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看书,错,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教你如何实现亲子共读
妈妈陪朵朵一起看书,翻到这一页,朵朵问:这是什么动物?
妈妈看文字介绍是大猩猩,又一看图:披着金黄色的绒毛,妈妈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解释了,因为在妈妈的认知中,大猩猩都是黑色的。
妈妈问朵朵:你觉得它像什么?
孩子看着图,挠了挠头,很显然,她区分不清楚这是大猩猩还是金丝猴。
后来,妈妈通过查资料得知:猩猩分为大猩猩、黑猩猩和红猩猩三个品种,其中大猩猩体型最大,黑猩猩身体被毛较短,红猩猩全身红褐色毛发(依次如下图所示)。
妈妈按照重新获得的知识跟朵朵解释,孩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不得不承认,妈妈买了一本假的“图画书”。不仅让自己陷入尴尬,更使孩子的认知陷入了混乱。
养育孩子,常常要给孩子选书、购书, 有时候买回来的书孩子爱不释手,有时候又弃之如鸡肋,那么,如何给0-3岁的孩子选择高品质的图画书呢?
来详细聊一聊我这几年的经历。
图画书如何选择从客观方面来看,给孩子购买图画书之前有以下三个指标需要考虑:
01真实性
朋友雅说儿子小明第一次认识斑马是在卡通书上看到的,可是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奔跑的斑马,孩子却不停地询问那是什么?
小明对斑马形态的疑惑和文章开头朵朵的疑惑是相同的,即不真实或错乱的形象影响了孩子的认知过程。
松居直说:孩子最早接触的图画书,最好是写实的,孩子接触认知类图画书的目的就是让实物与图画在孩子心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验,并且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这些“实物”。
图画书作为幼儿的启蒙读物,是孩子认识事物的窗口,如果插画作者以“可爱”为标准去绘制图画,会让孩子无法辨别事物的真正形态,这对初次接触书本的孩子来说是一种阅读的损失。
如果孩子看到斑马却叫不出斑马,这是父母引导认知的失误。动物图画书如果不能表现出生命特征,就只是一副死板的图画。
失真的图画书还会造成孩子认知上的混乱,所以,“图画书是否准确表达事物”应是父母给孩子选书的第一衡量标准。
02实用性
对于孩子而言,手是外部的大脑。——孙瑞雪
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图画书不是越大越好,体积过大的图画书挪动起来不方便。
另外,孩子看书不会像大人一样规规矩矩,一本新书拿到手,他们习惯从封面开始一直翻到最后一页。
如果一本图画书不能同时满足挪动和翻页这两项,基本可以断定此书阅读体验较差。
淑的宝很喜欢这本《好饿的毛毛虫》,毛毛虫变成花蝴蝶的神奇经历让孩子神往又好奇。他会在一堆书中一眼就锁定这本书的封面,但是翻开几页之后书本“自动”合上,孩子看一会便选择“丢弃”。
毛毛虫这本书很多人都会推荐,但是入手中文版后发现,铜版纸克数比较高,边角锋利容易扎到孩子,最主要的是因为装订的原因孩子无法独立阅读。
而阅读体验较好的图画书,孩子可以实现自主翻页,阅读兴趣大大增加。
比如这几本:《我是一只兔子》(纸板书、英文原版)、《好脏的哈利》(纸板书、英文原版)、《米菲系列》、《动物宝宝和妈妈》。
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小巧的纸板图画书更受欢迎。
另外,外国图画书建议购买原版(英文版的《好饿的毛毛虫》阅读体验更好)。
03故事性
故事性是一本图画书的生命力,好的图画书应简明地介绍“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大人念图画书给孩子听,如果孩子不能在心中勾勒出一个大致的情节,便会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更有吸引力的事情。
在这里,重点介绍一本玛莉·荷·艾斯《在森林里》。
这是截至目前入手的唯一一本黑白图画书,孩子特别喜欢里面各式各样的小动物,虽然没有绚丽的色彩,但是丰满的故事内容是它赢得孩子内心的首要因素。
这本书是作者玛莉·荷·艾斯创作于第二任丈夫病重期间,她从孩子般纯真的视觉出发,用黑白双色勾勒出画面,营造了一个神秘莫测的世界。
书中小男孩“我”走进了一个幻想中的世界(森林),在那里他遇到了狮子、大象、熊、兔子等小动物,小男孩跟他们玩耍,游戏,最终因为爸爸的出现,一切回归现实。
松居直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他说: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玛莉·荷·艾斯的名字,如果再问我,艾斯的作品中最喜欢哪一本,我一定会说是《在森林里》。”
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图画书还有:《狼和七只小羊》《驴小弟变石头》《田鼠阿佛》《小房子》等等。
