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孩被逼读完200本名著,如今男孩长大,仍愿他的孩子能读名著 一小时能读完的名著
我家孩子上一年级后,听其他班的家长说,老师已经给学生们开了书单。我家孩子的班级依然静悄悄。无奈,只好借鉴其他班级的书单,也给孩子买了一些。
随着语文,尤其是阅读重要性的体现,很多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亲子阅读,以期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虽然家长们的初衷都是一样的,结果却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够自主阅读了,有的孩子却还停留在父母伴读的水平。不管哪一种,孩子每天读或者听到的文字数量,都将为孩子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拿到书单,我却有些犹豫了。书单上的书目,大多是绘本,偶尔有一些世界名著,也是缩减本。这些缩减本,真的有利于孩子的阅读吗?
我一直觉得,我自己的文字驾驭能力还可以,原因就在于读原著。
我那个年代,没有缩减本,也没有改编本的。我记得很清楚,我二年级的那一年,我得到了我的第一本书是《三国演义》。我欣喜若狂,但里面的字,一大半不认识,硬是靠着连猜带蒙,我读完了这本书。接下来就是不住地翻看,以至于到后来,无论我翻到哪一页,我都能继续读下去。
就是这种痛并快乐的过程,让我的古文理解能力大增,识字量也大增,作文经常作为范围在全班读。所以,我个人的感觉,孩子不大适合看缩减本的世界名著。
知乎上有人提问:“让小孩看世界名著(基本都是小说)有意义么?”这个问题得赞最多的答案是这样的:
童年时代遇到万恶的母上父上大人,别人家的孩子期末考试考得好去游乐场,而我只有母上大人送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我才一年级啊!)
别人家父亲大人去一趟省城带的都是好吃的好玩的! 我们家那位给我带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我还没上二年级啊!入门书看的都是这么红色的书啊!!导致我一谈到苏联眼神都放光啊!)
在我爹坚持不懈的出差以及我娘亲不定时的打赏下,他们在我读三年级之前,成功得把这一系列世界名著买全了,加起来一百多本快两百本的样子,突然感觉好没有人性(早就想证明我不是亲生的了。)
看世界名著对孩子们有用吗?
—显然有用。
看世界名著,孩子们是看故事还是会思考?
当然是剧情+思考啊!难道看的时候不会想为什么吗?
不过,那么小的小孩子要是看完闰土和猹的故事能分析出一段穷苦劳动人民的梗,估计这个孩子就是鲁大仙转世了……不,周大仙。
小孩子么,估计想想为什么这个人这么可怜这么无辜这种,就已经到达上限了,天才除外。
看世界名著对孩子们写作文有用吗?
这种翻译得有的怪怪的文字除了写作文时偶尔用“高尔基曾说..............”提升一下逼格,其他咱也就呵呵了……
为什么还要鼓励小朋友看世界名著?
我最想感谢我父母的是,在我三观未建立之初时,通过一种安静的漫漫渗透的方式,让我有机会了解这个大大的世界。
比如:看《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哭成了纸片人,知道这是个世界上会有比自己惨很多的人,要善良要做善事......
在很小的时候养成的阅读习惯,真的会伴随一生?
真相却是:人长大以后往往会更难静心重头看一本新书,反而感谢小时候那一段时光。如果那个时候没看,我一辈子都不会再看。
功利的说,阅读对小朋友的帮助也就只有以下2点:
1、认的字可能会多一些。
我妈在跟街坊传授育儿经的时候会常说,我崽一年级的时候就可以不看字典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得那叫牛气冲天,邻居都把我当作难得出现的小神童,成为最讨厌的别人家的孩子....
在这种神童舆论的压制下,我幼小的心灵给予了自己莫大的压力投身于学业,所以小学的成绩还不错(虽然后来渣了。。。)
2 、文学常识题真的是渣一样虐过啊...
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尤其是高考紧张备考的时候,有的小伙伴还在用强背的方式克服这道题or干脆放弃的时候...内心止不住的小激动啊.
但是虽然帮助只有这么一点,如果问我,以后还会让自己的小孩看这些枯燥晦涩的文字吗?
我想,我仍然会。
不管他能不能懂。
当他有一天真的站到巴黎圣母院前,脑子里出现的不仅仅只是这栋长像奇特的哥特式教堂。而是,他从童年时代就开始在脑海中想过无数次的场景:
丑陋的敲钟人站在夕阳下望着远方静静的想念着他爱的那个不爱他的小姑娘。
熟悉的让他觉得就好像他一直就在旁边看着这个故事发生一样。
我想给他一颗去看看这个外面世界的野心,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而这些书是最好的办法之一。
为了叙述方便,我删除了图片和一些问题,点赞数量基本也说明了大家对这个答案的认可。不过,我可能不会逼迫我的孩子去读这些诘屈聱牙的世界名著,而是寻找一些能激发他兴趣的书籍,让他自己沉浸其中,找到阅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