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挫折中不能面对输赢,情绪很激烈,因为他还在学习中
上周和朋友聊天,朋友提到快5岁的儿子,有很强的好胜心,但能力又有限。因为在班上年龄几乎是最小的。嘴巴说不过同学,一起玩游戏有时候也不能竞争过其他同学。男孩子之间的游戏,如果被同学按倒在地,即使不疼,看到妈妈在场就哭。然后拼了命反击对方,拉都拉不住。
这里面有很多点可以分析。因为我在上次的轮换游戏文章里,提到了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对输赢的承受力还没有那么强。今天我们先从孩子承受输赢看待输赢的角度来分享一下。上周文章,点击这里:聪明孩子养成记|轮换游戏,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种社交技巧
学习承受输赢的能力我们分享的第一个点就是,孩子承受输赢的能力是逐渐学习得到的。而且孩子三四岁以后,是学习或者深刻感受输赢的关键阶段。但在这之前,其实,小宝宝时期,孩子怎么面对输赢就已经到了他们生活里。
我们回想宝宝时期,孩子会因为够不到一件东西而着急;会因为反复去尝试搭高积木,但总是两三块以后就倒塌而失落;会因为想要爬上高一点的架子,而怎么都爬不上去而发脾气……其实,这些时刻都是孩子已经处在面临输赢的时刻。
只不过,他们的“竞争对手”是自己的期望和自己的能力。我们说的不能面对输赢,更多的时候,是指不能面对输。当然,面对赢可能也需要引导。今天我们来分享的,更多是面对输的“输赢”。输赢本质的一点,应该是我想做成这件事,可是我却失败了。
但随着孩子年龄地增长,和社会交往地增多,这种失败感或者挫败感,从自我较量来到了和他人较量的领域。像开头提到的5岁孩子。我想比同学跑得更快,我却失败了;我想比同学更有力气,我却失败了;我想比同学更能言善辩,我却失败了。
不仅仅是这个孩子,孩子们在这个年龄段,都要经历这些,然后才能更成熟或者更有效地去承受输赢,看待输赢。
只是有的孩子不能承受表现出来的很激烈,会更容易被父母注意到,像朋友家的孩子。但也有的孩子表现的更隐蔽。但本质上,也是因为失败,内心不能接受,但是他的行为会表现为退缩或者不愿意去尝试。对于后者,父母可能要更细心去观察,然后去引导。
我最近一段时间,也可以隐隐感受到噗噗和他们同学,都有萌芽要进入这个阶段了,因为他们一般都还不到3岁半。体会到了跟别人之间的竞争,体会到了不算明显的输赢,也体会到了“失败”时的伤心和失落。
如果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能有很好的承受输赢的能力。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这个阶段是他们学习这种能力的关键时期。他们就是通过一次次体会失落,来最终学会如何更优雅地面对“失败”。
父母在这个阶段,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或者引导孩子最终拥有承受输赢的能力呢?
