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解锁孩子怪异行为的密码,在这3个敏感期里

2019-11-18 03:00:04孕产
果果两岁七个月了,对英文字母特别感兴趣。他很喜欢看妈妈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将26个字母整整齐齐写在本子上,妈妈写一个他读一个,如果写得不整齐或者颜色接着重复果果就很不高兴,会生着气用手使劲去擦写得不好的字母。

果果两岁七个月了,对英文字母特别感兴趣。他很喜欢看妈妈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将26个字母整整齐齐写在本子上,妈妈写一个他读一个,如果写得不整齐或者颜色接着重复果果就很不高兴,会生着气用手使劲去擦写得不好的字母。

晚上爸爸下班回到家,当果果听到门口有钥匙开门的声音就会迅速跑过去,想给爸爸开门,如果爸爸已经自己开门进来了,他就将爸爸推出门外,把门关上。爸爸很纳闷:“难道一天没见,孩子都不想我,而且还不欢迎我回家了?”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让大人“看不懂”的行为。比如好好的路不走,偏偏要走坑坑洼洼的地方;自己的东西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规则去摆,被别人打乱就大哭大闹;再或者就是无缘无故说狠话、脏话等等。那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孩子的这一系列行为都是敏感期行为的体现。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敏感期,敏感期的到来意味着孩子的身体、心理或者认知在进步、发展。

那一般情况下,孩子会遇到哪些敏感期呢?

在《儿童行为心理学》这本书里,作者李群峰提到了3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作者自拍图片

1、行走敏感期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孩子从两岁左右开始就不喜欢走“正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尹建莉老师就提到过她带女儿在天安门广场玩的时候,女儿不好好走路,偏偏要走只有10厘米宽的台阶。还有,在雨后的马路上,带孩子出门,孩子总喜欢挑着有水坑的地方走,即使踩得鞋裤尽湿也乐此不疲。

在《儿童行为心理学》这本书中,李群峰老师将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之为“行走敏感期”。行走敏感期的到来意味着孩子想用腿脚去探索更多的未知。

2、秩序敏感期

文章开头说到的果果,喜欢整齐有序,凡事都喜欢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如果他的“规则”被破坏就会感到不舒服。在大人看来,这种行为有点“钻牛角尖”或是没事找事、多此一举。

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具有内部和外部两重秩序感,内部秩序感可以让孩子感知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与他们所处的相对位置,而外部秩序感则会让孩子感知、理解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与关系。”比如,外部秩序感会让果果认为爸爸回来应该是他去给爸爸开门,而不是爸爸自己开门进来,所以如果爸爸自己开门进来他就要把爸爸推出门外,然后自己再把门打开,而且还高兴地说:“爸爸回来了!”

3、诅咒敏感期

这里所说的诅咒主要指的是孩子爱说狠话和脏话。诅咒敏感期是指孩子在学习语言的初期听过一些不好的话语之后会不分场合地学着说出来,越被大人制止说得越起劲。比如“打死你”,“不要你了”等等。

研究显示,很多孩子都会出现诅咒敏感期,在一定时期内,孩子喜欢用不好的词语去表达自己,但在他们的概念里并没有“不好”的感觉,仅是学习语言的一个过程而已。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那为什么孩子会出现以上所讲的敏感期?他们都有什么特点?父母该怎么正确引导呢?我们将从以上所讲的三个敏感期来重点阐述。

一、处在行走敏感期的孩子该怎么应对?

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手是最先被使用的工具,刚出生的婴儿可以通过手的探索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吃到母乳。而该怎么使用腿脚,则要等孩子学会走路之后才能慢慢感受得到。这时候,走高低不平的路,听用脚丫踩在水里的啪啪声,以及体会在湿滑地面上被滑倒时的感受,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新的体验。

在这个时期,孩子腿脚的功能已经被启动,他们会渴望用腿脚去探索世界。比如孩子可以通过爬楼梯来感受空间的变化。走高低不平的道路、跳水坑也是同样的道理。这种探索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乐趣。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此时,父母可以尽管放手,在行走敏感期锻炼孩子腿脚的灵活性。

在行走敏感期到来的时候,父母应该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刚到学步阶段,父母要视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来判定能不能让孩子多走路。有的孩子在九个月左右就想自己走路,看上去好像也有了自己走的能力,但是过早走路不利于孩子的骨骼发育,更不要说爬高上低了。如果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可以达到行走要求,那父母就可以尽管撒手,让孩子去探索腿脚带来的神奇感受。

《华人育儿百科》中讲到:“孩子在2-3岁时会第一次跑。在3岁前会具备基本的起步移动能力,例如横着走、倒着走、上下楼梯、斜向前进甚至交叉步走。在3岁的时候可以用惯用脚单脚跳3次”,这可以给父母们做一个参考。

