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最极致的教育,是不惩罚也不娇纵,却能把“一切”都教给孩子

2019-11-18 04:00:02孕产
文|陈青青说育儿(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为了传宗接代?还是为了老人的期待?抑或是自己想要体会一次新生命的成长?不管是哪种答案,答案来自于外部的都是南辕北辙,我们只有从自己内心出发,才能找到生育孩子的意义。

文|陈青青说育儿(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为了传宗接代?还是为了老人的期待?抑或是自己想要体会一次新生命的成长?不管是哪种答案,答案来自于外部的都是南辕北辙,我们只有从自己内心出发,才能找到生育孩子的意义。

当你们想清楚为什么要生孩子这一问题时,你才会将自己的角色放在孩子长长的生命之河中,去看待教育问题,去看待你与孩子的关系,去看待你对自己和孩子的期待。

最极致的教育是什么?是我陪伴你,但我不阻挠你的生长;是我支持你,但我不限制你的发展;是我指引你,但我不强迫你的选择。不惩罚也不骄纵,也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散发人格魅力的人。一部分家长为什么喜欢惩罚?那是因为惩罚的教育效果最快,但是负面影响也最深远。

一、为什么一部分父母喜欢用惩罚为主的方式教育孩子?

1、第一类父母:图省事

惩罚的教育效果立竿见影,孩子在父母的严厉惩罚下产生恐惧,于是被迫接受父母的指令。这样的教育方法非常节省时间,立马能让孩子听话。

2、第二类父母:不知道其他的教育方式

这一类父母往往教育水平较低,因为如今的环境若想学习,随时都可以上网学习或者购买教育类的书籍学习。但父母的教育水平较低,本身没有学习的意识,那就无法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他们往往照搬父母的经验,照抄其他人的教育方式。

3、第三类父母:不是真心爱孩子

排除以上两种情况,有些教育水平很高的父母也喜欢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来教育孩子,那只能说明这类父母不够爱孩子。也许有父母会反驳,说自己也爱孩子,但是嘴上说的不算,行动才能证明您是否真心爱孩子。教育水平高的父母怎么会不知道惩罚对孩子的危害?

“惩罚为主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受支配的地位,永远不敢拿出自己的主动权,这会形成他们懦弱的性格;“惩罚为主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战战兢兢,因为他们生怕自己做错一步遭到父母的惩罚,这会形成他们胆小怕事的性格;“惩罚为主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习以为常,当长大后别人也用不公平的方式对待他时,他可能也会默然接受。

除了惩罚,还有一种教育方式也会让孩子偏离正确的成长轨道,让他们对自己和他人作出错误判断,那就是——骄纵孩子。

二、用骄纵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会给他造成什么影响?

1、无法对自己作出正确判断

一个孩子只有在正常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判断,正常的社会关系既有友爱也有敌对、有和谐也有冲突、有欢乐也有痛苦、有胜利也有失败。而被骄纵的孩子,他们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因此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利益为导向”的认知。

2、无法对他人作出正确评价

“所有人都应该配合我,所有人都应该帮助我,我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是这类孩子的内心独白。他们无法将别人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去尊重,他们容易把除他以外的人都当成自己的“资源”,而不是“朋友”、“客人”、“长辈”或者“老师”。

3、不明白自己与他人的界限

我们小区有个性格霸道的孩子,有一次他在某栋楼的大堂拉便便,受到路过的人指责,这个孩子奶奶就说:“你再说我就让我孙子拉到你们家去。”听到奶奶的话后,孩子的脸上立刻洋溢出被维护的开心。

对于孩子正当的权利,大人的维护可以让孩子得到被尊重的感觉;对于不正当的权利,大人的维护只能给孩子造成界限模糊的认识。当他们长大踏入社会后会对各种规则条例置若罔闻。这几天网上流传着一个视频,视频中交警对没有系安全带的驾驶员进行罚款处分,而视频中的女司机却不服,下车一直推搡交警,嘴上还说:“我就不系安全带怎么了?你想把我怎么样?你要干什么?”一副我错但我有理的样子,最后被拘留十五日。

如今很多小霸王、自私自利的孩子都源自于娇惯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方式不是对孩子好,而是在害孩子。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因此,父母应该培育孩子拥有更好的品质和能力,才能让他们在这个社会游刃有余、快乐地生活。

三、不惩罚不娇惯,家长要用什么方式教育孩子呢?

我曾经遇见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个孩子在游乐场玩耍,但这时已经到了游乐场闭馆时间。妈妈跟这个孩子讲要闭馆之后,孩子不依不从甚至哭闹。这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强行抱走?对其训斥?不走没收好吃的?

这位聪明的妈妈对孩子说:“那你去问问这里的工作人员,看还能不能玩?”小孩听到妈妈尊重了自己的需求,便去询问游乐场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的回答当然是“不能”。但孩子还是哭哭啼啼,这位妈妈问孩子:“现在怎么办呢?”孩子说:“再看看。”

于是妈妈带着孩子看游乐场关了门,陪着孩子站在门口看了很久,孩子终于放弃了继续玩的想法。妈妈说:“你想玩的话,明天我们再来好了。”孩子喜笑颜开地说:“好好。”

这个妈妈非常睿智,我们看到她既没有惩罚孩子又没有娇惯孩子,却让孩子心服口服。那么这个事件里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1、把“惩罚”改为“让孩子了解规则”

孩子不依不饶、撒泼时,这个妈妈没有惩罚或者骄纵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去了解规则。让孩子了解到这个社会有很多规则不是爸爸妈妈能改变和决定的。

2、把“骄纵”改为“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在孩子伤心时,很多父母会先入为主地向孩子提很多条件,比如:给你买玩具,我们回去吧;给你买吃的,我们回去吧;带你去其他地方玩,我们走吧。这些回答都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就应该为自己的伤心买单。但前面案例中的妈妈却询问孩子应该怎么办?原来孩子只是想“再看看”。

3、陪伴、尊重和理解更重要

说“看看”就真的陪着看,这位妈妈非常耐心。我想很多家长到这儿肯定会想“还看什么看,门都关了,看了也没用”,于是想拖着孩子走。但就是简单的“陪着看看”就能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

孩子的判断与大人不同,多听听孩子的声音,能给父母更多的选择;让孩子自己探索这个世界,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个世界。少干预、少惩罚、少娇惯,多陪伴、多尊重、多理解,能够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互动话题:您用什么方式教育孩子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让我们一起探讨。

------------------------------

青青专注于育儿经验的干货分享和观点碰撞,关注【陈青青说育儿】,为您带来实用的孕产、育儿知识,帮您解决在带娃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问,让您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期待您收藏、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