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怪地不平”,孩子犯错就应该当场指出,莫让不当归因害了孩子
文|小博士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这几天天气凉爽,小区里遛弯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昨天在楼下带孩子玩的时候,看到一个蹒跚学步的宝宝歪歪扭扭的向前走,小家伙走得很自信,走着走着就开始跑了起来,结果很显然,一不小心就摔倒了。
那跤摔得并不重,可我看到奶奶夸张的跑了过去,心肝儿肉的叫着连忙抱了起来,边叫还边打着地板说,“妞妞别哭了,都怪这地不平,我们打它,打它!”
孩子摔倒怪地板,这小孩子都知道是没事找茬的行为,是老年人的习惯,却也被年轻一辈诟病了好久,到底这地板该不该怪呢?
这在心理学上属于一种“归因”行为,下面,我们就来深入的探讨一下。
什么是“归因”心理学上有个理论称为“归因理论”,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为了有效的控制和适应环境,会对周围发生的各种社会行为做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解释。
换句话说,就是人们根据他人特定的行为特点或人格特征,推论出他的其他未知的行为特点或人格特征,并在此过程中寻求各种特点之间的因果联系。
我们以妞妞的奶奶为例,就能把这个理论解释清楚了。
妞妞摔倒了,孩子和奶奶会本能的对这次摔倒的行为分析原因,奶奶说是因为地面不平,妞妞太小,并不能清楚的知道到底是地面不平还是自己走路不稳。
但听奶奶一本正经的这么说,心里也会默认了,所以他们把这次摔倒的行为归因为“地面不平”造成的。
这样一个分析原因的过程,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归因”。
把摔倒归咎于地板,这是很多家长哄摔倒的年幼孩子时惯用的手段,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归因,却很有可能形成蝴蝶效应,对孩子造成非常大的不好影响。
因为不同的归因方式,会让孩子产生完全不同的行为,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那么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一下。
归因的两种方式,及其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其实归因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内归因,一种是外归因。
内因指的是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个人因素;外因包括天气、外界情境等各种外部因素。一个习惯于内归因的孩子,会认为事情多是可控的,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改变自己的状态,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而一个习惯于外归因的孩子,多会认为事情为不可控,因为他无法改变外界的天气、环境和其他各种状况。
回到妞妞和她奶奶身上,妞妞摔倒,如果奶奶把原因归咎为妞妞刚学会走路走得不稳,跑得又太快,这种归因方式就称为内归因,但如果奶奶把妞妞摔倒归因为地面不平,就是典型的外归因。
对内归因,可以帮助妞妞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是自己不小心,是自己太急躁了,那么下一次就会走得更稳一点,不要跑那么快。
对外归因,只会让妞妞找客观原因,可客观原因无法更改,妞妞不可能去把地面铲平,如果这样,妞妞就只有下次不要走路了,以免摔倒。
一个习惯于对内归因的孩子,即使是在发现有客观因素时,也能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
比如说妞妞走路已经很稳了,但是她还是摔倒了,这次确实是因为道路不平。但妞妞习惯于内归因,所以她会认为是自己选错了走路的位置,或者是自己没有仔细观察道路情况,下次走路时她会主动避开坑洼路,或者在走路时会更加小心。
当然,走路摔倒怪地板,其实是一个非常小的事情,对孩子的影响也不见得就会那么大。毕竟1岁左右的孩子,他对语音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也不会因为奶奶责怪了地板就真的放弃走路的尝试。
而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他们会意识到是自己不够小心造成的摔倒的结果,会自己来调整和纠正自己的行为。这使得奶奶说地板坏、打地板,对他们能够造成的影响非常有限。
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往往有更多的摔倒怪地板的行为,它们换了包装,变了外衣,却对孩子的影响更加深远。
不当言行,让孩子学会了推卸责任01.考试不好,却说是太紧张没能好好发挥
“这孩子,一到考试就紧张,完全没发挥出真实水平”;
“平时成绩很好,就是考试的时候不行,紧张了”;
这些言论是不是很熟悉?
老师最初安慰家长的话,现在却变成了很多家长安慰自己自欺欺人的救命稻草。
这和走路摔倒了怪地板有本质的区别吗?
区别还是有的,小孩子在奶奶怪了地板之后不会放弃走路的尝试,他们会慢慢知道摔倒了跟地板无关。可学习中的孩子却不会了,他们有了父母的这个安慰词之后,会觉得按照现在的学习方法和节奏来就够了,不需要再付出更大的努力,可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是,让孩子很难再考出好的成绩了。
考试没考好,对内归因的孩子,即使真的是因为紧张造成的结果不理想,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100分的满分,按照120分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即使再紧张再出错,考个90分出来还是有可能的。但说孩子紧张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其实只有80分,孩子在努力时打个折,他凭什么可以考出90分的结果呢?
放弃考不好是因为紧张的谬论,让孩子自己去分析考砸的原因,得出来的结论可能会比父母预想的更好。
02.熊孩子的熊行为,却认为是他还小
我们不说那些网上个别熊孩子造成命案或者特大伤害的,毕竟那种孩子太过特殊,不存在普遍意义。我们就来看一下身边的熊孩子。
图书馆里搞亲子活动,其他人都安安静静,只有一个孩子到处上蹿下跳,其他人让妈妈管一下孩子,妈妈却说“小孩子活泼一点好”;
周末家里来亲戚打麻将,孩子却在一旁一下子抓一个麻将,一下子掷一下骰子弄得大人不堪其扰,有人指责孩子,另一个却连忙维护说“总算有人来管管你们,不让你们打麻将了”。
熊孩子的熊行为,成年人不加以制止,却忙不迭的跟他归因为“孩子还小”,让孩子误以为我小我有理,我小我最棒。小是客观存在,可熊父母们,你们什么时候允许你的孩子长大呢?你的孩子是一夜之间直接变大的吗?
将孩子的错误归因于“小”这种客观状态,让孩子不对错误做出任何改正和努力,可能是熊家长们对孩子犯下的最大的一个错误了。
03.妈妈习惯性的指责爸爸“都是你的错”
“你怎么洗个碗都洗不干净”;
“东西不要到处丢,你看孩子都和你一样了”。
妈妈指责爸爸,有时候是抱怨,有时候只是撒娇,可在孩子这里,却学会了埋怨和推卸责任。他可能不是主动想学,可每天听到类似的话语,大脑本能就自主学习到了,在遇到同类事情时,孩子的第一反应是去怪罪其他人没有做好,而不是自己要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这种结果肯定是妈妈们想不到的,但无意识里,却让孩子养成了犯错后向外归因的习惯。所以宝妈们,为了你的孩子,就宽恕一下你家老公吧!
周瑜在死之前说“既生瑜,何生亮”,他将他的失败归因为“天命”,这样的外归因,让他在死之前获得了最后的心理平衡。
归因并没有好坏,它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但在现代社会中,让孩子养成内归因的习惯,在面对问题时让孩子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更能帮助孩子的发展。
孩子摔倒怪地板,虽然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不会太大,但类似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家长要纠正自己的观念,教孩子对待事情以更加合理的方式来进行归因,这样才有助于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今日互动:家长们认为孩子没有责任心是因为什么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
我是小博士妈妈,育儿经验丰富,擅长研究儿童心理,愿意为每一位妈妈解决育儿路上的难题。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点赞转发哦。
本文由小博士妈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