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公主、少爷脾气是隔代亲溺爱的结果?儿童人格结构来“伸冤”

2019-11-26 08:00:04孕产
个人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个体的人格具有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从人的儿童期就开始发展。生活迫使儿童整合并统一自己的反应,对不同情景的统一反应形成了儿童的性格,并使这种性格表现出来的行动个性化,形成区别于其他儿童的性格特征。

个人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个体的人格具有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从人的儿童期就开始发展。生活迫使儿童整合并统一自己的反应,对不同情景的统一反应形成了儿童的性格,并使这种性格表现出来的行动个性化,形成区别于其他儿童的性格特征。所以要了解儿童某一个特定行为如懒惰、口吃等,就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整体生活环境,而不仅仅根据一时的研究观察而进行武断。

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却提出不同意见。格塞尔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一种发展模式,其中环境对儿童发展起到支持、影响及特定化作用,但并不能产生基本的发展形式和个体发展的顺序。只有当儿童的人格结构与儿童的行为相适应的时候,学习才可能发生;在儿童的人格结构得以发展之前,再特殊的训练及学习也是收效甚微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父母辛苦给孩子上各种早教课、培训班,孩子的成绩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所提高,可是后期也就不再显著的原因。这种模式就是格塞尔提出的“儿童成熟势力理论”。

格塞尔的这个理论认为儿童的人格发展起伏很大,有时候甚至是扭曲,这些扭曲的人格发展过程也是儿童人格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它们能更好帮助我们更全面理解孩子,可以丰富儿童人格的内涵。可惜的是在有生之年格塞尔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人格发展理论。

好在日本著名的儿科医生、儿童心理学家平井信义教授弥补了这个遗憾。平井信义教授根据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和马斯洛的层级框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结果成功划分出儿童的人格结构层次。在《守护儿童的精神健康》一书中,平井信义教授着重从儿童人格结构出发研究扭曲了的儿童人格的发展,提出保护儿童的精神健康重要性(关于精神卫生,请参考这篇文章:26中表现+34种疾病,孩子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视),并帮助家长、老师从儿童期精神卫生角度重新认识孩子的调皮、叛逆和疾病,帮助孩子远离消极的、负面的情感困扰,实现亲子、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

那么,什么是儿童人格结构呢?平井信义教授认为,儿童的人格结构包括四个部分,按照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层级,分为:

01、儿童情感的发展与稳定

儿童情感的发展处于儿童人格的最深层级,也是最基础的层级,如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基础没有打牢,不够结实,那么很可能就会变成豆腐渣工程还危及很多人的生命;作为完整人格结构的基础,儿童的情感如果在幼童时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仅会导致儿童情感的不成熟,如自卑、自闭等,而且严重会伤及儿童的智力发展,如弱智,所以必须要予以重视。

情感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情动,也称为原始情感,如快乐、不快乐、害怕、愤怒、恐惧等人与俱来的基础感情。所以刚出生几个月龄的孩子会表现出认生、离开妈妈会哭、闻到妈妈的气味就感觉安心等行为,其实都是婴儿在表达这种原始情感。

只是这个时候的家长与长辈们,都沉浸在一个生命带来的美好悸动中并没有深究。建议这个阶段多给宝宝拍一些表情的照片或视频保存着,以后用来对比会发现婴儿的表情学也是一门学问。当然切记拍照用闪光灯或远离孩子的眼睛哈!

由情动来到情绪就进入情感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原始感情上加入了一些修饰的成分,开始有了我们作为灵长类区别与一般动物的情绪,也就是我们经常头疼的脾气。

现在儿童的脾气普遍不好,不是公主脾气任性的很,就是少爷脾气暴躁的很,还都有一副玻璃心说不得。一般我们都认为这是爷爷奶奶等长辈宠溺的结果,所以总是从阻止长辈宠溺的角度来亡羊补牢。而了解儿童人格结构之后,你就会知道,这其实是儿童情绪发展的高峰期,这个时候不仅是暴脾气,爱哭等情感的爆发期,敏感、易怒、脆弱等情感都容易在1-2岁孩子的身上发现。