图画书常有,经典不常有,国外优秀的获奖绘本始终是孩子书架上的不二选择。
由此可见,真实性、实用性、故事性是衡量一本好的图画书的决定因素。而父母要做的就是把阅读体验良好的图画书摆到孩子面前。
但是,购书只是阅读的开始,父母必须认识到: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阅读的书籍,而是父母陪伴孩子读的书。
如何给孩子读图画书01阅读的前提
①跟孩子说话
心理学认为0-5岁是儿童的语言敏感期,其中0—1岁为前语期,1—5岁为语言期。
身边经常有孕妈分享跟胎宝宝说话的经历,我自己怀孕的时候并不知道跟孩子说什么。孩子出生后,又觉得他太小,什么都听不懂,不到对话的时候。
但是,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一书中提到:母亲抚育婴儿时,不论喂奶、洗澡、换尿布、逗弄、哄睡,都一定会对婴儿说话,而不是默默地照顾。对婴儿最有价值的音乐,未必是莫扎特、舒伯特等音乐家的作品,而是父母和家人亲口为他们唱的儿歌或摇篮曲。
很有幸在淑的宝养育之初,我看了这本书。
从此,我开启了“唐僧育儿”之路,除了念儿歌、唐诗,唱童谣,每天目之所及都会跟孩子念叨,孩子从此成了我最忠实的听众。
淑的宝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就认识了“二维码”、“黑色蕾丝”、“流苏”这些词汇,有一次带他去小区快递点取东西,他指着门口海报上的二维码不停地问我,我不厌其烦一遍遍重复,快递点的老板说:“这么小的孩子就让他认二维码?”,我说:“只要他感兴趣的我都会跟他说”,老板一脸惊讶。
美国心理学家怀特博士认为,婴儿在出生后的七个月之内,必须得到下面三项教育:
第一,在婴儿七个月大以前,必须让他了解有人在爱他;
第二,学会看、听、将附近的物品移动到自己的身边,以及翻身等简单的动作;
第三,保护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并鼓励他发挥。
母亲对孩子说话,促进婴幼儿的听觉发育,通过交流增加互动,扩大词汇量,同时也让孩子产感受“被爱”。
研究表明,孩子在三岁以前已经能够理解一生中所用语言的四分之三。
从耳朵获得的丰富体验,为孩子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又会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提升。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看书,那么先开始对他说话吧。
②图画书的价值因人而异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曹文轩
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看书,不知道这类父母有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
黄磊说:你能坚持每天看朋友圈,就能坚持每天看书。
对于孩子来说,一个态度敷衍的家长和一个用心给孩子念图画书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比如拿到一本动物认知书(小猫):
A家长:
照着书念
跟孩子说这是小猫,然后继续翻下一页……
B家长:
通过拟声和对比的方式教会孩子认知
小猫怎么叫呢?“喵喵喵”,英文名“cat”;
小猫外形有哪些地方跟其他动物不一样呢?你看小猫的耳朵,尖尖的,竖的高高的,而兔子的耳朵呢,长长的;
你再观察一下它的胡须,是不是和兔子也挺像的;
另外小猫有一双迷人的眼睛,尖利的爪子,长长的尾巴……
松居直说:一个会念图画书的人,不但是图画艺术的最佳解读者,同时也是最好的媒介。
换句话说,父母阅读图画书的水准决定这本书的最终价值。
所以,准备给孩子阅读图画书的父母,一定要自己喜欢图画书,只有把书中的文字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孩子接受程度才会高,一本书的价值才能体现,否则,读书只是流于形式。
02阅读的过程
①不要只读文字
孩子和大人的阅读习惯不同,大人习惯先看文字,而孩子习惯先看图。
对于不识字的孩子而言,文字是无意义的符号,幼儿翻开图画书,直接进入图画的世界。
每次给淑的宝读图画书的时候,他总是要按自己的意愿先翻一遍,然后盯着自己感兴趣的图反复看。
比如《好饿的毛毛虫》,她对毛毛虫吃的这些食物特别感兴趣,反复确认食物的名称,然后一遍遍重复说:“这都是好吃的。”
一本图画书最佳的打开方式是:
先允许孩子从头至尾看一遍图,然后大人结合图片给孩子叙述,孩子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聆听大人的讲解,并时不时的提出问题、或者对于一些细节进行反复确认。
②不要读完提问
阅读完一本图画书,父母常做得就是向孩子提问,比如: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故事发展到后来怎样了?