当孩子沉迷于爬楼梯时,父母可以换个的角度看一下,上下楼梯时的空间变化带给孩子的乐趣其实也跟大人去体会新鲜事物一样有趣。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行走敏感期会慢慢消失,孩子会对疲劳更加敏感,那时候你想让孩子走,孩子都不愿意多走了。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二、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该怎么引导?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中讲到:“两岁左右的宝宝会有倔强的固定思维,当涉及到人、地、事时都有很强烈的固定思维,这样的宝宝喜欢有规律,不愿意接受任何变动。这是正常的幼儿行为。”

事实证明,如果强行破坏孩子惯有的秩序感,还可能会导致孩子身体或者心里不舒服,甚至生病。

比如,特别敏感的小孩会因为家里白天有客人来访而晚上哭闹不安。有封建迷信的老人会把这种现象理解为客人把“不干净的东西”带到家里,伤了孩子。其实从秩序的角度看,是因为客人来访家里的环境和气氛发生改变,孩子惯有的秩序感被破坏,导致身体不适才会哭闹。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当孩子经历秩序敏感期时,父母应该用足够的耐心和关爱,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社会环境需要充满秩序,家庭环境也同样如此。我们可以想象,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与在充满秩序感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定有着不一样的人生。就像《儿童行为心理学》这本书中所讲的一样:“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生的一种习惯和品质”。有秩序感的孩子在学习阶段会将自己的学习用品收拾整齐,不会在需要用的时候丢三落四、手忙脚乱,有安排好学习和游戏时间的能力;在工作阶段会分清主次,处理问题条理清晰。

那父母具体该怎么做呢?

1、理解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执拗”

比如,孩子因为自己摆放好的玩具被打乱顺序而生气时,父母不要批评孩子“倔脾气”,而应该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坚持自己原则的行为。如果在一些原则性的事上不能满足孩子,父母则应该灵活变通,通过拥抱安抚、转移注意力等让孩子情绪平复,而不是坚决反对孩子。

2、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秩序感的环境

教育教家蒙台梭利认为:“如果孩子没有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就不能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孩子的智能将无从构建。”可见,秩序感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玩完玩具自己收拾,用过的东西归还原位也是一种最基本素质。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收拾东西,培养孩子爱整洁的习惯。同时不要频繁更换孩子平时使用的东西,比如的寝具、餐具等,给孩子一个规律和有序的感觉。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三、处在诅咒敏感期的孩子该怎么回应?

孩子在刚开始学会说话的时候通常会因为说出一些新词而受到大人的关注,比如有时候会获得赞赏,有时候会引得大人哈哈大笑。此时,大人的反应让孩子发现自己可以通过语言与别人产生共鸣。当孩子说一些不好听的话时,有的父母会严厉指责或者教训孩子,孩子看到父母反应强烈,就会更喜欢重复之前的行为。

可这些不好的话,在孩子眼里并没有“不好”的概念,他们仅是在无意中发现了语言的威力。比如,会引来父母的呵斥,或者通过自己的语言让别的孩子哭泣甚至害怕自己。当孩子体会到了语言的威力之后,就更加愿意重复这样的行为了。

德国作家海涅曾经说过:“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从诅咒敏感期开始,孩子体会到了语言的威力。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当孩子的诅咒敏感期到来时,父母可以采取以下3个方法来回应孩子:

1、“无视”对待

孩子总喜欢说不好的话,是因为感受到了语言的威力。如果每次孩子说出类似的话语,父母都有如洪水猛兽般来袭的反应,那孩子就会觉得说这些话很有趣,会更愿意说。相反,父母不回应,孩子感受不到语言的威力会觉得没意思,慢慢就不说了。

2、找“诅咒”话语的根源

父母不会在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就教孩子说一些不好的词语,孩子自己也不会创造出一些“诅咒”的话。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总喜欢说脏话或者“诅咒”的话语时,应该及时找到这个话的来源,并及时阻断。

3、用良好的语言去回应孩子的“恶语”

在听到孩子的“诅咒”语言时,父母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沉住气不跟孩子计较。相反的,父母应该用好的语言去回应孩子。比如孩子说“我恨你”时,父母可以说“我爱你,我很爱很爱你”,而且父母可以重复说,这样既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引导孩子去模仿你说的话,慢慢的孩子的语言就会从一个“坏”的循环转换到一个好的循环里。

另外,当孩子开始说一些美好的语句时,父母应该及时赞赏孩子。与“诅咒”语言的威力一样,美好的语言也同样能让孩子感受到力量。如果说美好的语言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赞美,孩子自然就会更愿意说美好的语言了。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自己家的孩子敏感。其实,每个小孩都很敏感,每个小孩都会经历一些行为敏感期。当父母发现孩子对某些行为敏感时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好的行为继续保持,不好的行为也不要太过烦恼,毕竟成长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父母在这条路上扮演好领路人的角色就可以了。

愿每个小孩在成长路上都有一个好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