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幼儿园开学,孩子在教室里面哭,妈妈在外面哭

2019-10-07 07:26:03孕产
幼儿园开学,孩子在教室里面哭,妈妈在外面哭

幼儿园开学,孩子在教室里面哭,妈妈在外面哭

1

九月开学季,对于学龄在小学以上的孩子来说,家长们会有种“普天同庆、万兽归笼”的终于松了一口气的感觉,而对于孩子还上幼儿园的母子来说,则是一种生离死别的不舍。

这两天同事小张每天早晨来上班时,眼睛都是红红的。我们还以为她家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道是她女儿刚上幼儿园,每天早晨哭得抱着妈妈大腿不让走。

看到女儿这个样子,小张心疼坏了,一步三回头地想把孩子抱回家里去,但每次都被老师劝阻,告诉她总有这个适应期。

等所有的孩子们都到齐了,教室门关上的那刻,她又偷偷地蹲在门外从门缝看孩子们,时不时趁老师不注意稍微抬起身子从窗户看一眼,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偷东西的。

可此时,她根本顾不上形象,管它雅观不雅观,能看到孩子才安心。但是每次看到孩子还在那哭,她在铃声再次想起不得不灰溜溜跑出校园时,脑子里全是孩子大哭不止的画面。

于是,她每天送完孩子,都要到幼儿园外面的一个墙角落哭一会。那一刻,她感觉自己和孩子的心都在被强行割裂,就像为了现实不得不屈服,不得不互相抛弃的可怜虫。

原以为孩子上学的景象会是一副哼着儿歌“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我不哭我不闹,做个好宝宝”的安乐祥和的画面,但幼儿园小班真实的景象则是一副孩子在里面哭,妈妈在外面抹眼泪的酸涩感。

2

孩子上幼儿园是与家人第一次真正的分离,从此以后,他们开始靠自己去与这个社会接触,感受新的世界,刚开始的不适应很正常,也就是我们说的分离焦虑期。

分离焦虑指婴幼儿在与最亲近的人分开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以此来抗拒分离。实际上,这是一种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常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身上。

面对焦虑,孩子们会有恐惧、失落、无奈等各种情绪。

有的孩子表现为无休止的哭闹。尽管哭闹并不解决任何问题,他们依然用这种方式在表达着自己的那种不安与愤怒的情绪。幻想着家人能返回,或者老师能把自己送回去。

有的孩子表现为暴躁易怒。他们会砸东西,将物品作为发现情绪的对象,或者会去攻击别的小朋友,他们并没有恶意,只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

有点孩子表现为沉默胆怯。他们面对新环境,心理很害怕,但是不敢表现出这种恐惧,只能像个受伤的小猫小狗一样蜷缩在角落,静静地观察这个世界。

还有的孩子会下意识地通过咬指头、啃指甲或者玩衣服角等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

其实不仅是孩子,父母也会有分离焦虑。尽管前三年照看孩子很辛苦,整天叫嚣着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好了。然而等到这一刻,自己并没有解脱,而是内心如上刑般痛苦。

对于哭闹的孩子,家长觉得心疼,而对于没有分离焦虑的孩子,父母则表现为失落,有时真正印证了那句,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3

当然,分离焦虑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而是因为爱的纽带突然在地理位置上被剥离时的一种不适感,也是一种审视情感的方式,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孩子的分离焦虑表现得过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环境的变化。不仅是孩子,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每进到一个环境中,会很本能地对未知有一些恐惧。陌生的人、陌生的活动空间、生活习惯的改变,会让孩子一下子不知所措。

家长的不安表现。爸妈的情绪影响着孩子的表现,当他们也表现出万分的不舍与紧张时,会加强孩子的焦虑感,更认为那个新的地方是不安全的,心理上会产生排斥。

宝宝自身的性格。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性格,一般比性格内向、安静胆小的孩子,更容易适应新环境。我们在幼儿园能看到有些孩子不仅不哭,还会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孩子。

缺乏分离体验。有些孩子从来没有跟妈妈分离过,尤其是妈妈全职带娃的家庭,孩子通常对于妈妈有很强的依恋感,稍微离开一会心理就会失去重心,对妈妈来说亦如此。

然而,父母与孩子注定是一种渐行渐远的分离。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与聚合为目的,唯独父母与孩子,总是要在分离中,孩子才会得到成长,父母也才能找回自我。

4

加州临床和法医心理学家Judy Ho博士说:“在6个月到3岁之间,当你和你所爱的人不在一起时,有些紧张是很自然的,这实际上显示了孩子对照顾者和其他重要成年人的良好情感和社会依恋。但如果这些行为持续到儿童晚期甚至成年,就可以被归为焦虑症。”

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我们还是要想一些方法去缓解。有的幼儿园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会让家长在开学的第一周进行陪读,或者一天只上半天课来进行缓解,而没有这个制度的幼儿园,分离焦虑就需要父母多多操心了。

父母要首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孩子上幼儿园就像小时候断奶,循序渐进固然好,但是达不到又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还是必须要断。那么父母尤其妈妈就必须从心理上先给孩子进行断奶(入园分离),只有自己调节成放松的状态,孩子才会认为上幼儿园是美好的事情。

培养孩子独立性,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平时家庭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比如自己吃饭、穿衣、如厕,当这些功能学会后,在幼儿园的生活适应上就会事半功倍,也不会成为孩子不适的阻碍。

创造分离氛围,减少孩子对特定看护人的依赖。经常照看孩子的爸妈或者爷爷奶奶,适度离开跟孩子创设再见这样的仪式感,让他去体验分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重复表达对孩子的爱,入园后大方离开。幼儿园分离时最忌依依不舍,无论还是哭还是不哭,家长都要先抱着他说几次“我爱你,放学了我一定准时接你”。告诉孩子可以借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不能一直沉浸在那种负面情绪中,微笑着跟他挥手说再见。

当我们跟孩子一起去接纳这个分离的事实,表达自己的放松和对孩子能适应新环境的信任时,这个焦虑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接下来将会是和孩子手拉手快乐上幼儿园的景象。

作者:多丝剑,多愁善感又喜欢在必要时挥剑斩情丝,一个兼具感性与理性的职场二胎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