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潘刚与牛根生 牛根生是如何为人

2022-10-11 07:36:42孕产
潘刚与牛根生,牛根生几岁创业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牛根生的成功和蒙牛的超速成长,那就是:思路决定出路。无论是牛根生个人在事业上的每一步突破,还是蒙牛的诞生、发展和不断超越,这些成功故事的背后,我们都看到牛根生的超常思维方式所发挥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力。我们从牛根生身上,感受到了一个创造型人才的典型特征,可以

牛根生几岁创业

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牛根生的成功和蒙牛的超速成长,那就是:思路决定出路。无论是牛根生个人在事业上的每一步突破,还是蒙牛的诞生、发展和不断超越,这些成功故事的背后,我们都看到牛根生的超常思维方式所发挥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力。我们从牛根生身上,感受到了一个创造型人才的典型特征,可以说,正是他的创造性思维成就了蒙牛。   虽然牛根生的超常思维方式并不是只善于逆向思考,但是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最显著的思维特点是逆向思维。他的发散性思维和横向思维都是从逆向思考中衍生出来的。我们从分析牛根生的逆向思维特点入手,看看他是如何运用超常思维带领蒙牛取得超常规发展的。   一、牛根生的逆向思维是怎样炼成的   牛根生的逆向思维的形成,首先是从小受到了家庭的影响。牛根生曾经回忆说:“我母亲给我的两句话让我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这两句影响他终生的话都体现了与传统观念相反的一种逆向思考。后来牛根生遇到难题解不开时,总会首先想到“要想知道,打个颠倒”这句话,启发他的思路向着与常人相反的方向思考。他在伊利时,经常把奖金主动分给部下,显然也是受到“吃亏是福”这句话的影响。   牛根生的逆向思维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在他的青少年时期,在性格上逐渐形成了一种叛逆的特性。牛根生回忆:“我十几岁时,性格非常叛逆,也许你不知道,我就是那种”小混混“很多人围在我边上,逆向思维、离经叛道、打破规则、不屈不挠、敢于冒险等等,都与我的成长环境有关。”   成年之后,牛根生以逆向思考为显著特征的思维方式逐渐成熟,尤其是离开伊利之后,牛根生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以往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感性的冲动少了,理性的思考多了,性格逆而不叛,思维方式“离经”而不“判道”。   现在的蒙牛总部办公大楼旁竖着这样一个企业文化牌:“超乎常人想象的关怀,是明智;超乎常人想象的冒险,是安全;超乎常人想象的梦想,是务实;超乎常人想象的期望,是可能。”体现了牛根生既善于打破常规,而又理性、务实的创新思维特点。   牛根生以逆向思维为思考的起点,在维度上扩展并延伸到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特质,用他的话概括就是善于“三换思维”——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并且运用到蒙牛的创业和经营实践之中。可以说,蒙牛取得的超常规发展其实就是牛根生创新思维的成果体现。   二、牛根生创业中的逆向思维“过程颠倒”——先建市场,再建工厂   按照一般创办企业的思路,首先要建厂房、进设备、生产产品,然后打广告、做促销,产品才有了知名度,才能有市场。如果按这样的思路运作,也许蒙牛今天仍然像一头牛在慢行,绝对不会跑出“火箭”的速度。但牛根生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先建市场,再建工厂”的思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市场营销推广之中,然后把全国的工厂变成自己的加工车间。   在没有一头奶牛的情况下,牛根生用三分之一的启动资金即300多万元,在呼和浩特进行广告宣传,形成铺天盖地的广告效应,几乎在一夜之间,人们都知道了“蒙牛”。   接着,牛根生与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开发了新的产品,然后再与国内的乳品厂合作,以投入品牌、技术、配方,采用托管、承包、租赁、委托生产等形式,“借鸡下蛋”生产“蒙牛”产品。蒙牛把这种“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研发与销售在内,生产加工在外——的企业组织形式,称作“杠铃型”。   通过这种逆向运作,在短短的二、三个月的时间内,牛根生盘活了近8亿元的企业外部资产,完成了一般企业几年才能完成的扩张。半年之中,在中国乳制品企业销售收入排行榜中,蒙牛由千名之末蹿升至第119位。2000年,蒙牛实现销售收入2.94亿元,是1999年的6.7倍,销售额居全国同业排名第11位;2002年,蒙牛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是2000年的8倍,蒙牛总资产达11亿多元,主厂区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形成年产液体奶、冰淇淋各20万吨的生产能力。   蒙牛有了自己的工厂后,“虚拟联合”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延伸。目前,参与公司原料、产品运输的600多辆运货车、奶罐车、冷藏车,为公司收购原奶的500多个奶站及配套设施,近10万平方米的员工宿舍,合起来总价值达5亿多元,没有一处是蒙牛自己掏钱做的,均由社会投资完成。   运用逆向思维方式,蒙牛整合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把传统的“体内循环”变作“体外循环”,把传统的“企业办社会”变作“社会办企业”,取得了超常规发展。

