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家庭作业这件事说起
政策上三令五申,幼儿园不允许布置家庭作业。小学中学的作业量都规定在了有限的时间内。
政策这样规定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恰恰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恰恰是为了满足大多数家长的诉求。
过去,孩子作业量大,这不仅仅是给孩子带来了“灾难”,家长也不能“幸免”。结果是孩子负担重,家长负担重,老师负担重,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老师为什么布置那么多作业?似乎找不到第二个理由,唯一的理由是,希望孩子能把知识学好,巩固好,将来能多考上几个名牌学校。瞧,这还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心态。如今,应试教育被各方抨击,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例如,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寻求孩子教育新途径,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这些社会反应,也多多少少冲击着学校和老师的教学理念。
社会是有主流发展方向的,这个主流方向也不是以任何人为主导的。它有它的历史规律,和内在规律。例如,素质教育尽管提倡了多年,但社会主流还是以考上名牌大学,将来有个更耀眼的出路为人人之追求。
那么时代的发展和各种演变,让各阶层的人都以各种形式,可以有不错的出路。那些跃过龙门,走过独木桥的人,未来的处境优越感不再那么明显的时候。这个社会大背景,也就逐步放弃了非要拼命考试考名牌这条唯一的选择。
应试教育的土壤,正在贫瘠化。而经过几代人的实践和努力结果证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提及。这也是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必然。
“十年榆树,百年育人”。对于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作为家长,一定得有前瞻性。它不是明天需要什么,今天就教育什么,它是几十年后需要什么,我们今天才会教育什么。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以中国目前的发展情况预判,未来30年后,需要什么。以人为本,以教育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未来结的果,就是综合性的高素质的人。而不再是一个个高分低能,只会考试不会做事,只会做事不会做人的“偏执人”。
总之,社会在反思,家长在反思,警醒的人多了,社会格局,教育格局,正在重组。
作为承载着社会教育功能的学校和老师,更应该在这方面多思考,多作为,引领时代的新发展。
而现实是,能学习的老师有几人?会思考的老师有几人?肯作为的老师又有几人?拿着工资混口饭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稳定还是有的,混到退休有个安稳的晚年也是有的。这也不愧某位教育部负责人说,以新模式下的教育标准,教学标准,绝大多数老师都不合格。看清了,这次用词,不再那么粉饰性的了,而是直指现实真相,“绝大多数不合格”。
我想,这个“绝大多数不合格”,我信。
幼儿园孩子布置作业后果是什么?
我也想在这里直击现实,如今,三岁入托,是小班,四岁中班,五岁大班,六岁学前班,满七周岁入小学。
我们来看,满七周岁入小学一年级,这个标准也有好几代人了没有变过。为什么?这是一个人的生长发育规律得出的最科学的结论。满七周岁进入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符合普遍的孩子的正常规律。
那么在小班三岁时候,孩子在幼儿园该干什么?开智,启蒙式锻炼。例如,认识这个世界。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日常行为的规范方向引导。例如,垃圾放垃圾桶,过马路红绿灯,饭前便后要洗手等等。
四岁呢?智力有一定的程度了。十万个为什么?就出现在这个阶段。一切好奇心充满大脑并努力试图寻求答案。身体的免疫力,和日常行为的自理,也有了一定的巩固。可以接受适合的体育项目锻炼,可以初步学习一点基本的书写能力,这里的书写,指基本的书写能力。例如,横,竖,撇,捺,圆等。颜色,形状的识别,语言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等。
五岁呢?心智得到了更高的成长。开始能听懂道理了。不仅需要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可以参与家务劳动,能接受简单的汉字认识和书写了。
六岁呢?有了自律能力。简单的家庭作业,可以激发孩子的担当心。使孩子明白,作为学生身份,老师布置了作业,就应该有了自己的任务,要有担当了。就像大人需要做家务,努力上班一样,不能随心所欲了。
这些都是基本的阶段性规律。破坏了这个规律,受害者的不仅是孩子,还有父母。
例如,在给四岁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后,现实是这样的。孩子放学到家,压根不愿意趴在桌子上写什么作业。贪玩,贪吃是他的属性,而作业不是。怎么办?家长时间可以自控的,需要耐着性子连哄带骗让孩子完成作业。如果好话说尽,孩子还是不听,就可能动粗了。还有的家长时间根本不能自由支配,生存压力仍然是第一位的。
有的孩子似乎听话一点,一叫写作业也过来写,但是压根弄不了。没办法,家长代劳吧。家长希望孩子在旁边能看着也行,算是一起完成吧,也好。但是,这种退让一步的做法,依旧得不到孩子的理解。要么谁都不做,又打又骂又哭闹。要么家长全权代劳,孩子一边玩去了,连到跟前来都不来。这样的作业,还有什么意义?
日子一久,父母焦头烂额,总认为这是个问题,越着急越上火,打骂孩子的时候越多。孩子呢,在这样的气氛中,逐步厌恶作业这个事。还没正式开始求学,就已经痛恨排斥这些事了。我们不妨从现实生活中去找这些例证,有多少孩子,是被无辜地蚕食掉了学习热情。我们都希望从小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却发现一个尴尬的规律线图,那就是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升高,还能保持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孩子越来越少,呈反比性。
有些家长甚至得出结论,自家的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多么可怕的现象背后的本质。
而这一切的真相,只不过是老师在一个不恰当的年龄段错误地布置了家庭作业而已。学校老师的一个举动,牵动着整个家长群体的行为方式。破坏性的后果是连锁反应出来的。
孩子家庭作业,看起来多么小的一件事情,做对了,是促进,做错了,害处一大堆。面对质疑,幼儿园老师往往会这样回复:“众口难调,主要是大多数家长都要求学校给孩子多教知识,怕输在起跑线上。”
这个“绝大多数”究竟是从哪里得来的结论不得而知,但我作为孩子家长,从来没有接受到园方任何形式的意见调查。这又怎么解释呢?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对此我特意加上一个投票问卷,希望能从中看出民意。
您对幼儿园中班孩子(四岁)能接受的家庭作业量是多少? (单选) 0人 0% 不布置,家长自主安排 0人 0% 适当布置一些,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 0人 0% 越多越好,学的多才能赢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