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当我们认为孩子做错时,不妨俯下身来,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

2019-10-29 13:00:05孕产
家长好好教,孩子才能好好学当我们认为孩子做错时,不妨俯下身来,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

家更应该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舞台,千万不要把家变成第二个应试教育的地方!

孩子学不好不是孩子的问题,多数时候是我们家长的问题,许多时候,我们知道的并不代表孩子就知道,我们认为简单的事情在孩子看来却并不那么简单。

之前看到一位母亲在网上贴出这样一段和孩子在车上的对话:

儿子:“妈妈,车灯为什么会闪?”

妈妈:“要变道。”

儿子:“为什么变道就闪呢?”

妈妈说:“要让后面的司机知道。”

儿子:“为什么要让后面的司机知道?”

妈妈:“我们要变道了,当然要让后面的司机知道呀!”

孩子又重复了一句:“为什么要让他们知道呢?”

无限循环模式开启, 妈妈觉得孩子有点不可理喻。于是不再和孩子交流!

这段对话展现了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认知的两个差距。

我们认为自己已经说清楚了。我们会觉得孩子无理取闹故意找茬而生气

而孩子们则认为:

没有明白或者完全明白你在说什么不明白你为什么生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出现呢?认知水平差距

其实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是那一张白纸,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教会他一些基本的常识。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表现得太过心急。

而当孩子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开始不自觉的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认知水平,而越来越少的去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和发展。

我们内心急切的希望孩子尽快的长大,但却忽视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规律和过程。

我们能理解孩子需要先学会走才能跑,却不能理解孩子问的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问题!

家长自身成长受教育的历史

我们在童年都厌恶家长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比对自己,而当我们自己为人父母时,又开始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孩子!

可能家长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当自己面对一些无法理解的问题去不断追问时,得不到正面的回答,父母还会通过情绪来控制自己。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这种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并且很自然的运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无法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问题的难度

通常我们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与孩子发生争执,生气责备孩子,但我们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孩子的感受。

我们没有去思考我们的讲解是否是孩子能够理解的,我们的答案是不是他想要的,这件事曾经我们有一起讨论过吗?是不是在完成这件事,是不是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有益于我们不断的去了解和发现问题本身,去知晓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来正确的引导孩子呢?不为没有教过孩子的事责备孩子。

01.认识客观

我们喜欢抱怨孩子不懂事,没记性,但我们是否想过,自己有没有教过孩子去体会?

在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你特别是你觉得无不可理喻的问题,是不妨静下心来想一下,这个问题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是否真的是不理解。

说了不代表教了;教了也不代表会了。作为家长,我们不但要有耐心,还要有责任心,要“包教包会”。

我们认为简单的交通规则,只要记住就好,而孩子却希望知道这样做的原因!

02.理解语言

严厉的说教并不能帮助孩子明白事情的道理,也无法避免下次犯下同样的错误。

从小就被妈妈吼大的我对此深有体会。当我在奶奶家复习时,我的效率明显比在家里的效率高很多。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人在耳朵边不停的命令我这时候应该做什么,现在需要干嘛!

少了这些语言的干扰,我会更加自主和安静的学习!

其实学习是人成长的一种本能,对于孩子,无时无刻不希望从周围获取新的技能和知识!我们只要安静的观察和必要的引导,孩子不会太差。

03.共情体会

情绪是智力的守护神,当孩子情绪不佳的时候,学习效率也很难保证。

当我们认为孩子是故意找茬时,或者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需要问?

这个时候,我们的情绪通常会开始变得焦躁起来。这样的情绪会通过我们的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孩子!

经常有家长说,孩子总是拖拉,明明放学回家就可以马上写作业,这样就能在吃饭前写完,非要等到快吃饭的时候开始写,写一会有要吃饭停下了,效率十分低不说,还漏洞百出!

其实影响孩子作业效率低和错误率高的并不是因为孩子开始做作业的时间的早晚,而是因为这件事带给家长的焦虑让家长通过语言和行动传递给了孩子。

孩子越是紧张,效率越是低下,同时也会影响孩子记忆中知识的调取,产生“提笔就忘”的现象。

调整到适当的期许值

01.放弃比较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我就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

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回回考试年级第一,不让人操心……

“别人家的小孩”是许多小孩的优点集于一身的理想小孩的化身,我们找不到一个孩子,可以完全做到!

而许多家长却有这样的期望,期望自己孩子的表现能够自动符合我们这样高标准的期望。

与其让自己和孩子在这样高标准的控制下不断的焦虑和争吵,不妨放弃比较,从孩子出发,可能你和孩子都能做到更好

02.了解孩子的能力

我们通常觉得自己十分了解孩子,但是真正能够了解孩子具体能力的父母却没有几个!

我们通常说的是,“你这么大了,应该自己吃饭了!”但我们却忘记,在孩子想要自己拿勺子和碗想通过自己努力完成“吃饭”这一动作时,我们担心弄脏衣服和桌子而阻止了孩子的行为!

所以,孩子的能力,与年龄无关,而在于是否真的学习和实践过!

03.制定适合的目标

之前看过一位父亲,孩子考了20分,却买来烟花,和孩子一起庆祝!

为什么呢?因为之前孩子只能得0分,20分,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进步!

制定适合自己孩子本身能力的目标,把参考点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同班或者同年龄的其它小孩身上,这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道理,而在实际操作时,家长们却往往忘记!

理解孩子眼中的困难

01.挫折的含义

有心理学家说,挫折是一种负性的情绪体验,在人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候发生。通俗地说,就是我们前进中遇到的失败和不顺利而引起的感觉。

美国的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兹提出了“挫折商”(简称AQ)的概念,从四个方面考察人的挫折商:控制、归因、延伸、忍耐。

02.和孩子共同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孩子每天都在经历这样的事情!

小朋友不和自己一起玩,想要吃的零食没有得到,作业没写好被老师批评等等!

面对这些小挫折,每个孩子的反应都不相同,而挫折教育则是让孩子在这些小挫折中自然而然学会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而不是搁置争议,积累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

真正的挫折教育,就是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爱、理解与鼓励,引导孩子用积极的策略来面对挫折,并最终跨越挫折,这样,孩子抗击挫折的能力就会增强。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越挫越勇。

孩子是个不断学习的个体,从出生开始,孩子一直在努力学习。

面对孩子的疑惑和“为什么”我们时常只关注自己的想法,表达我认为的结果,却忽略了用孩子能够理解的的方式来给予孩子帮助!

养孩子并不是我们希望他能怎样就会朝着我们的方向去,我们能做的只是观察孩子的发展,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告诉他们具体问题应该如何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我们更需要的是因材施教,千万不要让家庭成为第二个应试教育的课堂!

参考书籍《让孩子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