父母可以如何支持1.表达孩子的感受:因为,孩子能够面对一件事,永远是从他能够清晰了解自己发生了什么事开始的。孩子在“失败”时的情绪,他自己并不一定懂得,这种混沌的状态也会阻碍他进一步去面对自己。所以,父母要做的第一点,就是帮助孩子表达出他的感受。
“刚刚同学把你按倒在地上,你很生气,甚至是愤怒。你不想接受这样的结果,你不明白为什么每次都是这样,你想知道到底我要努力多少次,我要使出多大劲儿,我才能胜利一次。所以,你用了很大的力气,又去尝试。挫败感和想要知道我如何才能赢一次的情绪,交叉在一起,你整个人都被这样的情绪笼罩了。就像有个情绪小怪兽/奥特曼/蜘蛛侠(看孩子喜欢的动画人物是什么,来定)在你身体里一样。来,妈妈抱抱。”
表达孩子的感受不是为了让他停止那些激烈的情绪,也许他听了这样的话,反而哭得更伤心。而是为了让孩子慢慢了解,哦,原来我刚刚那个状态是这个样子的。
用语言清晰地表达,会有助于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也才有机会在以后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
而且,表达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理解我的,他们看到了我。即使这种知道是发生在他们潜意识的层面,但是也会促使孩子愿意和父母重新联结。这里就涉及到第二点。
2.重新联结:这一点尤其针对的是,对于输赢的反应特别强烈的孩子。反应特别强烈,并不仅仅是指动静闹得特别大,也指更退缩更不敢尝试的行为。后者也是反应很强烈,只不过是暗地里波涛汹涌。
对于输赢反应非常强烈的孩子,可能和个性有关。但是往往也更需要父母在此刻的心理支持。重新联结在这里的意思是,告诉孩子“无论怎么样,爸爸妈妈都爱你。你不需要每次都赢,你也不需要表现出输了也不能表达情绪。妈妈知道,你刚刚的行为都是因为太有挫败感了。有情绪就表达出来,妈妈看到了。”
因为孩子反应强烈,有一种可能性(不是一定是)是,他不确定他表现不好的时候,爸爸妈妈是不是还爱自己?是不是我一定要表现得完美,他们才爱我?他们是不是只喜欢我表现好的时候?
这些强烈的反应,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试探:如果我这样了,他们是不是还能平和地接纳我?
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因为他表现好,就开心,表现不好,我就不接受他。但是事实上是,我们很可能在不经意间就做出了行为或者表情。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反思,然后,我就赫然发现,“我做过这样的事。”很容易,不经意间无意识间可能就做了,只是多少的问题。
3.多和孩子玩合作类游戏:玩合作类游戏的目的,不是为了回避竞争和输赢,而是先让孩子体会与人合作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可以在游戏里,增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联结。
合作类游戏,就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的游戏,像一起搭积木,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打闹类游戏,还有大多数的户外活动等等。
关于游戏,我每周都有分享,可以搜索看看有没有适合孩子的。
在和孩子玩这一类游戏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跟你合作很愉快。你看,我们一起努力,做成了这件事。”就像我们很多时候,在孩子分享以后,要及时告诉孩子,“分享很快乐,这样,大家的东西都变多了。”是同样的道理,让孩子记住这种快乐,他也会更加去愿意尝试体验这种行为。
这样,以后在和其他孩子进行“竞争”的时候,父母只要提醒,孩子就可以认识到:我和他不仅仅可以对抗,我们还可以合作,我可以提出合作的方案。
合作游戏的经历,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人生的选择不止一种,不是只有打败他这一种行为模式,我们也可以提出更“高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一定是你死我活,一定有一方是输的一方,一定我要比别人强。
这种思维,只有通过孩子的经历,他的体会,他的感受,他才能慢慢去理解并执行。如果只有讲道理,他是不会理解的,因为没有实际操作与感受。
4.成长型思维模式:简单来讲,就是我比过去有哪些进步,未来,我可以怎么努力,会更进一步达到目标。成长型思维,是现在非常提倡的一种思维模式。我们以后可以单独来讲,我觉得,比起孩子,可能我们自己更需要这种思维方式。
对于孩子来讲,就是引导孩子去看到自己的进步,自己未来可以做哪些努力。将孩子的关注点放回到他自己身上,而不是比起对方,我失败了我输了。用更通俗的话就是“和自己比,而不是和别人比。”
无论是鼓励孩子的方式的文章,基础题┃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你鼓励孩子的方法正确吗? 还是贴标签的文章,每天都在不由自主给孩子贴标签,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你知道吗? 讲培养孩子主动性的文章主动性学习,每个父母都想孩子拥有的学习品质(上) ,关于孩子的成功与挑战的需求的文章父母要看到,每个孩子都有成功与挑战的需求,没有孩子不热爱学习 。都一再强调的一点就是,这些方式会让孩子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过分在意外界的声音,外界的看法。
当然,正常的人都还是会多少在意外界的声音,完全不在意的,可能更恐怖。只是说引导孩子去关注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这样他的焦虑也会少一些。
“我观察到,你最近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会向小朋友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小伙伴们也都很喜欢你的建议,然后你们一起玩的很开心。你最近进步很多呀!”
