了复制行为!

当某一天,孩子开始以同样的方式反抗父母的打骂,那些暴戾的父母,就遭受到了“反噬”。最终,这恶性循环的苦果,由父母、孩子,甚至社会来承担。

其实,早就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打骂行为很多时候是出于父母对自己情绪的无法控制。

那么如果情绪失控想打骂孩子时,我们就该来谈谈:

父母该怎么控制情绪?

芽芽妈这里有几点建议:

首先,当父母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即将压制不住时,如果条件允许,请找个没有旁人的环境,告诉孩子:我现在非常非常生气,需要自己待一会。先冷静下来,我们再来讨论你的问题。诸如这样的话语,切忌失控大吼和拳脚相加。关照好自己。“关照好你自己有助于你帮助孩子。”其实,促使你的态度和行为朝好的方向发展的最佳方法是:关照自己,例如疏导自己的压力,维持其他兴趣,和家人多沟通等。这样,一个心平气和的你就比较容易灌输平和心态给孩子。

暴力教育的代际遗传

芽芽妈的朋友说:孩子今天哭闹的特别凶,我用尽了一切耐心反复哄劝失败。不知哪儿来一股“邪火”,一巴掌重重打在孩子后脑勺。

这一巴掌打出去,我和孩子都傻了。脑海里迅速浮现出小时候被爸爸打的场景:那力度、那角度、那部位,甚至动作神情,完全就是我爸的复刻版。怎么我最终却成了我最讨厌的样子?

你看吧,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根深蒂固,那些你以为不会发生在你身上的场景,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就这么来了。

确实,我们无法选择原生家庭,有时候原生家庭中错误的部分也确实存在复刻,但只要想改变,原生家庭反而会成为动力。

时刻警醒,时刻成长,时刻学习,多关注育儿方面的知识,去了解儿童心理,读正面积极的书籍,以达到慢慢调整行为的效果。如果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那不如选择给孩子一个新的原生家庭。拿出做家长的耐心和包容。

芽芽妈给宝妈们分享一个教育经验,看看什么才是比较高阶的教育方式?

著名学者樊登老师是这样做的:他儿子喜欢在客厅踢球说过几次都没有效果,有一次孩子不听劝阻把妈妈最喜欢的杯子打碎了,这是一个精美而很有意义的杯子。孩子很害怕,樊登老师也很生气。

但他控制住了脾气:“你没受伤就好,以后要注意首先保护自己,这杯子打碎了,确实很可惜,你有没有什么办法以后避免这种事情呢?”孩子说:“不可以在客厅玩球。”想一想又补充:“激烈的运动都不可以在客厅玩。”从那以后,虽然家里易碎品多,但孩子再没打坏过一件。

有句话值得父母深思:人们把殴打成年人视为侵犯,把殴打动物视为残暴,可为什么把殴打孩子称作教育?

孩子最不被人喜欢的时候,其实正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别再打着“教育”的名义肆意伤害,打骂只会让孩子远离爱的真相,而真正的教育正是藏在爱里。

『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