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即刻满足的孩子输在哪?父母避开教育5大陷阱,让孩子赢在起点

2019-11-02 03:26:06孕产
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孩子们单独待在小房间,桌上放着孩子爱吃的糖。

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

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孩子们单独待在小房间,桌上放着孩子爱吃的糖。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再吃,那样会被奖励一颗糖。他们也可以按响桌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结果,大多数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

一些孩子没有按铃直接吃掉了糖,另一些盯着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

研究发现,这些兑现奖励的孩子普遍延迟满足能力强,成年后更容易有所成就。

而那些等不及的孩子,延迟满足能力差,成年后遇到困境容易妥协放弃。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达琳·斯威特兰和执业临床心理医生罗恩·施托尔伯格在他们的《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一书里把等不及的孩子称之为“即刻满足的孩子”。

即刻满足的孩子缺乏耐心,预期所有困难能立刻迎刃而解,期待所有问题都即刻解决。一旦问题无法即刻解决,就会陷入焦虑甚至不知所措。

作者达琳·斯威特兰专注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二十余年,主要对有社交、学习和情感问题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另一位作者罗恩·施托尔伯格是执业临床心理医生,亚莱恩国际大学副教授。

《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一书是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20余年临床心理咨询经验总结,在书里,他们分析了即刻满足的孩子形成原因、缺点以及父母如何改善。

即刻满足的孩子形成原因

1、技术

科技进步为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剥夺了这一代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迷路了,没有智能手机时,需要询问路人,需要辨别方向,需要记路,这会锻炼沟通能力、统筹规划、记忆能力。

而即刻满足的孩子,只需点开GPS,照着导航走就行。

当然技术进步是好事,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就此禁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只要父母引导得当,孩子依然可以得到很多机会来锻炼解决问题能力。

正如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在《让孩子学会思考》一书里说的:“不能因为儿童和青少年掌握了新技术,家长就不鼓励他们使用古老的方法,这样做反而能弥补损失了的锻炼宝贵技能的机会。“

2、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而父母的举动会直接影响孩子。

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在《让孩子学会思考》一书里提出了家庭教育中,父母容易掉入的5个陷阱,这5大陷阱会促使即刻满足孩子的养成。

(1) 解救陷阱:家长替孩子解决问题

父母看到孩子陷入困境,总忍不住出手相助。

女儿落落性格绵软,出去玩时,我会时刻盯着她身边的风吹草动,一有小朋友试图抢玩具,我就先出手把玩具抢回来,再告诫抢玩具的小朋友。

因为我屡次解救,她变得很依赖我,遇到社交困惑,下意识喊妈妈,而不是想着自己如何解决。

当孩子遇到社交困惑时,很多父母总想方设法替孩子解决问题,甚至会干涉孩子的同伴选择。

但父母的这些行为,会让孩子形成心理预期:遇到困难总有人帮我。

(2) 火速陷阱:火速满足孩子需求,不需耐心等待

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在《让孩子学会思考》一书里说:“对很多家长而言,关爱孩子就等于迅速满足其要求。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家长只有马不停蹄地奉上,孩子才会心满意足。“

表妹五岁的儿子凯凯,在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说吃虾,不能做鱼,他说出去玩,下大雨打伞也要出去。

有次去动物园玩,排队检票时看到旁边小女孩吃烤肠,凯凯哭闹着也要吃,正在排队的凯凯爷爷只好跑很远为他买烤肠,吃到烤肠他才不哭。

凯凯习惯了立刻得到想要的一切,多等一秒就会哭闹不停。

孩子一提要求,父母就匆忙满足,这会让孩子产生“只要我想要,就可以得到”的错觉,也失去了让孩子学习等待的机会。

(3) 压力陷阱:不顾一切推动孩子往前冲

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在《让孩子学会思考》一书里说:“家长会参照别人家的孩子给自己的育儿方法和自家孩子的能力挑毛病,这就是压力陷阱。“

前天碰到一个妈妈带着女儿,看到我也带着女儿,同我攀谈起来:“你家孩子多大不带尿不湿了?”

我笑说:“她比较早,两岁就不带尿不湿了。”

听了这话,她有点着急:“我女儿两岁四个月了,还经常尿裤子,白天也要带尿不湿。她是不是发育滞后啊。”

我安慰她:“每个孩子戒尿不湿时间都不一样,根据孩子情况来,别太焦虑。”