“你想和同学玩,结果你们就玩着玩着追逐起来了。太开心了以后,就发生了拉扯。渐渐地就转变成了撕打。其实,你现在回头去看,你们最开始是非常开心地想一起玩,只是最后事态不受控制。下一次的时候,你可以怎么做,来避免最后不欢而散呢?”这就是引导孩子去思考,他未来可以做哪些努力。
正常情况下,孩子都会打闹甚至很不愉快,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孩子也是通过这些社交冲突,来增加他的社交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父母,就是可以在冲突发生以后,去引导孩子思考更多的解决方案。这样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才会最终提升。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好多家长现实生活里很提倡的打回去。不可否认,这是解决方案,但是有没有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5.引导孩子欣赏别人的长处:
能够由衷地从心里去欣赏别人,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都不容易。
要培养孩子这一点,最简单也最直接的就是,在日常生活里,看到别人有做的好的地方,就和孩子分享:“哇,他…….。好厉害呀!”由衷地发自内心地赞美和鼓掌。
这背后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我并不需要比别人好,比别人厉害。这种实际行动,比跟孩子讲一百遍道理“无论怎样,妈妈都爱你”可能更有用。
因为对于大多数特别要强的人来说,别人好意味着自己不好,所以才会一直去比较。事实上,引导孩子去真诚地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就是告诉孩子,别人好和自己不好之间,未必就有联系。
我相信,很多人在小时候,都听到过,“你看看人家,你看看你。”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别人好,我们就不好的原因。因为一直在被比较。所以,也无法坦然面对输。其实,谁能一直赢呢?
6.分享自己的经历:
尤其是那些负面的感受,以及克服这种感受的经历。噗噗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在电梯里,不认识的邻居和她说话,她就躲到了我身后。
我们出了电梯以后,我就问她:“刚刚叔叔阿姨和你打招呼说话,你躲在妈妈身后,看起来很紧张。是害羞吗?还是害怕?”
“妈妈,我害怕。”
“哦。那你觉得妈妈会害怕吗?”
“妈妈不会!”她特别坚定地说。
“妈妈也会呀!”说着我就笑了。
“妈妈也会?”她抬头看着我。你看,孩子会以为只有他自己害怕,只有他自己做不好事情,只有他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我们所有人都一样呀。
我就分享了最近的一件事,告诉她,你看妈妈也会的。只是妈妈不断练习,最后终于掌握了技巧和能力。她所有所思地点点头。
记得以前经常会给孩子们分享学习的经历,学不好的经历,最后怎么努力终于学会的经历。会发现,其实不仅仅是学习如此,生活中孩子们也是需要这样的事例来鼓励。
对于太好强的孩子来说,在面对输赢时还没有那么强的承受力的孩子来说,告诉他父母自己曾经的困惑与努力,会让孩子知道,原来爸爸妈妈也会这样,但是他们都努力最终克服了。我也可以做到。像爸爸妈妈一样!
这就是榜样的作用呀!
面对输赢,其实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内容。直到今天,我相信有很多朋友,也可能仍然不能坦然优雅地面对输赢。人也不是必须一定要坦然优雅地面对输赢,不是吗?就像有的人就是很有进取心,有的人就是很悠然一样。所以,也不用苛求孩子。
只需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只是希望你可以少受一点辛苦。但你还是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而且,其实有更多的方式在等着你去发现!
今天就酱!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1.聪明孩子养成记|轮换游戏,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种社交技巧
2.每天都在不由自主给孩子贴标签,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你知道吗?
3.基础题┃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你鼓励孩子的方法正确吗?
4.主动性学习,每个父母都想孩子拥有的学习品质(上)
5.你会“批评”孩子吗?孩子批评后还是不改,可能你的方法是错的
6.婚姻关系中的期望值管理,可能是影响婚姻关系的最重要的一点
7.父母要看到,每个孩子都有成功与挑战的需求,没有孩子不热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