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物而诲,择机而教。想让孩子听得进话,选对“教育时机”是关键
最近工作不是很忙,索性有时间从头到尾阅读了一下《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这本快要落满灰尘的育儿书。买回来以后一直没时间,便扔到了办公室的书架上。
断断续续的用了三天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其中提到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教育方式”让我印象颇深。在我的感觉中,古代人的教育是极为严格的、父亲是站在教育最顶层的人。孩子只需遵从父亲的教诲便罢,无需考虑孩子的感受,有点类似我们现在常说的“包办”。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原来古代人对于教育就已经有很深的“造诣”了。
唐太宗的教育理念就是:遇物而诲,择机而教。书中提到:太子在骑马的时候,唐太宗就对太子说:”这马和人一样,应当有劳有逸,不能让它过度疲劳。你要懂得这个道理,那你就永远有马骑。
换一句话说:如果孩子在吃饭,你却在孩子面前教育孩子如何好好学习,估计没有哪个孩子会听得进去,搞不好直接就摔筷子走掉了。这就是没有抓住有效的“教育时机”而产生的后果。
《三国演义》中第四十九回中写道:”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就可以把“万事俱备”当做父母已经拟定好的教育,而“东风”就是“教育时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育时机”,那么无论父母的教育工作做的多详细、多认真,也是徒劳无功,孩子不会买账。
"教育时机"的多少跟父母的投入成正比我的一个朋友是开饭店的,平时比较忙,陪孩子的时间很少。晚上从店里回来孩子就睡了,早晨自己还没起来,孩子就自己去上学了。他教育孩子的时间大都选择在孩子去店里玩的时候。孩子嫌他一见面就教育自己,慢慢的就不去店里玩了。
现在父母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一项"家庭教育大调查"显示:60%的妈妈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在4小时左右。亲子共处时,最常从事的活动是:35%的妈妈看电视,25%的妈妈在辅导孩子学习,剩下的则是其他活动。而妈妈每天跟孩子说话的时间,则基本上是半小时以内。而且说话的内容多是"教育性"的。
教育时机的选取需要父母去发现、捕捉和选择。想要去慢慢发现这些"好时机",前提条件是需要父母慷慨的"投入"。现在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存在"有时间就教育"、"想起来了就教育"的特点,缺失良好的切入点。
好的"教育时机"有利于抓住孩子的心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孩子同样如此!
宸宸六岁,每次放学回来把衣服一脱就扔到到地上。宸宸的妈妈在她脱衣服之前就对宸宸说:"脱下来的衣服放到沙发上,不要乱扔。这一下激怒宸宸,宸宸大吼:你不说我我就会放在沙发上,你越说我我越不听。
每个孩子都不喜欢被别人束缚,教育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就说明不是一个教育的好时机。这对于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以及说教是否可以起到效果至关重要。
什么样的情况算是好的"教育时机"?1.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在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中,蔡少芬带着孩子跟爷爷去地里挖土豆。在了解了土豆的"成长经历"以后
蔡少芬对正在刨土豆的孩子说:"每一个都是从零到有,你们要想到这个多么辛苦,一定要珍惜粮食。孩子点点头,并且对蔡少芬说:”爷爷太辛苦了。
当代青年作家“七堇年”的首部随笔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中有这样两句话:印象深刻的,永远是书写他们的时候,当初身临其境的时候,我们的体会的确是“真实而切肤”的。现实生活中,有利于教育孩子的具体情境很丰盈,光靠言语教育会显得苍白无力。通过情景,可以让孩子的接受能力得到强化。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行为情绪稳定时
前几天在外面吃饭,邻桌的一个小男孩把上的菜全都拖到了自己的面前。他妈妈说了他几句,那个小男孩一把掀翻了装满花生米的盘子,花生米撒的到处都是。
那位妈妈把孩子直接从凳子上拽起来踢了一脚,小男孩坐在地上哇哇的哭。他妈妈对孩子说:”一天天给你惯的,谁教的你“吃独食”,你该不该挨揍,你不知道这些菜是这个桌子上所有人的么?你这样做能对吗?
不说还好,说了以后那小男孩站起来就开始摔东西。无奈妈妈直接把他拖走了。这场“战争”也算结束了。
跟孩子沟通,实际上属于“精神上的沟通”。教育者跟孩子都保持积极的情绪,才能让沟通顺利的进行下去。《你的4岁孩子》一书中说:”避免你们亲子之间很多不愉快的通用法则,就是要尽量避免“进入雷区”。总会有一些你们一起做的事情,在某种情况下,很容易令你们之间发生冲突,这就是“雷区”。坏情绪就是雷区的“导火索”,持有乐观情绪的时候,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
3.孩子“求知”的时候
在CNTV1播出的大型教育节目《请教请教》中,有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徐梓涵,可以把“地铁9号线”完整的背下来。每次梓涵的妈妈带他坐“9号线”去上培训班的时候,他都会问妈妈经过的站点名称。梓涵妈妈每到一站就拿着激光笔指给孩子看。几次下来,梓涵就把整条线的经停站都记在了脑子里。
孩子在“求知”的时候是最“走心”的时候,“求知若渴”正好符合孩子的强大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让孩子接受这个时间段父母传授给自己的任何信息。(包括说教)
最后:批评孩子要讲究“客观性”,教育孩子要讲究“时机性”。盲目教育会把一个好孩子教坏,会把一个坏孩子教育的更坏。
我是"初心育儿指南",欢迎关注+评论,每天都会分享育儿经验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