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两岁就可以自己读绘本半小时以上,我的孩子怎么可能有问题?

2019-10-07 05:00:04孕产
“你不知道这样会害了他一辈子?”资深幼兒园园长的真心话两岁就可以自己读绘本半小时以上,我的孩子怎么可能有问题?

陪伴每个父母和小孩,成为更好的自己。

搜寻公众号 "亲子天下"(微信 ID:cn-parenting)关注

“我的孩子怎么可能有问题?带他去给医生评估,会害了他一辈子啊!”

在幼儿园担任园长多年的何翩翩老师,碰过不少家长,一听到老师建议带孩子去评估,家长的反应总是让人倒退三步!关于评估,家长的观念必须刷新,否则,才是真的害了孩子!

作者简介│何翩翩

资深蒙特梭利幼儿园园长。在台湾蒙特梭利幼儿园担任园长,曾在纽约生活与工作,并取得纽约大学(NYU)的幼教硕士与3-6岁蒙氏教师证。身兼三子妈与园长的双重身分,生活中有压力、有挫折,但有更多感动与成长,用文字让大家感受到在育儿的路上并不孤单,愿意跟着孩子一起成长改变,身为父母的我们就是收获最丰富的人。【Mella的幸福蒲公英】


今天鼓起勇气和一位孩子疑似有亚斯伯格特质的妈妈会谈,妈妈问我:“如果去评估,这个孩子会不会就被定型了呢?”我脑中瞬间像跑马灯般的闪过好多的画面......

一个在学校会暴冲、语言能力超好、三岁看到英文字卡就可以照着念做的孩子,在我们第一次和爸妈提到评估时告诉我们:“他怎么可能需要评估,他两岁就可以坐在那里自己读绘本半小时以上”;

一位孩子好不容易接受评估也到医院拿到证明,接受特教服务两年后要毕业,妈妈却有意无意的忘记把完整的IEP数据交给小学的老师做衔接;

还有一位爸爸在我们委婉真实的说明孩子在学校遇到的困难,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帮助时,冲到办公室拍桌子,告诉我:

“你不知道评估会害了他一辈子吗?”

(编按:IEP全名为“个别化教育”,它是由父母及老师为特殊需求生所规划的目标与进度,每半年必须开一次会确认与修正目标。)

在要不要评估之间实在存有太多的模糊地带,学校或老师要提出这个建议真的是需要许多的智慧和同理,得不断反问自己:“为什么我会需要家长带孩子去评估?”、“我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

听过有家长说某某老师就是爱叫小孩去评估,但我更在意的是老师背后的动机为何?是要为自己无法管理好孩子而脱罪吗?还是真心想认识帮助这个孩子?

我们也曾遇过一个妈妈,当孩子在安亲班出现问题、暴动,老师打电话跟妈妈求救时,妈妈的反应是:“他服过药(利他能)了吗?要再增加剂量吗?”

大人到底知不知道孩子的困境?

十多年在教学现场的经验,加上目前学校也有为数不少的特殊需求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的是大人到底知不知道孩子的困境?

过动儿的冲动、无法控制是需要靠运动、社会技巧、坚持教养原则、饮食、规律作息,必要时的用药等交互作用来帮助他稳定下来;

亚斯孩子固执到难以变通,常让你气到咬牙,不是他们故意在挑衅你,而是他们天生就如此缺乏弹性;

当自闭儿沉迷在识字、念英文、背地图、甚至背万年历时,我们老师听到只会背脊发凉,想着如何转移他过度专注受限的学习,努力让他更有弹性与增加生活经验,而不是赞叹着他有多聪明、多资优。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评估”是找出最好的资源帮助他

我回过神来回答那位妈妈:“评估就像是身体健康检查,让我们更了解认识孩子,能够对症下药,用最好的资源帮助他,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被定型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更害怕的是被『错过』”。

如果不处理,我们的经验是孩子越大状况越明显,弹性越难拉,只要能在三到六岁的黄金期用对方法和策略,到小学有些孩子甚至不需要再用到社会的资源,前提当然还要爸妈观念正确并全力配合,我们学校成功的案例真的非常多。

孩子是什么样子,与生俱来,身为他们老师的我们都接受,愿意尽全力帮助他们,与其被大人误会是偷懒、反骨、白目,有没有想过很可能是他的一种需要呢?

