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坐在家里玩故宫
作者:阿信,独立学者,“阿信微信”创始人
我家女儿佳音今年7岁,最喜欢涂涂画画。她在家里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在白纸上画里面的人何动物。画个几分钟、十几分钟就跑过来给我显摆:“爸爸爸爸,你看你看!”女儿不需要跟着绘画老师学,就这样涂涂画画,既能培养兴趣,又不至于被技巧之类扼杀想象力,在她画画就是玩耍,也能让我有些时间安心工作,这是我很乐见的事。但她因此长时间看动画片我却又不太乐意。
最近女儿喜欢上一套《故宫里的博物学》,一边看一边照着里面的花鸟、虫鱼、野兽涂涂画画,兴奋得合不拢嘴。看她高兴,我拿过来仔细翻看:难怪女儿喜欢,书中花鸟、虫鱼、动物的照片,描摹逼真、色彩艳丽,简直跟真的一样。
这套书中的画可不是普通的作品,全是故宫博物院里面的珍藏。话说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皇帝禁止天主教在中国传播,但他们共有一个爱好——喜爱西洋绘画,于是留下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在宫中做宫廷画师,并指令几个中国宫廷画师跟随郎世宁学习西洋画法。该丛书中《鸟谱》、《兽谱》的画家既精通中国古典画风,又长期跟随郎世宁学习西洋技法,可以说这些画是中西文明交流之最早结晶。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
《鸟谱》第一幅画选的是《锦鸡》,“锦鸡”在中国全称是“红腹锦鸡”。
编者在书的左页用对儿童来说也通俗有趣的文字介绍了《山海经》一书中关于锦鸡的描述,并叙述了“凤鸣岐山”这个典故的来历。
最后还引用李白的两句诗“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并问孩子一个有趣的问题:“李白诗中的‘锦鸡’,会不会就是红腹锦鸡呢?”
书的右页是一张折叠起来的大幅精美铜版纸,上面彩印清宫锦鸡图并配古人诗句。画面中锦鸡昂首回眸,美奂美仑,彷佛随时要从画中飞出一般。
为了方便父母和孩子共读,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求知热情,绘本编者还附列了锦鸡的主要食物、栖息环境、分布范围、古籍文献原文、《清宫鸟谱》介绍原文等资料,既能帮助父母扩大知识面,又方便父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随机讲解。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兽谱》
《兽谱》为宫廷画师余省生、张为邦受乾隆皇帝钦命历时11年才完成的画作。我女儿特别喜欢其中52页绘的老虎。
最近给女儿读绘本《水浒传》,到武松打虎一段,女儿问我《水浒传》为什么称老虎为“大虫”,这问题还真把我问住了,我老老实实地告诉女儿爸爸不知道,并承诺会查找资料告诉她。与她共读《兽谱》,才明白中国古人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动物归为五类。
哪五类呢?像鸟这样长着羽毛的动物,统称为“毛虫”;
像老虎这样长着毛的动物,统称为“毛虫”;
昆虫是带甲壳的动物,所以统称为“甲虫”;
像鱼这样带着鳞片的动物,统称为“鳞虫”。
老虎作为森林之王,是当之无愧的毛虫之首,又因它全身布满一条条的黑色斑纹,所以称为“斑毛大虫”,简称“大虫”。我把这段话读给女儿时,她咯咯地笑个不停。等她笑完,我继续读给她听:“像人这样周身光溜溜的动物,统称为‘倮虫’”。
女儿可高兴啦:“爸爸,光溜溜,我也光溜溜,所以我是倮虫、爸爸是倮虫,妈妈也是倮虫。哈哈,太搞笑、太搞笑了!”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
《海错谱》这个名字有点费解,但其实就是“海生动物图谱”。名字来自《尚书·禹贡》:“厥贡盐絺,海物惟错”。该图谱作者是康熙朝浙江杭州人聂璜。
和另外两册书中的画家都是宫廷画师不同,聂璜是民间画家,曾长期居住在浙江台州、温州一带,所绘鲈鱼、井鱼、鳄鱼、海和尚等海生动物因出自作者长期观察,用色绘形大胆,想象奇绝瑰丽,在雍正四年被收入清宫,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曾多次浏览,非常喜欢……
井鱼
鳄鱼
海和尚
明年(2020年)是故宫(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盛事,故宫博物院贡献出这些珍藏,由故宫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联合为孩子们打造这一套三册的精美绘本,可谓别出心裁。
因为对于几岁、十几岁的少年儿童来说,理解故宫里的文物可能会有难度,但飞鸟、虫鱼、动物却是每一个小朋友都喜欢的。相信这套绘本的面世,会对孩子们了解祖国的传统绘画,了解和喜欢紫禁城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