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爱说“不”?恭喜你,好好培养,孩子以后不是“受气包”
闺蜜打电话跟我诉苦,大意是她家的小宝贝现在是越来越不听话了,你说东,她非往西,你让她做这样,她偏要做那样,而且现在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就是“不”。
叫她吃饭,她回答:“不吃饭”,叫她回家,她直接回答:“不回家”,叫她不要爬这么高,危险,可她偏要爬,甚至出去玩,把玩具给小朋友们分享,她也奶声奶气的回答:“不,我不给。”
闺蜜哭笑不得的跟我说:“我怀疑她,现在就是条件反射的将这个不字挂在嘴边,随便跟她说什么,她第一反应都是不,完全是一个劲的反着来。”
我听了这话,不由恭喜她,孩子开始有主见了,好好培养,以后不会是受气包。
闺蜜还以为我在打趣她,有些急了:“我跟你诉苦,你怎么能幸灾乐祸呢?还是你家宝贝好,乖巧又听话。”
我不知道,她从哪儿看出我的宝贝是乖巧又听话。
只是我深信,所谓的育儿,其实更多是审己,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孩子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他有他的脾气本性,有他自然的发展规律,育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跟自己和解的过程。
随着大众的文化水平提高,大家普遍的认识到,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明显具有叛逆的性格,但还是有许多人没有认识到,人的一生,不仅仅只有青春期这么一个叛逆期。
当孩子一两岁的时候,他的自我意识渐渐形成,就会迎来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
在这个小叛逆阶段,他其实并不能很好的表达出他需要什么,所以也就本能的,将“不”字挂在嘴边,以显示他的别人的区别,这是他们建立自我意识的第一步,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证明,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意识,人生第一次想主导自己的想法。
比如,吃饭、穿衣、游戏等等,他都渐渐开始希望是自己来主导,而不是由得父母安排。
当父母说,来吃饭,可能他也知道应该吃饭了,可是,当这话由父母的嘴里说出,他就本能的起了叛逆的心理,直接回答:“我不吃饭。”
这并不表示,他真的不想吃饭了,只是想以这个“不”字,显示他和别人的不同。
一些宽容的父母、或者溺爱的长辈,对着孩子的这种表现,要么笑笑,要么迁就纵容。
而象我闺蜜这种,她就感觉无法接受,感觉孩子太叛逆了,喜欢顶嘴,不如以前听话。
我们应该清楚,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快速成长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不仅仅是他的自我意识在发展,他的身体也在快速的发展,小胳膊小腿更有力量,活动的范围不断增加,也能清楚的分别出,什么东西是他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有了物权的意识。
所以,再将一两岁的孩子当作小婴儿看待,只知道吃吃睡睡,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面对孩子的第一个人生叛逆期,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渡过呢?
第一:尊重并接受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对于孩子这个阶段的行为表示充分的理解和接受,用爱心和关怀,陪伴孩子成长,渡过人生的第一个小叛逆期,而不应该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表示干涉,更不应该打骂,以外在的武力来威胁逼迫孩子妥协就范,这种粗暴的行为,会渐渐灭掉孩子的自我意识,让他慢慢的不懂表达自己的想法,成长为受气包。
第二:给孩子自己的一个天地,并建立简单的规则尊重接受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并不表示无原则的迁就纵容。比如,在这个阶段,孩子喜欢拿着笔在墙上乱图乱画,怎么劝说也不听,那么,家长就应该给孩子指定一块可以涂鸦的地方,告诉孩子,只能在这个地方涂鸦,这样孩子可以发挥他的天性,但也有了规则。
第三:认清孩子的成长,给孩子一个完全的活动范围在这个阶段,孩子除了自我意识的发展,运动机能也在大幅度的发展,总喜欢爬高窜低,反复的爬上沙发、小柜子、小桌子这些地方,然后试着往下跳。家长出于安全考虑,总是阻止,可这阶段,孩子就是喜欢运用这样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也更加熟练的操纵自己的身体机能,尝试这样一些活动来体验一种活动的极限,大人的阻止,并不能起到作用,反而让他更乐此不疲。做父母的,这个时候不应该阻止,而应该在安全方面做好措施,让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进行一些运动体验,让孩子在父母爱心的陪伴下,更健康的成长。
第四: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不要强迫分享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已经渐渐形成物权意识,能意识到,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当出去玩,让孩子把玩具跟别人分享的时候,孩子就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我的东西为什么要跟别人分享?别人把我玩具拿走了怎么办?所以,当孩子不愿意跟小朋友分享玩具的时候,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不能简单的给孩子贴个“小气”的标签。作父母的只能慢慢引导,让孩子明白分享是什么意思,分享玩具并不表示这东西就归别人了,只有慢慢的引导,孩子才能乐于分享,而不是简单的说一个“不”字。
大家好,我是为娘要上进,我深信,所谓的育儿,其实更多是审己,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孩子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他有他的脾气本性,有他自然的发展规律,育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跟自己和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