一对比“别人家孩子”,父母就容易焦虑。

别人家孩子都长牙了,别人家孩子都会走了,别人家孩子都上早教班了,别人家孩子都会数数了……

只要别人家孩子超前一点,父母就着急上火,生怕不努力推着孩子向前,孩子就一落千丈。

父母的过度干预会让孩子失去锻炼统筹规划、独立思考能力的机会。

(4) 给予陷阱:轻易满足孩子物质需求

童年家境贫困,物质匮乏,有了女儿后,我总希望她可以拥有我儿时无法得到的东西,所以拼命满足她。

只要她想要,无论多贵,我都咬牙满足,甚至有时候她不主动要,我也会买给她。

我的这种行为恰好掉进了给予陷阱,对于孩子物质需求,父母无条件满足,不需要孩子付出任何努力。

(5) 负罪陷阱:因为负罪感或不安感,父母冲动行事

没空陪孩子的父母,因为内心愧疚,总无条件纵容孩子,满足孩子。

还有那些狠心拒绝孩子的父母,面对大哭大闹的孩子会心怀愧疚,觉得自己是惹孩子不开心的罪魁祸首。

所以下一次,很快满足孩子需求,既让孩子心满意足,又避免内心愧疚。但这种行为往往会让孩子认为:他想要的都可以马上得到,不愿多等一秒。

即刻满足孩子的缺点

1、 社交能力差

父母常在社交上火速解救孩子,因而孩子错失了很多锻炼社交的机会。

大多数孩子需要苦心经营,不断磨合,才能交到好朋友,而家长的介入,削弱了孩子独立解决人际冲突、化解纠纷的能力。

落落在亲子班,交到了一个好朋友豆豆。两人总是一起玩,后来豆豆又认识了一个小朋友,两人关系变成了三人圈子。

落落对此很不满,不止一次对我说:“妈妈,我想让豆豆和我玩。”每次我都挺身而出,找到豆豆:“豆豆,落落想和你一起玩,你带上她。”然而等到下一次,她依然不知所措,等着我去为她争取朋友。

实践出真知,只有孩子亲自尝试,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凭借自己能力解决了社交难题,他才能真的学会交朋友。

2、 抗挫能力弱

因为父母大包大揽,亲力亲为,孩子们变得越来越依赖成人,一旦遇到些许挫折,只要无法立刻解决改善,就变得焦躁不安,甚至走上绝路。

5月13日,深圳19岁男生林某与保洁员发生冲突,误伤了父亲,父亲抢救无效死亡后,林某也跳楼身亡。

6月23日,江苏10岁男孩,因琐事与双胞胎哥哥发生争吵后,用布条系在床梁上自缢身亡。

因为一时受挫,就选择轻生的孩子普遍抗挫能力差。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孩子就失去了独自面对社会的机会,因为不曾面对,所以无从解决。

3、 自理能力差

还记得17岁的天才魏永康吗?他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17岁被特招入中科院。

然而这样一个光环加持的天才少年,却被中科院退学,原因是自理能力太差。

从小魏母一手包办他的生活,洗脸、洗澡、喂饭,什么事都替他干,直到高中,魏母还在喂饭。因为魏母的大包大揽,魏永康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为零。

所以进入中科院的魏永康完全失控,冷热不知道换衣服,脏衣服到处乱扔,大冬天穿着单衣拖鞋往外跑,甚至不记得参加考试撰写论文。

当父母帮孩子做了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就是在剥夺他练习自立学会自理的机会。

如何改善?

1、 科学使用手机

使用手机上,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在《让孩子学会思考》一书里建议:“一旦买到手,全家人应当共同制定一些手机的使用规则,不能与已奉行的价值观相冲突。”

因而,孩子可以使用手机,关键是父母要科学引导,制定手机使用规则。

比如规定那些功能可以使用,那些禁止使用,规定作业完成或者周末才能玩。

制定手机使用规则时,让孩子参与其中,以此锻炼孩子思考统筹能力。

2、 学会放手

教育专家孙云晓曾说:”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长大,生活能力强的孩子长大后是充满自信、有魅力的人。“

不肯放手的父母,会磨灭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变成藤曼,依附父母才能活下去。

因而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探索世界,摸索规则。

3、 教孩子学会等待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父母要为孩子创造等待机会。

正如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在《让孩子学会思考》一书里的建议:“家长可以把等待融入所有年龄段的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家长可以试试“行动慢10秒“的方法,当孩子请父母帮忙时,父母口头先答应,安抚孩子焦躁情绪,但行动慢一点,让他学会等待,理解父母也很忙。

出门碰到需要等待时,不要拿手机哄他,让他想办法来打发无聊时光。

4、允许试错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里说:“童年需要’试误‘,需要’不听话‘。”

没有一次错误是白犯的,尹建莉的女儿圆圆,因为偷懒没有写作业,父母也没刻意提醒,直到临睡前,她才意识到作业还没写。所以只好忍着瞌睡赶完作业。

偷懒不写作业的事反复了两次,圆圆就彻底意识到了回家要先写作业,要学会安排好时间。

孩子犯的每个错误其实都是成长的机会,所以碰到孩子犯错父母要偷着乐。

5、教孩子自力更生

巴菲特的儿子彼得19岁时,就不再从父亲那里获得任何财产。他开始独立生活,不仅要负责音乐室开销,还有还房贷,为工作生活努力打拼。

巴菲特如此富有,还在锻炼孩子自力更生,所以我们这些普通父母更要引以为戒。

从小有意识教孩子不要不劳而获,要付出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比如孩子想要手机,父母不要二话不说就买,让他做家务、做兼职来攒钱买手机。

只有孩子通过努力得到的东西,他才会倍加珍惜。

古语有云:“授子女以钱财,仅供一时之需;传后代以德才,方可终生受益。“

为人父母也是如此,你只能解救孩子一时,不能拯救孩子一世。

而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的《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一书就在告诉我们:家长教给孩子最重要的事,是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学会独自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