我女儿在2岁之前就特别黏我,不管到任何地方都像小跟屁虫一样跟着我,哪怕是上厕所,都要开着门大眼瞪小眼互相看着才好。我原来以为是因为自她出生就是妈妈我辞职在家带着的,从没离开半步,所以才会如此黏我。可是后来上班与同事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天下的娃都一样黏妈妈,不管是全职妈妈、兼职妈妈还是远程妈妈。因为这是孩子情感发展的需要。

所以2岁是母子关系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这个时期如果孩子没有在以妈妈为代表的亲人身上获得爱,那么人格发展就会进入“扭曲”,演变为精神不卫生的问题儿童。曾经在蒙台梭利幼儿园工作的育儿专家李芷怡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一书中也将2岁作为儿童渴望爱的敏感期,建议这个时期的家庭,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支持,不要急于给孩子设定成人世界的规矩。适当的散养、放养其实是名正言顺偷懒的妙招。

虽然现在相对于家里其他人,女儿还是最恋我,可是明显情绪的表达变得有“心计”了,这就来到儿童情感发展的第三节阶段:情操。

在看《守护孩子的精神健康》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以为“情操”这么高大上的词汇应该与精忠报国的岳飞、无私奉献的雷锋、报效祖国的钱学森等英雄名人的身上,至少也是流行于年轻人的网络词汇“情操碎了一地”等等啥的,没有想到从娃娃开始,情操就已经在悄悄上演“三岁看大”。

70岁的老人对停车让行的司机弯腰致敬,21岁的大学生为环卫叔叔雨中撑伞40多分钟,7的小学生雨中打伞主动送小区清洁工阿姨倒了垃圾才去上学……人随着成长的烦恼情绪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但是情操不分年龄,为孩子们以后适应社会打下必要的情感基础。

02 独立性的发展

儿童的情感发展充分与稳定后便进入儿童人格结构的第二阶段:独立性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发展独立思考、判断和行为的关键时刻。有良好的情感做基础,孩子的独立性也就慢慢显现出来。

你会发展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看法和主意,天冷你像给她穿暖和点,她会告诉你她随爸爸怕热;想穿裙子、吃零食就会“好妈妈”前、“好妈妈”后哄你;在你这欲求不满就会转战其他人,总有一个人会被她攻陷。有时候你都会有点失落,怎么感觉孩子没有小时候那么黏我了呢!

一旦有这样的想法,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正在进入独立期。这个时候要适当给孩子放权让他成为“小霸王”,要给孩子多一点尊重让她描述她的童话世界,要给孩子多点耐心让他知道你的信任。偷偷告诉你,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想象力培养的最佳时机。

不过缺乏独立性的儿童往往会表现出意志力不坚定、积极性不强等特点,尤其是在学业方面会形成一些如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等坏毛病,需要小心应付哟!

03适应能力的发展

充沛的情感、积极的独立是培养孩子适应能力的两翼。独立性没能得到很好发展,孩子的适应性也就无从谈起;情感没有得到回应,孩子就适应不了集体和群体生活,所以很多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小学的初期会出现哭闹、厌学、不愿上课等各种消极表现。因为适应能力是孩子“走出去”的能力,也是孩子敢于与这个世界正式牵手的能力。而培养孩子适应能力的第一考场不是学校,而是家庭,这个时候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表现了出来。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儿童财商的培养、家务的意义等,都是提高孩子适应能力的工具。

04 智力的发展

我们给孩子吃各种维生素、钙铁锌片、各种奶粉、牛奶等,是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更是为孩子的大脑发育,也就是智力发育。而前期的独立性、适应能力发展最终会归于智力层面的考核,也就是我们大人经常夸奖的“聪明”!

这里的聪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我们智力不仅是天生的,更是可以后天习得;二是聪明的能力包括知识量和思考能力。而如何将有限的知识量变成无限的思考能力,这就是创造性和想象力的重要性,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如乐高等逻辑思维游戏很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儿童人格结构的四个发展层级如一串九连环,看似相互独立,实为一体。有一个阶段没有发展好,儿童的人格就会出现缺口,甚至扭曲成各种心理和身体的疾病,真的马虎不得!

好在有了这本《守护儿童的精神健康》,掌握儿童人格结构发展的四个层级,父母与学校在各司其职的范围内就可以帮助孩子完成健康人格的培养,培养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作者简介:80后辣妈一枚,育儿路上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化为文字期待与你的相遇、相知和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