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把我的梦叫醒!”:该如何引导孩子认识梦
梦,闪烁着点点星光,漫过了朦胧的灯,散落在孩子们的枕边。
昨夜凌晨时分,北辰妈偶然听见了早已熟睡的小北辰突然嘻嘻地笑出声,借着柔和的小夜灯,能看到他眼睛仍然是紧闭着的,但他的嘴角却不自觉地上扬,甜甜的模样瞬间治愈了北辰妈的内心:这小家伙,在做什么美梦呢?
未来,在小北辰再长大稍许,当他察觉到自己也会做梦的时候,不知道他会不会经常用小手拉扯着我的衣服,好奇地问我道:
"妈妈,梦是什么?"
"妈妈,梦是怎么跑到我的大脑里的?"
"妈妈,梦为什么不能是真的?"
"妈妈,我为什么会做噩梦?"
我相信,肯定有那么一天,而到了那时,我会怎么引导小北辰去认识梦呢?
所以今天,北辰妈想跟各位家长聊聊孩子们的梦。
一、 梦具有哪些特征这几天,六年级的小姑子但凡碰到我,便逮着机会,在我耳边滔滔不绝地诉说她那关于"第五人格"的梦。这丫头在国庆长假里玩手机游戏玩得可起劲儿了,以致于就连做梦,也是梦到与游戏相关的。
"嫂子,你知道吗?在梦里,我变成了一个穿着白色夹克衫的女空军,在游乐场里和4个小伙伴玩。本来玩得开开心的,可突然有个小丑跳了出来,化着可怕的妆,举着气球要抓我们……"
一开始我还颇有兴趣地对她说:"这跟你玩游戏的情节很像啊!这就是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可后来,这丫头越说越起劲,已经口若悬河地说了接近半小时,她那无数次"逃跑、被抓、从气球绳上挣扎下来、被小伙伴救"的循环梦境着实让我无奈,可我还是耐心地听着她的娓娓道来,最后我还向她提出了疑问:"你在梦里干嘛要那么累,可以报警找警察叔叔帮忙啊!"
话音刚落,我便遭到了来自一位六年级女孩的白眼:"梦是假的呀,我又控制不了!怎么找警察!"不禁莞尔,看来啊,11岁的孩子早就明白了梦是具有非实体性、幻想性以及私人性。
①非实体性:梦是没有实体的——梦是假的、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当你醒来时,梦便会消失。
②幻想性:梦通常是带着幻想意味的——在梦里,你可以天马行空,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在梦里成立,比如自己化身为橡皮人,在街道上弹来弹去。
③私人性:每个人的梦都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无法与你的梦连接——所以,要想别人知道你的梦,你需要通过口头、书写等具体方式来分享。
那么年龄更小的孩子呢?他们知道梦有这些特征吗?
二、 学龄前儿童对梦是怎样理解的?北辰妈回想起以前看到嗯哼在他4岁时的一个采访,他大大方方地告诉记者说自己做了一个可怕的噩梦,梦里的他和邻居的小朋友去游乐场玩耍,可惜游乐场关门了,这时有一个魔鬼跑来抓着嗯哼,让他一直唱《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但是勇敢的他知道梦和现实是不一样的,所以他没有哭。
看起来,那时候的嗯哼也早早知道了梦的3个特性。
一些研究人员也曾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在学龄前,孩子们已经知道——与现实相比,梦是一种很特殊的存在。
当时的研究对象是一群3岁、4岁的小朋友,研究人员给他们讲了4种类型的故事,分别是真实物体类、照片类、一个人做梦、两个人做梦的故事,等故事讲完后,研究人员会询问一些问题看孩子们是否理解梦的本质。比如:
故事的主人公能不能用眼睛看见故事里的东西?
如果有别人来了,他们能看见这些东西吗?
主人公能对这些东西做些什么吗?
两个人做的梦是一样的吗?(如果小朋友说是,就继续问他俩做的梦总是一样的吗?如果小朋友说不是,就继续问,那他俩会不会做一样的梦呢?)
最后,实验者统计了小朋友们的回答,发现3岁和4岁小朋友都知道梦是没有实体的,而且也知道梦有幻想性的特点。但不同的是,4岁的小朋友知道旁人不能直接获知自己梦里的内容,而大部分3岁小朋友却相信大家会做同一个梦。
换而言之,孩子大概在4岁,对梦的认知水平便能与成年人一般。
四、运用比喻引导,保留孩子对梦的期待孩子们早在婴儿期便会做梦,那时懵懂无知的他们,尚且分不清现实存在与大脑意识的不同。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在睡眠中,脑海里会呈现出与一个现实世界相似的梦中国度。在一次次地梦魇中,在一次次对父母的询问中,孩子们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梦。
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的哲学思考,关于意识与存在,关于梦境与现实……
那么问题来了,当孩子第一次询问:"梦是什么?"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该怎么回答呢?
