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家长要注意
人一急起来,很容易手忙脚乱、欲速则不达。孩子的这种急脾气只依靠家长的好言相劝能够完全改变吗?答案是否定的,说教的效果往往是暂时的、短期的,想要让孩子从里到外地耐心起来,少不了系统性的训练,这其中的体育锻炼就是很简单易行的方法孩子们放学后的去向差异,反映了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和侧重点。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任务是学习,放学后也应该专注于继续学习,强化学习效果,智力永远比体力重要,于是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就成了教育的“盲区”。实际上,家长忽略了有时候孩子无法坚持写完作业、看完书、做完件事情,其实是因为体质较差、体力不支,并不是因为孩子的懒惰、没耐心和不求上进。
体质较差的孩子即使能够长时间处于学习的状态中,但注意力真正能够集中起来的时间却很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放到学习和生活中来,也同样适用。不要总把孩子憋在家里学这学那,脑力活动的高强度超负荷必然带来孩子的厌烦心理,急躁情绪越积越多,总会有忍无可忍的时候,倒不如在孩子觉得厌烦之前,就转换一下环境,用体力活动的新鲜感去调节一下脑力活动的疲惫感。体育锻炼有着在课堂上和书桌前无法获得的功效,从不会到会的体力活动中蕴含着未知、变化、探索、成功等诸多能引起乐趣的因素,是静坐凝视的脑力活动所不能给予的。
体育锻炼的目标一般都很明确,在可行性目标的引导下,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孩子身体的平衡性、协调性灵活性、体能,还可以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孩子逐步具备自我调整的能力,持之以恒便可以增强做事的耐心,是一种能带来双赢的活动。家长应该经常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比如散步、逛公园、郊游、慢跑、滑板、骑车、轮滑等,要督促孩子每天坚持,逐步养成运动习惯,当孩子能耐心地走完一段路程、跑完一段距离、完成几个轮滑里的花样动作之后他再去做其他事情,也会富有耐心了。
为小学生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有趣味性和观赏性的,对场地、器械要求不高,而且能够活动全身,有相当的运动量,可以独立完成的体育项目比较适合小学生,比如慢跑快走、武术、健美操、踢毽、跳绳、游泳、轮滑、自行车等。这些是每天都可以进行并且能坚持终身的项目不适合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儿童不宜负重力量练习,如过多的举重或搬运重物等活动,会导致身体的不匀称发育,如果肌肉过早地受刺激变发达,会影响心脏等器官的正常运转。儿童不宜做会对心脏产生过强刺激的运动,如健美器械、拔河等用力悠气的运动都会引起胸腔内压力急剧上升,有碍静脉血回流,憋气结束时,静脉血会突然涌向心房,损伤孩子的心脏。
儿童不宜长跑,过度消耗体能的运动,会使儿童的营养入不敷出,骨细胞生长速度减慢,身材瘦小。这是一个家长的面子和孩子的里子的问题。每个家长都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塑造一个完美的孩子,有时候家长的那些期望脱离了现实的基础,一腔热情难免化为一厢情愿,面对扭曲的目标,孩子的耐心逐渐在行有余力不足的实际情况下消磨殆尽,就像是莎莎一样。家长对孩子所做的期望,往往有三个侧重点:一种是期望孩子各科学习成绩都拔尖,考试总能得满分、比赛总能得名次,这类家长往往有着较强的虚荣心;一种是期望孩子能在某一方面有所特长,将来能从事这个行业,这类家长往往是想让孩子去替自己圆梦,一种是期望孩子的独立能力强,事事都不让大人操心,这类家长虽然是本着培养出一个优秀孩子的初衷,但或多或少也有一点“甩手掌柜”的怕麻烦心理。
家长们在为孩子定期望值、让孩子“一定要”达到某个目标的时候,是否又犯了重结果轻过程的老毛病?孩子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完成了期望,家长得到了在别人面前炫耀第一名的资本,获得了开心和满足,然而为家长赚足了面子的孩子,他的里子在这一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伤害呢?家长对孩子的过高期望是造成儿童内向、焦虑、孤僻、反叛等心理问题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