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远见的父母,再爱孩子,也会让他吃这3种苦 有远见的父母都会让孩子吃苦
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对他百依百顺!
溺爱不是爱。在成长的路上,有些风雨一定要孩子自己承受,有些苦难也一定要孩子亲身体验。
有远见的父母,一定会让孩子吃这3种苦。
生活的苦学习是孩子的首要任务,可有些家长却曲解为“学习是孩子的全部”。
于是,便出现了了“4个老人、2位父母围着一/两个小孩转”的现象。
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要么“高分低能”,要么连学习也不尽如人意。
前不久,霍启刚夫妇带着儿子插秧的照片传遍全网。
对此,他这样回应:
“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时代,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成了习惯,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来,学会珍惜,学会知足。”
确实,如果不去尝试劳动的苦,孩子无法自然而然地学会珍惜和知足。
曾经,香港首富李嘉诚被问及教育孩子的秘诀,他说了5个字:“让他们吃苦”。
为了赚取零花钱,两个儿子在课余兼职,当过球童,做过侍应生。
在李嘉诚看来,最优的教育不是给孩子金山银山,而是让他们懂得:
世上没有理所当然的事,唯有付出才会收获,唯有劳动才能赚取应得的报酬。
父母无法养育孩子一辈子,何不从长计议,从早规划?
我们要做的,是教他们道理,是让他们亲自体验劳动、亲自感受生活。
失败的苦人生的路上布满了荆棘,失败和挫折也是人生常态。
成长是一场马拉松,能笑着跑到最后的孩子,一定是有韧性的孩子。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感人的视频:
幼儿园有一个叫凌的小男孩即将转学,校方提前为他举办了毕业典礼。
在毕业典礼上,他大声地对父母说:
请坚强一点,这是老师常对爱哭的我说的话。
凌在老师的眼中,一直是个爱哭的小男孩。
所以,他选择在毕业这天,挑战自己一直没有成功的10段跳箱运动。
他站在起跑线上,使出全身力气,向跳板冲刺。
但是由于身高的原因,凌一次次起跑,又一次次被高高的跳箱卡住。
爱哭的凌又开始偷偷的抹眼泪,摄像机背后的父母,看到近乎崩溃的儿子,一阵阵心疼。
但是,父母仍然选择在旁边观望。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回到起跑线,凌强忍着眼泪还是没有放弃。
最后,老师提议“大家一起把力量借给凌吧”,然后孩子们围着凌形成了一个圈,聚在一起,大声地对他说:
“你能行,你能行,你能行。”
这一次,瘦小的凌像小火箭一样冲了过去,终于跨过了10级跳箱,完成了这场“不可思议”的挑战。
看到这一幕,父母在镜头外感动到哭。
巴顿将军说:
“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有远见的父母不会把孩子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而是懂得放手,让他们感受失败的苦。
因为他们知道,失败乃人生的常态,能承受失败的苦,方能品尝生活的甜。
可是很多家长,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把孩子供养成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可是,一旦面对挫折,就脆弱的一塌糊涂。
保罗·斯托茨博士曾提出一个叫做“adversity quotient(AQ)”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人面对逆境时的挫折承受能力与反逆境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商”。
一个人逆商愈高,愈能以弹性面对逆境,接受困难的挑战,这样的人往往是各自领域内的佼佼者。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
“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所以,当孩子面对挫折,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大包大揽帮他解决问题,而是要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放手让孩子去做困难的事,因为困难也意味着机遇。
读书的苦说到喜欢做的事,绝大多数孩子不会把学习归为此类。
学习苦吗?苦!学习累吗?肯定累!
曾经,一位泰国小男孩不想上学,于是他的妈妈想到了一个“绝招”:
帮孩子请了一天假,带他上街捡空瓶子卖钱,
历经辛苦终于换了2泰铢,可实在太少了,不仅吃不起冰淇淋,甚至付不起回家的公交车费。
回家路上,小男孩再也忍不住了:“好累好热,我想回家,我想上学!”
有时候,让孩子吃点苦头,远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来的管用。
白岩松曾这样说过:“考试不是唯一的路,却是最公平的那条路。”
读书是少有的,不论身世背景、社会地位、贫富条件,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
总说,学习苦一阵子,生活苦一辈子,读书的日子很苦,但不读书的人生更苦!
肯下功夫学习的孩子,逐渐变得无可替代,最终拥有了选择的底气和权利。
而那些逃避学习、不愿吃苦的孩子,等待他们的是社会的鞭打和淘汰。
告诉孩子,不要抱怨学习苦,那是你通往世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