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说话晚,并非“贵人语迟”,有多种原因,父母要提高警觉

2019-11-01 17:52:05孕产
比如这位:同事的孩子小时候说话晚,她妈妈很着急,我让她耐心等,结果现在,孩子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人家到处参加演讲表,还是个小主持人呢。

有人说:贵人语迟,孩子说话晚不代表什么,大部分说话晚的孩子一开口,就是整句整句的往外冒。

比如这位:同事的孩子小时候说话晚,她妈妈很着急,我让她耐心等,结果现在,孩子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人家到处参加演讲表,还是个小主持人呢。

需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孩子说话晚,其实有多方面原因,但有些症状出现后,父母一定要尽快提高警觉,尽可能的将病理性危害降到最低。

讳疾忌医,只会延误孩子的成长

孩子说话晚,家长务必要警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最好带孩子就医,哪怕没有检查出问题,也能排除病理性因素,以“贵人语迟”安慰自己,其实是在逃避现实。

半岁

对他人的谈话毫无反应,不会笑,不会叫,发出的声音只有哭,不与他人有较长时间的视线接触。

一岁

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咿咿呀呀,完全听不懂简单的指令。

两岁

不能发出辅音,如兔、怕等,不能说出任何有意义的词,完全不能与人交流。

三岁

仍然只能使用简单的儿语,只会机械性的重复其他人的语言,却不能独立的说出完整的句子,想要什么只用动作示意,不能指出物品名称。

以上这些症状如果出现,孩子很可能不是太聪明”,而是出现了“儿童语言障碍”。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各位父母最好及时就医,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避免孩子的成长出现更多的问题。

此外,造成孩子说话晚的原因,也需要及时向医生反映。

孩子说话晚的原因

♣孩子缺乏说话的“理由”

部分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一有需求,立刻火急火燎,真正的“皇帝不急太监急”。

然而这样的做法,不仅可能因溺爱而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更会直接阻碍孩子的语言发育,导致孩子说话晚。

这些父母,满足孩子需求太快,让孩子不需要表达,没有说话的欲望,也严重缺乏说话的机会。

♣父母说话语速过快

有些父母说话像机关枪,“哒哒哒哒哒”几十个字好像嘴巴一张一合一两秒就已经说完了,语速快到有些大人都听不清,何况是孩子?

这些父母说话时,也许宝宝会很认真很认真的观察父母的嘴唇动作,但,“宝宝真的做不到啊!”也许这就是这些父母的孩子最想说的话。

爸爸妈妈的语速太快,孩子难以学习,难以模仿,自然会说话晚。

♣父母对孩子说话太少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不会说话,说了孩子也听不懂,太小了,于是干脆就放弃与孩子说话。然而,这样的行为只会延迟孩子开口说话的时间。

孩子说话是需要学习的,父母与孩子面对面说话时,就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最佳时机,如果连这个时机都没有,孩子如何学会说话?

♣机械式重复

部分父母热衷于教孩子发音,可孩子的发音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很多发音都不会准确,这些父母偏偏反反复复机械式的要求孩子跟读。

时间久了,不仅孩子会因此急躁,甚至不愿开口,就连本想教孩子说话的父母本人,也会产生烦躁的情绪,从而转移到孩子身上,更加有问题。

在子发音不准确时,父母完全可以在用到时强调一遍正确的发音,并引导孩子跟读,不需要揪着一个词汇逼着让宝宝立刻跟着学,那样只会让宝宝产生抵抗情绪。

♣智力障碍

最无奈却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许就是智力障碍,其他的方面可以通过训练、治疗等等各种方式改变,唯有这一项,近乎无解,如果是这种,只能求助医生。

此外,如语言系统出现故障、器官损伤等等病理性的因素,各位父母也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因拖延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不要轻易尝试所谓的民间偏方,偏方很多时候不仅无效,反而为医生的治疗增加难度。

如果孩子说话晚,各位父母可以试试下面这些方法。

如何合理的训练孩子说话

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有多种办法,但这些侧重点一定要牢记:

营造舒适、平静的学语环境

平稳的呼吸、平和的心态,会使人在说话时自然的流露出平和的语气,用这样的方式与孩子对话,可以在教孩子说话的过程中,避免孩子急躁不安、气息不稳,流畅的气息更能帮助孩子顺利的说话。

说话字正腔圆、语速放慢

众所周知,孩子的模仿和学习能力是极强的。

0-1岁作为最重要的学语预备期,但这个阶段的孩子看到的最多的,大概就是爸爸和妈妈的脸。

孩子听到父母准确的发音,看到父母清晰的唇齿动作,都会下意识的模仿,而父母此时若是说话字正腔圆,语速放慢,正是给孩子提供了极佳的学习机会。

抑扬顿挫?平铺直述?说话的节奏不容忽视
1-3岁是孩子“喋喋不休”的关键期。

这段时期的孩子,善于模仿,善于发问,但词汇积累大多是短句、词语。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说话的节奏极为重要。

与孩子交流时,父母们需要注意重音的准确性,停顿需要清晰,对断句的合理使用,既能帮助孩子理解语句意思,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说话节奏。

如:“宝贝丨喝水吗?”“宝贝丨想去哪里?”

此外,如果已经确定孩子说话的节奏感不强,家长们可以通过陪孩子多读儿歌,并在读儿歌时捏着宝宝的小手打拍子,或者通过拍孩子的肩膀配合打拍子,最好选用节奏感鲜明的儿歌。

肢体语言、情感代入等,是语言必不可少的伙伴

3-6岁的孩子,处于孩子的“语言完备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大多已经能够运用母语流利的交流。

尽管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少有能够安安静静坐下来和父母说话的时候,但如果与孩子培养了好的阅读习惯,或者孩子喜欢缠着大人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时,这些时间就是父母们训练孩子说话的好机会。

给孩子讲故事、与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等过程中,声情并茂,结合肢体语言,让孩子充分的感受到语言中的情感,并学着运用动作、表情、手势等等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样的训练如果能够经常进行,孩子不仅仅会说话,而且发音清晰准确,情感充沛,表情也会更加灵动,为孩子日后的社交活动创造良好的基础。

将语言的训练融入到点点滴滴的小事中

语言训练被称作训练,却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枯燥乏味,更加不能用机械的训练逼迫孩子说话。孩子的语言能力向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掺杂语言训练,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前进。

在孩子希望得到某些物品或要求希望得到满足时,引导孩子开口说话,用语言表达。

例如子想喝水,父母可以问孩子:“你想要什么?吃饭吗?不是?玩游戏吗?要喝水?那你说喝水…”

在孩子因为好奇而模仿动物的叫声时,引导孩子多活动唇舌,调动唇、舌、齿的配合训练,如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略略略”、准确的发出“m、i、ao”等音。

在孩子节奏感不强时,引导孩子一边念儿歌,一边做游戏,跳房子、跳皮筋、拍拍手等,配合节奏训练…

生活处处是训练的时机,只要父母们善于去发现,去了解,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找到最好的训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