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可怕的“哭声免疫法”…老观念正一步步地毁掉孩子的独立性

2019-10-23 10:26:02孕产
可怕的“哭声免疫法”…老观念正一步步地毁掉孩子的独立性

『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小男孩:“妈妈我怕”。

妈妈:“你是男孩子,要勇敢,不要动不动哭哭啼啼,女孩子才是这样的。”

小男孩:“妈妈我不想自己睡,我怕黑。”

妈妈:“有啥可怕的,你是小男子汉,不能老粘着妈妈,会被人笑话的。”

这些情景是不是很熟悉,对待每个男孩子,家长们总是在纠结,男孩子需要穷养,需要早早锻炼他们独立的能力,男儿有泪不轻弹,不能胆小,不能软弱,要勇敢,要喜欢汽车积木,不可以喜欢花朵洋娃娃。这些是很多家长对男孩子贴的固有标签。

独立性应该强迫?还是培养?

1.美国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提出“行为矫正式的儿童教育体系”。他认为对待孩子要尊重,但是要超越情感因素,要把孩子当做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纠正。比如当孩子哭闹时,不要去抱孩子,要让孩子自己安静乖巧下来,再去抱他们,这样就会打造出优秀独立的孩子。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仅仅局限于食物,如果提供除食物以外的满足,孩子就会产生极大的依赖性,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以及人格的发展。

2. 比如哭声免疫法,就是行为主义婴儿的训练法。从小接受这种教育的孩子,或许短时间内可以减少哭泣,但在研究进行20年后,弊端很多,它会迫害孩子的全能自恋感,在母亲冷眼旁观孩子哭闹的5分钟时间里,婴儿或许会觉得天都塌了,他们会积累巨大的恐惧和愤怒。轻则睡眠障碍,重则精神分裂,产生自闭症。而提出这套体系的约翰,大儿子自杀,女儿自杀未遂,小儿子流浪度日,外孙女也是酗酒者。

1959年恒河猴代母养育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等人在60年前做了一系列“恒河猴“实验,将刚出生的猴子和妈妈分开喂养,虽然身体正常,但却会出现一系列不正常行为。最后得出结论:爱存在需要三个变量,即触摸、运动、玩耍。

1

触摸、运动、玩耍

身体接触远远超过食物的重要性。将刚出生的幼猴和母亲分开,在铁笼中进行“代母养育实验“,其中一个是挂着奶瓶,可以24小时喂养的铁丝妈妈,另一个则是绒布妈妈。只有幼猴饿的时候才会去铁丝妈妈那里,剩下的时间都依偎在绒布妈妈怀里;

如果铁笼中同时放着铁丝妈妈和其他玩具,幼猴会蜷缩在角落,但同时放着绒布妈妈和其他玩具时,幼猴会依偎在绒布妈妈怀里,时不时大胆去触碰一下玩具;

玩耍运动也需要和妈妈在一起才能逐渐培养。由绒布妈妈培养的猴子,无法和同类进行玩耍,性格孤僻,甚至不能进行交配,但是如果出现一个可以来回摆动的,且可以陪伴幼猴玩耍的绒布妈妈,幼猴长大后行为也会正常很多。

2

独立性不是逼出来的

这一系列的实验,对宝妈们改变传统育儿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示。独立性并不是父母狠心逼出来的,而是给予孩子细心的呵护,温柔的关心,让孩子建立完全的依赖,在足够的安全感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会具有更独立的性格。

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格

与食物相比,身体的接触,如拥抱,抚摸对于孩子的依恋感形成尤为重要,要尽量避免孩子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减少分离焦虑对孩子产生的消极影响,如果分离,一定要做好沟通。

1

三岁前的宝宝

0~3岁,是宝宝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孩子需要父母多多注意自己的心理需求,并及时满足。多给予孩子身体上的拥抱和抚摸,陪伴孩子玩耍;

如果孩子哭闹不止,也不要置之不理,或者大声叫喊,要低声轻柔的安慰他们,比如转移注意力,陪他们玩游戏,找到他们的兴趣点。

2

三岁后的宝宝

可以尝试分床睡觉,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高质量的睡眠;

孩子做事情有的时候会慢半拍,或者笨手笨脚,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慢下来,切忌不可急吼吼地帮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如果孩子犯错,应该鼓励他们重新尝试,给予他们面对困难的信心,陪伴他们建立独立的性格。

『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