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智商情商双高,你要学会的3种沟通方式 你的沟通方式影响孩子的情商
电视剧《少年派》已全部完结,我们在剧中看到了四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育模式,家长与孩子之间不同的沟通方式,最后培养出四个不一样的孩子。
第一主角林妙妙,智商情商都偏低,这离不开王胜男粗暴狂野的沟通方式,一言不合就开杆,三句不到就批评,这才导致林妙妙在高三这样的人生关键点竟然想选择放弃高考,继续直播。可以说,林妙妙是剧中最不懂事、最不成熟的孩子了。多亏有林大为这个睿智、沉稳的爸爸,时常自省, “孩子变成这样,我们当家长的也要好好反思下教育方式是否欠妥?”“他不敢回家说真话,我们要想一想我们有没有给她说真话的环境?”
沟通在人与人之间非常重要,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更加重要。
当青春期碰上了更年期,当孩子大了超出家长的掌控,当家长与孩子都想更懂对方,却更有距离,带给彼此的只有喋喋不休的唠叨,永无休止的“企图沟通”和“逃离沟通”。
《少年派》中最被圈粉的是江天昊,虽然智商没有钱三一高,毕竟钱三一智商高和基因有很大关系,但是江天昊的情商很高。比如,他偷偷地帮林妙妙付钱,解妙妙的尴尬之围;朋友们因为高考没办法继续帮助“天昊小厨”,他只有感激没有责怪;父母破产时,他向父母坦言想要放弃高考,自主创业。
他敢想敢做肯听,他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无论是想要爸爸出资赞助球队,还是和爸妈开玩笑以为他们破产是为了激励自己,即便是不想参加高考,他都很冷静、客观地告诉他爸爸,而爸爸也不着急上火,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做动员工作,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希冀。
反观林妙妙,整天想着的就是如何躲避父母,背着父母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情,一言不合还企图跳楼自杀。
林妙妙和江天昊的情商差距,离不开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但凡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踩了下面四个雷,不用想,所有沟通都会以失败告终。而你孩子的情商也高不到哪去,因为他没有一个好的模仿对象,只凭喜好,像一只失控的疯狗见谁咬谁。
而孩子的智商一方面取决于天生的基因遗传,更重要的一方面来自于后天的培养,如果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非常糟糕,孩子反父母之道而行,再高的智商也会走歪了。
可见,要想孩子智商情商双拼,家里必须有良好的沟通方式。
一、让亲子沟通变糟糕的行为
第一种是对比。
这是很多家长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的一招。他们说:
“你看看人家.....”“你还不如......”
当王胜男这样吐槽妙妙时,妙妙如何自辩的呢?“钱三一爸妈是高智商分子,林天昊爸妈一年赚好几百万,邓小祺妈妈长得那么漂亮。你们呢?”
这怼得是不是有理有据,思维缜密。家长明明想要和孩子沟通,“教育”孩子的,却硬生生被孩子怼回来,败下阵去。
这种沟通方式有什么效果?
第二种是人身攻击。
孩子犯了错,本来家长应该就事论事,和孩子沟通讨论的,可说着说着就上升到了人身攻击。
“你看你这刘海把自己眼睛都遮住了,能看到什么未来?”
“你都高中生了,还别个HELLO KITTY!”
这样怼孩子一时爽,可效果呢?明明只是想说孩子成绩不好,成绩不好的原因就是没有用功读书嘛!和刘海有什么关系?和发夹有什么关系?
这种沟通几乎无效,孩子被讽刺得体无完肤,除了练就和家长一样的嘴皮子,根本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方向在哪里。
第三种是打骂。
有的家长说:不是我不想好好和他沟通,是沟通一半看到孩子那个样子,就想要骂人。
通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开展的,只要一方不愿意,沟通就难以继续。家长一开始和颜悦色想要当“民主”家长,可过不了多久又原形毕露。
子都识破了家长的套路,沟通只是幌子,套孩子话才是真的。
第四种是冷战。
都说父母和孩子没有隔夜仇,可有的家长自己都是没长大的孩子,愣是和孩子杆上了,非得比个谁先低头认错,谁先说话谁就输了。
不做饭,不给零花钱,不说话,不理孩子。在家中寻找不到温暖,孩子只能到外头寻求温暖了。这不是把孩子往家外头逼吗?
以上四个亲子沟通雷区是万万踩不得的。家长和孩子之间良好的沟通方式必须从小就建立起来,否则等到孩子上了初中、高中,有了自己的思想,很难再重新建立起与家长的沟通方式,那么亲子关系只会越变越糟。
《少年派》中,每一次让林妙妙正常和大人沟通的时刻就是在和林大为一起吃烧聊天时才会袒露真心,冷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王胜男却一直反对林大为这种沟通方式,原因很简单:路边摊不卫生。
这路边摊的不卫生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相比,算得了什么?两者哪个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更糟糕的影响?
二、让亲子沟通变得更好需要做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学会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说得容易做得难,在孩子刚出生时,你只希望孩子平安健康,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你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你想要孩子变得更强更勇,却忘了他还只是个孩子。
学步期的孩子经常摔跤,你扶起他,吹一吹他的伤口,孩子不哭了,因为他觉得有人理解他,安慰他。
两三岁的孩子因为大人不答应自己的要求,又哭又闹,你抱住他,等待他平复情绪,告诉他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孩子不哭不闹了,因为他听懂了家长的话。
四五岁的孩子词汇量不够,常常一言不合就发脾气,你把他抱到安静的地方,等他发泄完情绪后,问他为什么发脾气,告诉他以后有什么事要好好说。
当孩子上了小学,动手打了其他小朋友,主动向你承认了错误,你应该高兴,因为孩子不怕把自己的错误告诉你,而这个现象的背后离不开你一直以来和孩子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
孩子知道家长会理解自己,会给自己解决办法,不管自己发多大脾气,犯了多大的错,家长都不会变成“穿西装的野人”。
一个一直被理解的孩子,一定是个懂得理解他人的孩子。
第二件事:让爱变得无私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私、不求回报的。你们在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就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孩子并不欠你的。你所为孩子做出的牺牲和付出,是你自己选择为人父母这条道路不得不经历的。
孩子没有那么大的抗压力,承受父母无时不刻念叨在嘴边的“爱”和“付出”。家长不能对孩子“道德绑架”,觉得自己供孩子吃喝、读书上学,孩子就应该有相应的回报。
这种爱不是无私的,是功利的,带有交易性质的。
反之,如果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夹杂任何功利的,不管自己是否优秀,家依然是自己最可靠、强大的港湾。那么,孩子心中一定少不了爱。
一个一直以来被无私对待的孩子,对他人的好意一定也是不求回报的。他们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善良。
第三件事:与时俱进
想要让孩子理解父母,很难,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做父母的体会。所以只能让家长来理解孩子,多想一想自己处于孩子这个阶段时,是什么心理。
在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有一集是刘星三个人追星,想要去听演唱会。妈妈觉得这些都是不务正业,不同意。可爸爸却同意和孩子一起去参加演唱会,探一探他们究竟为什么喜欢这个明星。
你没有看过这个人的演唱会,就凭主观感觉武断地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不好;没有看过这本书,就武断地说孩子在看闲书。
你怎么知道孩子在接触的这些不好呢?想要了解孩子,必须了解孩子喜欢的东西,与时俱进,跟上孩子的节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