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妈妈手”的只能是妈妈?医生辟谣:腱鞘疾病也多发在4种群体 妈妈手和腱鞘炎是一回事吗?
当你竖起大拇指,或是用力紧握拳头时,在手腕靠近大拇指下方处会产生疼痛吗?若你有以上症状,可能患有妈妈手!
狭窄性肌腱鞘炎妈妈手正式的医学名称为狭窄性肌腱鞘炎。主要发生在负责伸直和向外打开大拇指的两条肌腱--外展拇长肌和伸拇短肌,这两条肌腱的外层由称为腱鞘的滑膜包覆着,可使肌腱在腱鞘内流畅地滑动,就像车辆经过隧道一样,腱鞘具有保护肌腱的作用。但当反复使用大拇指,会使肌腱逐渐增厚,与腱鞘互相摩擦产生发炎现象。
此病好发于女性,尤其是家庭主妇,做家务事大拇指反复使用、施力过度,例如常常扭毛巾、用手洗衣服、抱婴儿、妈妈用力挤母乳等动作,大拇指和手腕的姿势及用力不当所致,故「妈妈手」因此而得名。
患者活动大拇指时在手腕靠近大拇指处会产生疼痛,严重时出现局部肿胀、麻痹、无法施力、肌肉萎缩。但妈妈手并非女性专利,亦会发生在男性身上,常见的例如发型师、长时间书写、使用滑鼠、打游戏机等,经常反复使用大拇指者,都是患妈妈手的高危一族。
自测与治疗可通过初步自我检测是否患有妈妈手:四指包覆大拇指,然后手腕向尾指方向屈曲,此时在手腕靠近大拇指处会产生疼痛,可与对侧手作比较。
物理治疗方面,由于妈妈手是过度使用大拇指所导致的,故最重要的是让手部充分休息,于急性期患处有红肿热痛时,可用冰敷、电疗缓和疼痛和发炎,并建议穿戴辅具限制大拇指及手腕活动,避免进一步伤害。
急性期过后,即活动拇指时仍有明显疼痛,但肿胀和热感已缓解,此时可使用热敷、超音波治疗促进愈合,物理治疗师并会为患者进行手法治疗,以避免愈合过程中肌腱与腱鞘产生黏连现象。
到了慢性期,疼痛情况逐渐改善,此时可加入伸展运动和渐进式肌力训练,加强肌肉柔软度和强化肌肉力量,以恢复手部功能,并预防日后复发的机会。
一些病情较严重者,若对保守治疗疗效不彰,则需考虑接受局部类固醇注射,
少数病人甚至需要手术介入。
日常预防预防胜于治疗,日常生活进行手部操作时应使用正确方式及注意良好姿势,
例如提重物应用双手协助;妈妈抱婴儿时身体需靠近婴儿床,尽可能把床栏调低、上臂夹紧身旁再抱起婴儿,避免只由大拇指承受重量;平日需保持规律运动的习惯,增加肢体的柔软度、肌力及耐力,以应付日常生活所需。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我的养生日记##清风计划# #健康早班车#
相关文章
- 儿科医生图解:宝宝最易患的5种疾病和处理方法,值得家长收藏
- 准妈妈最容易患的5种疾病
- 医生提醒:抗生素不能预防疾病,家长要注意抗生素的5种副作用
- 辟谣:孩子身上有白斑是白癜风?医生:可能是这三种情况
- 0-3岁儿童高发疾病的家庭处理方法,医生手把手教你...
- 15天宝宝手臂长"草莓",妈妈以为奶奶弄伤的,医生:娘胎带来的
- 1岁宝宝想和妈妈一起睡,语言无法表达只能比划,一个手势就明白
- 三次怀孕前两次宝宝都夭折!为圆她妈妈梦,医生“带病”为其手术
- 产妇满月想出门?产科医生:至少满足这几个条件,新手妈妈知道吗
- 准妈妈春季预防疾病手册
- 孕期5种易发疾病准妈妈请小心
- 宝宝两个月后,妈妈在家陪宝宝玩了8种游戏,体检医生都夸赞
- 宝宝喝了这种“营养水”, 3个月后医生责怪妈妈无知!
- 早春准妈妈注意这3种常见疾病
- 晚上睡觉要不要给宝宝穿袜子?新手妈妈别纠结,儿科医生告诉你
- 这种疾病,在成年女性群体中竟比感冒高发!
- 医生答疑 | 孕妈妈补钙,对宝宝到底有什么好处
- 医生误判生产时间,二胎妈妈在家生下女儿。经产妇发动要注意
- 医生这样暗示孕妈妈胎儿性别,这些隐晦的行话你懂吗?
- 妈妈的“特效药”杀死了8岁的儿子!医生:滥用药品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