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教孩子识字,成绩越差——是真的 过早教孩子识字好不好
提到认字,很多妈妈都会提到闪卡,所谓“闪卡”,就是一套大卡片,上面有不同的数字或文字,原理是每天让孩子对着看,通过强化视觉记忆来教孩子“识字”。
闪卡的鼻祖是杜曼,他当初设计闪卡其实是针对有脑损伤的孩子设计的,但正因为这样的方式对脑损伤的孩子有效果,之后才慢慢被用于正常的儿童身上。
后来通过一系列的跟踪测试发现,大部分在学龄前认识几百、几千字的“神童”到了学龄期,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学习成绩方面的优势,而其有大部分“神童”忘记了之前认识的字,还有少部分“神童”出现了学习障碍问题。
为此,美国很多脑神经专家和儿童教育家做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大脑中的神经腱只有在孩子主动用脑时才会被点亮,这时才会有开发大脑的作用。如果一味的被迫用脑,想提前学习的时间,并不能加速大脑的开发,相反还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早期识字的准备工作要想帮助孩子进行早期识字启蒙,需要先做好准备工作。
培养孩子对印刷品的兴趣
父母首先要培养孩子对印刷品产生兴趣,让孩子觉得读印刷品是非常好玩的事情。这是第一步,也是引导孩子识字的基础,事实上,绘本常常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种印刷品。
在这个阶段,孩子不肯听、读不完都没关系,最关键的是家长要帮助孩子熟悉“书”,而其让孩子不讨厌“书”。没有兴趣作为前提,孩子自然就不会想要探索书本上印的是什么。
知道如何读印刷品
在孩子对印刷品感兴趣之后,家长就需要帮助孩子明白书本、文字是怎么运作的,从宝宝4个月开始,就可以和他一起读绘本,宝宝会坐以后,就请他帮忙翻书页,这样参与不仅让她对赌回本更感兴趣,也在无形中告诉他该怎么“读书”。
不需要进行“指读”,而是鼓励孩子观察画面,在孩子2岁以后,会发现他除了对图片感兴趣外,也会对一些文字和数字感兴趣。这是,在读的时候就告诉他:“这是字,妈妈在说的故事,就是用这些字来表达的,”以帮助他初步了解字的概念。。
教”学龄前孩子识字的正确方式
如果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好,就可以教孩子识字了,但需要说明的是,学龄前孩子的“识字”只是一种启蒙,而不是真正的“学习”活动。这就像我们陪着孩子唱歌、玩游戏一样,所有早期启蒙的目的不是追求孩子“掌握”了多少技能,而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多进行体验式的“玩中学”
感官使孩子接受外界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通道,如果在学龄前能够打开这个通道,孩子今后的学习就会更加有效。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欧美国家特别看重孩子学龄前玩耍的时间,因为孩子只有早玩耍中才能全面的开发感官。
对于孩子识字也是一样的,与其一味的指着卡片告诉孩子“这两个字是苹果”,不如直接给孩子一个苹果,让他用鼻子去闻苹果的味道,用手去感受苹果的触感和大小,用眼睛去看三维立体的苹果,用嘴巴去品尝苹果的口感。这样的认识才是有意义的,因为他是生动的、具体的。
真正到了孩子识字的时候,当他学到“苹果”两个字的时候,之前关于苹果的记忆就会被提起出来,辅助他更好的去理解这两个字,自然就会加深他的记忆,这样孩子就会学得又快又好,但这类孩子绝对不是提前使用闪卡训练出来的。
多为孩子提供接触文字的机会
在国外幼儿园,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部分幼儿园的教学理念都是“以玩为主”,但所有的幼儿园,他们都会在碗中融入早期的识字活动,让孩子接触文字,而不强求孩子学习,等孩子对文字好奇时,老师会顺势引导孩子进行识字。
这个理念对于父母的家庭教育也具有借鉴作用。买一些带有字母或数字的积木和拼图,不要拿着字去教他认,而是在玩拼图时,自认而然的提到他们:“我们拼完了1、2、3,现在需要把4放在这里,数字4在哪里?”
外出点餐时,和孩子一起看菜单,并告诉他上面的这些都是文字,每个文字对应的是哪种食物。坐电梯时,他看着楼层数字的改变,和他一起数数。这些都不是在教孩子,只是让文字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引导孩子去注意文字。
“好的领导会自己接受上级的压力,并进行自我转化,他的下属接收到的只有明确的任务。”这句话也适用于育儿,不管外界压力有多大,愿所有的父母都有这样的能力,能够消化压力,将压力转变为行动方案,带着孩子一步一步的去实现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