德国儿童绘本《梦是什么》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情节,每天晚上都会做梦的小鼹鼠约纳斯问妈妈:"妈妈,梦是什么?",结果却被妈妈说的一句:"梦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弄得稀里糊涂。跑去问爸爸,却得到爸爸不耐烦地回答:"没有人会明白梦是什么!别打破砂锅问到底!"最后小鼹鼠难过地偷偷钻洞离开家,向别人寻求"梦是什么"的答案。
这就好比,家长们仅仅只是教科书式地对孩子说:"梦是不存在的东西,只是人们在睡着后,回忆起白天里发生过的事情或者见到的人,再加上你内心里一些隐藏的想法,梦就产生了。"那恐怕,你会失去了很多和孩子交流梦的机会与乐趣。
在绘本里,自从小鼹鼠离家出走后,他得到了很多答案:
梦是一本书,
梦是一把小提琴,
梦是一架望远镜,
梦是一只苍蝇,
梦是另外一个国度。
得到答案的小鼹鼠快乐地回到家,晚上他还梦见了自己坐在张开金色风帆的小船里,驶向了另一个国度,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国度。
对孩子来说,梦,可以是任何东西。当爸爸妈妈把梦以童话般的形象,生动地描述给孩子听时,孩子就会把梦想象成什么样子。
所以下一次,在孩子主动跟你说起梦时,不妨也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用童话般的比喻,让孩子明白梦是什么:
梦是天边一朵的云,好梦是霞光照映的七彩祥云,而噩梦就好比暴风雨来临前令人压抑的乌云;
梦是一床软绵绵的被子,好梦是在寒冷冬天里盖在我们身上的被子,带给我们温暖,而噩梦就像是被子太小,因而盖不到的小脚丫,让你打了个寒颤;
梦是一部在脑海里放映的电影,有时候播放的是喜剧片,妙趣横生,让你捧腹大笑,可有时候却不小心放错了悲剧片、恐怖片,让你伤心难过、让你心惊胆战,有时候这些影片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有时候放映结束后你就忘记了;
梦是一个缤纷的乐园,里面有你自己、有爸爸妈妈、有幼儿园的小朋友,有你去过的名胜古迹、看过的大熊猫、听过的肖邦夜曲、读过童话故事里的白雪公主;
梦是一场心灵的旅行,你会遇到不同的天气,看到不一样的景色,有时候阳光明媚,你来到一片花海,在草坪上搭起帐篷吃着野餐,有时候却是阴雨连绵,你需要经过一座陡峭的峡谷,踩着泥泞的山路,迈过最危险的悬崖。也许你会觉得很害怕,但这时候,你只要使劲让自己醒来,你便又可以重新出发……
当然,和孩子一起读一些关于梦的儿童绘本也是一个帮助孩子认识梦的好办法,比如《梦是什么》、《我……有梦》、《梦的守护者》、《晚安,梦的精灵》都是很好的绘本。
四、孩子的噩梦——你要仔细听诚然,孩子们都喜欢美梦,他们在梦中得以舒展笑颜,甚至偶尔会迸发出咯咯的爽朗笑声;可孩子们不可能每天都能梦见美好的事物,当噩梦来临,他们又会眉头紧蹙,半夜惊醒甚至在害怕地哭泣……
噩梦,它反映了孩子近期内心的紧张情绪,潜藏着冲突的存在。也许,孩子们会因为爸爸某一次没有听到自己的电话;会因为在厨房里看到妈妈宰鸡的场面,会因为在幼儿园被同学欺负了等等而做噩梦。
所以当孩子做噩梦时,千万不要以为只是简单一句"不用怕,梦都是假的"就能安抚孩子!作为家长很有必要倾听孩子讲述他们的噩梦,对于年龄尚小、语言能力表达有所欠缺的孩子,口头上难以述说梦境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用画画的方式,将噩梦描绘出来。然后,家长从梦中了解孩子紧张的原因,帮助孩子找到冲突,进而消除孩子不安的消极情绪。
将孩子从虚幻中拉回现实,家长还可以尝试以下两个办法来帮助孩子驱赶噩梦:
1. 仪式感来帮忙
当孩子向你诉说完噩梦,父母可以做出一些象征性的举动,代表着驱赶噩梦的仪式。试着走进孩子的房间,大喊一声:"噩梦!噩梦!快离开房间!"别小看这种做法,在孩子看来,自己的爸爸妈妈总是有能力解决一切难题。
之前我的一位同事王老师,她曾跟我聊过她女儿芷晴的噩梦。3岁的小芷晴因为第一次到幼儿园报道,似乎有些分离焦虑,一天晚上小芷晴梦到了自己的妈妈总是跑,怎么叫也不理自己,最后妈妈还跑不见了,因此她很伤心。当时我的同事在认真听完女儿梦的阐述后,拿出了她平时上课用的扩音器,举起话筒,有模有样地跟她女儿说:"有了喇叭,就能让梦中的妈妈听见我们说话了!"然后对着空气大喊道:"芷晴梦中的妈妈注意了,王老师现在警告你,下次在梦中不能那么调皮了,乖乖呆在芷晴的身边知道了吗!"
2. 用羽毛编织美梦
不知道各位家长可曾听过"捕梦网"?
在印第安部落里,人们会用树枝编成一个圆圈,外面面包裹上一层皮革,再用牛筋线在圆圈中编织一个网来,顺着圆圈垂下来的牛筋线还可以穿上漂亮的彩珠,最后挂上羽毛。如此一来捕梦网就完成了,相传捕梦网能够将噩梦困于网内,让其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消失,而美梦则会顺着羽毛倾泻进人们的梦中……
闲暇时,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个简单的捕梦网,挂在床头,并告诉孩子捕梦网的传说。让小小的捕梦网,带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写在最后:
梦,本就难以解释清楚。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保持对梦的期待,消除对梦的恐惧。祝愿每个宝宝甜甜入睡时,都能乘上美梦之舟,驶向一个安静、温暖、幸福,只属于自己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