我们希望藉由评估做到的是帮孩子发声,让他人看到、了解到他的困难,不要总想着要一视同仁的要求他,给他一些弹性,为他设立属于自己的进度与要求,如果可以甚至让他自己也能意识到自己的缺陷、了解自己并努力学习,

如果身为大人的我们不能理解孩子的状态甚至未加处理,随着孩子年纪渐增,他们遇到的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不可能自动好转,也只能靠着社会磨练,甚至不停的经历撞墙期最后再自己摸索重生。

我也曾和我们学校的家长分享,特殊需求儿的身分可以是一种护身符,当孩子无法流畅的社会沟通、自在的建立社交、当孩子又无法控制在教室内暴怒时,

我们出于了解可以允许他离开现场到资源班或其他安全的角落冷静;

因阅读处理速度、书写能力缓慢功课写不完,我们可以和老师商量只要写一次圈词而不是和大家一样的三次,只要他功课完成的时间和其他孩子相仿即可,

最怕就是大人看不到孩子的需要,以为只要再严格一点逼他就可以做到,或是完全放弃、忽略他,因缺乏理解而把孩子流放到教室的角落当隐形人处理。

另外要提醒特殊生的身分绝对不会是挡箭牌,孩子仍有他该努力调整的地方,千万不要出于弥补而放纵他,当造成他人困扰时可以试着说明孩子的状况,但也必须同时要求孩子有相对的改变,就算是特殊需求儿也需要有所要求、有所坚持。

隐蔽孩子的需要,也断绝了资源

吴佑佑医师曾说过,有些家长明明就知道孩子是特殊需求儿,也拿到医院的诊断书,却不愿意通报给学校知道,理由是“怕孩子被贴标签就永远不能翻身了”,

医师说:“标签不用人家贴,而是孩子一来就挂在身上的”,这些孩子需要别人的宽容,并用不同的标准与方式相处,隐蔽他的需要只是在断绝他的资源,更会造成老师的困扰,

吴医师半开玩笑着说:“不要这样暗算老师唷!”开诚布公地和老师讨论寻求辅导室或学校的帮助,老师才会有后援,不要变相造成老师无形的负担。

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特殊需求与癖好,重点在于它是否影响到你的生活与学习,如果真的到需要协助的程度,就请面对并处理,而非消极的逃避或一味的责难孩子,

也只有当做父母的我们能坦荡荡的接受,才能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不会造成孩子其他反社会情绪的发生。


我仍记得那位两岁半就可以读半个小时以上绘本的孩子给了我们多少挑战,过动加上亚斯的特质,让我们无数次升起想要放弃的念头,后来因着家长的全力配合、政府的特教资源挹注,以及特教巡回辅导老师的入驻,让我们陪伴了他完整的三年。

我更记得在毕业晚会主持人问有没有人想要对老师说些什么时,他居然举起了手,用不太流利的口语说着:“我要谢谢老师,因为,因为她保护我!”然后转头就看到老师泪如雨下的画面。

也许你会觉得长大可能就会好了,也许你会说其实孩子就只是像我或另一半而已啊,但我们更希望他能拥有比我们更好的人生,不是吗?

因此当孩子需要评估时,请不要逃避,帮助孩子和我们更认识他,如果你可以因此放低一些标准,同理他的需求与不足,承认他真的做不到,对孩子来说也许才是最大的帮助。

★版权所有,转载请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cn-parenting)

★从大脑发展到情商教育,最懂你的婴幼儿早教课程,由亲子天下专家群全新打造,点击了解更多,前往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