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鼓励没有效果?试试这三种鼓励的语言,让孩子充满自信
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整,孩子们又回到了学校。开学了!
一个家长跟我聊天,说昨天带孩子从舞蹈班回来,她看到婷婷是自己回来的。她觉得婷婷很懂事,可以自己去自己回,而自己家的孩子却非要接和送,问我怎么做到的。
我微微一笑,告诉她,只有一个秘籍——鼓励孩子。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为:激发;勉励;也指振作精神。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把由衷的夸奖和鼓励看作是人类心灵的甘泉。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他是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他多次强调鼓励,并且认为这是大人在帮助孩子时应该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他说:“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
是的,鼓励孩子,对孩子来说如此重要。
前几天,凡凡妈跟我聊天时说到,每次带凡凡出去玩,要经过一段阶梯,每次到这里,凡凡都要妈妈抱,不愿意自己走。凡凡妈鼓励他:“宝贝,不要怕,你一定可以的!”可是,无论怎么给他加油鼓劲,凡凡还是不敢走。
凡凡妈说:孩子比较胆小,我也知道要多鼓励他,也经常这样做,每当孩子有哪怕一点点进步,我都会及时的竖大拇指,夸他:“宝贝,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厉害”……想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刚开始,孩子确实很开心,感觉特别棒,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可是慢慢地,遇到有点困难的事情,孩子却不敢接受挑战。为什么鼓励没有效果呢?
真的是鼓励没有效果吗?你真的认为,这是有效的鼓励孩子吗?
斯坦福大学的实验斯坦福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的结果特别的震撼。
他们把参加实验的孩子随机分成两组,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第一轮拼图完成后,其中一组孩子得到了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你在拼图方面有天分,你很聪明。”
另一组孩子得到了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之后,孩子们进入第二轮,这一次允许他们选择不同难度的拼图任务:一种较难,测试过程中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另一种和上一轮类似,是简单的测试。
大家已经知道了结果,在第一轮被夸“聪明”的孩子,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那些被鼓励“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难度较大,可以学到新知识的任务。
最后,这批孩子参加一次难度相同的测试,被鼓励“努力、专注”的孩子,在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被夸奖“很棒”的孩子,得分和第一次比退步了大约20%。
为什么会这样呢?
实验的组织者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有时候你所认为的鼓励,其实是表扬。鼓励和表扬的效果完全不同,我们在运用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
鼓励与表扬的不同之处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有一本书——《正面管教》,这本书被翻译为16种语言畅销全球,在美国卖出400多万册。在《正面管教》一书中,尼尔森用了整整一个章节来讲述有效地运用鼓励。
《正面管教》书中第148页有一个表格,详细列举了鼓励和赞扬的不同之处。
由表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赞扬与鼓励最核心的不同是:
赞扬站在大人的立场,居高临下地评价孩子,“我喜欢你的做法”;
关注的是孩子行为的结果,“你做得正确”,因为做得好,所以我才给你赞美,“我为你感到骄傲”。
孩子的成功是因为“听话”,归根到底是大人的功劳。
这样下来,孩子将为他人而改变,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别人会怎么想?”
长期的效果,孩子会依赖于他人的看法或者评价,只有在得到他人的认可时,才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鼓励则是平等的对待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你尽力了”,不看重结果,只注重孩子努力的过程;承认孩子的成果是因为TA自己努力、靠自己取得的。
敲黑板:鼓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关注的是孩子努力的过程,而非结果。鼓励让孩子自信、自立。
三种鼓励的语言我们知道“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我们知道鼓励是主食,孩子每天都要吃的,那么,究竟怎样鼓励呢?我们可以说哪些鼓励的语言呢?
正面管教将鼓励的语言归纳为三类:
1、描述性语言:我看到,我注意到——
描述你看到的孩子做得好的、有进步的地方,只描述客观事实,不做任何的评价。
“我看到你今天只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作业。”
“我注意到:今天你的字写得特别工整。”
“我注意到:今天你放学就回家了,没有在外面玩。”
……
虽然只是很简单的描述看到的地方,没有评价,但是孩子感受到他真的被关注到了,内心会充满力量。
2、感谢或者欣赏性语言:我很感谢你——
“我谢谢你今天帮妈妈拎东西,让妈妈感觉很轻松。”
“谢谢你今天吃完饭帮妈妈收拾饭桌,并且把碗洗掉。”
……
在说感谢性语言时,不能只是一个“谢谢你”,要具体说出孩子怎么帮助到你,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样的话语让孩子特别有价值感。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更是如此。
3、授权性语言:我相信你——
“我相信你可以独立完成今天的作业。”
“你自己就制定出来了学习计划,我相信你会很好地执行。”
“我看到你这段时间学习很用心,我相信你这次考试一定能考好!”
……
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对父母全然的信任投胎而来,也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信任孩子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事情,散发的是正能量,赋予孩子成长的动力。
最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每一句话以及情绪,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的态度,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人格的塑造,影响孩子的一生。
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鼓励TA,而不是表扬;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既不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也不指责孩子,而是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引导,培养他们坚毅的品质。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赞让我看到。欢迎关注@跟婷婷一起成长 一起交流育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