通过这本书你学到了什么?……
阅读图画书并不是做功课应付考试,实用主义的父母总是急于求成,想通过测试了解孩子对于一本书的掌握情况,然而他们这样做却剥夺了孩子阅读的乐趣。
大人有时候看完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并不想急着讨论,而是想静静的一个人消化吸收。
同样,孩子读完一本书也不想被大人连珠炮似的发问搞得晕头转向。
松居直说:图画书不是教科书,更不是问题大全,它应该是孩子的快乐源泉。
提问只是满足的大人的需求,如果孩子没有讨论的意愿,就让孩子一个人静静地享受阅读的时刻吧。
父母陪孩子阅读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图画书是工具,孩子是阅读过程中的主角,父母陪孩子阅读要首先考虑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自说自话。
重新认识图画书01图画书与审美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图画书中的画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画,品质优良的插画则能带给孩子美的感受。
罗曼·罗兰在他的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中描述——从黑暗墙壁上高高的窗户射进来的光线,给婴儿带来了第一个惊喜和欢乐。
这说明婴儿有对光的敏感,视觉刺激能给人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
松居直在书中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我上幼儿园和小学时,父亲经常带我去参观画展。现在,我已不记得父亲是否带我去过动物园,但是却记得我们去过好多次京都的冈崎美术馆。”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好作品看的愈多,眼光就会愈敏锐”。
画家构思一副图画,音乐家谱写一首乐曲,都是提取大脑中经历过的事物进行再创造。
一副色彩和造型讲究的插画,会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这是培养孩子感知力和想象力的关键。
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幼儿时期丰富的阅读体验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基石,而制作精良的图画书,则是给想象力插上一双翅膀。
02图画书与电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将抚育的重任交给“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然而电子产品的语言是机械的声音,长时间看电视可能妨碍婴儿脑补的正常发育。
但是,读书却不同。
孩子看电视是一个被动接收的过程,而看图画书是需要仔细观察;
电视的画面是等距离的,而孩子看书却能够多角度、有选择地去品味他感兴趣的东西;
电视机的画面转瞬即逝,而阅读一页书的时长是可以完全控制的。
电影《美女与野兽》的女主角贝儿是一个及其爱书的女孩子,坐在壁炉前,拿起一本书就是一下午,大家都叫她书呆子,然而她的思想却比当地人高太多。
在信息极度泛滥的今天,父母最合理的做法就是严格控制看电视的时长,并训练孩子学会关电视,然后引导孩子爱上书本,将看电视培养的专注力转移到书本上来。
03读书的目的
为乐趣而读书。 —— 毛姆
林志颖曾带着儿子kimi到法国里昂旅游,当地最大的市立图书馆举办读书节:两周内,谁读书最多,将有一份大礼物送给他。
林志颖给孩子报了名,kimi十分刻苦,放弃了一切活动,一周后经过考核,kimi读会了三本书,别的法国孩子一本也没有完成。
林志颖十分高兴,鼓励孩子再接再厉。
这时,工作人员来了,带着一份要给第一名的礼物,对林志颖说:“希望你的孩子放弃这次读书活动,礼物可以先发给你。”
林志颖很惊讶,工作人员接着说:“读书不是比赛,没有功利性,他退出了,别的孩子就没有了忧虑感,才会用心去感受读书的快乐。”
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富兰克林
林志颖父子法国的尴尬经历值得每一位中国父母反思。
他后来感慨到:我们教育孩子读书,目的都不纯,规定了目标,好像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次法国之行让我明白了,读书就是放松,就是快乐。
有一次,孩子看完《我妈妈》,过来抱了一下我。我跟孩子说了一句:妈妈爱你,永远爱你!从那以后,孩子只要看到图画书中有拥抱的画面,都会抱一下我。
父母陪伴孩子阅读,更是亲子之间爱的流动。
如此看来,两年多的购书经历值了。
——感谢阅读——
参考书籍:
松居直《幸福的种子》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