潘刚与牛根生

牛根生儿子几岁

无论是牛根生个人在事业上的每一步突破,还是蒙牛的诞生、发展和不断超越,这些成功故事的背后,我们都看到牛根生的超常思维方式所发挥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力。我们从牛根生身上,感受到了一个创造型人才的典型特征,可以说,正是他的创造性思维成就了蒙牛。
牛根生的逆向思维的形成,首先是从小受到了家庭的影响。牛根生曾经回忆说:“我母亲给我的两句话让我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这两句影响他终生的话都体现了与传统观念相反的一种逆向思考。后来牛根生遇到难题解不开时,总会首先想到“要想知道,打个颠倒”这句话,启发他的思路向着与常人相反的方向思考。他在伊利时,经常把奖金主动分给部下,显然也是受到“吃亏是福”这句话的影响。
牛根生的逆向思维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在他的青少年时期,在性格上逐渐形成了一种叛逆的特性。牛根生回忆:“我十几岁时,性格非常叛逆,也许你不知道,我就是那种”小混混“很多人围在我边上,逆向思维、离经叛道、打破规则、不屈不挠、敢于冒险等等,都与我的成长环境有关。”
成年之后,牛根生以逆向思考为显著特征的思维方式逐渐成熟,尤其是离开伊利之后,牛根生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以往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感性的冲动少了,理性的思考多了,性格逆而不叛,思维方式“离经”而不“判道”。
现在的蒙牛总部办公大楼旁竖着这样一个企业文化牌:“超乎常人想象的关怀,是明智;超乎常人想象的冒险,是安全;超乎常人想象的梦想,是务实;超乎常人想象的期望,是可能。”体现了牛根生既善于打破常规,而又理性、务实的创新思维特点。
牛根生以逆向思维为思考的起点,在维度上扩展并延伸到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特质,用他的话概括就是善于“三换思维”——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并且运用到蒙牛的创业和经营实践之中。可以说,蒙牛取得的超常规发展其实就是牛根生创新思维的成果体现。
二、牛根生创业中的逆向思维“过程颠倒”——先建市场,再建工厂
按照一般创办企业的思路,首先要建厂房、进设备、生产产品,然后打广告、做促销,产品才有了知名度,才能有市场。如果按这样的思路运作,也许蒙牛今天仍然像一头牛在慢行,绝对不会跑出“火箭”的速度。但牛根生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先建市场,再建工厂”的思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市场营销推广之中,然后把全国的工厂变成自己的加工车间。
在没有一头奶牛的情况下,牛根生用三分之一的启动资金即300多万元,在呼和浩特进行广告宣传,形成铺天盖地的广告效应,几乎在一夜之间,人们都知道了“蒙牛”。
接着,牛根生与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开发了新的产品,然后再与国内的乳品厂合作,以投入品牌、技术、配方,采用托管、承包、租赁、委托生产等形式,“借鸡下蛋”生产“蒙牛”产品。蒙牛把这种“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研发与销售在内,生产加工在外——的企业组织形式,称作“杠铃型”。
通过这种逆向运作,在短短的二、三个月的时间内,牛根生盘活了近8亿元的企业外部资产,完成了一般企业几年才能完成的扩张。半年之中,在中国乳制品企业销售收入排行榜中,蒙牛由千名之末蹿升至第119位。2000年,蒙牛实现销售收入2.94亿元,是1999年的6.7倍,销售额居全国同业排名第11位;2002年,蒙牛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是2000年的8倍,蒙牛总资产达11亿多元,主厂区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形成年产液体奶、冰淇淋各20万吨的生产能力。
蒙牛有了自己的工厂后,“虚拟联合”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延伸。目前,参与公司原料、产品运输的600多辆运货车、奶罐车、冷藏车,为公司收购原奶的500多个奶站及配套设施,近10万平方米的员工宿舍,合起来总价值达5亿多元,没有一处是蒙牛自己掏钱做的,均由社会投资完成。
运用逆向思维方式,蒙牛整合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把传统的“体内循环”变作“体外循环”,把传统的“企业办社会”变作“社会办企业”,取得了超常规发展。

潘刚与牛根生

牛根生是如何为人

牛根生语录

1看别人不顺眼,首先是自己修养不够 2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3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只要你把它做透了,做成专家,你就能够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 4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肯定比三年做东、五年做西的人更容易成功 5如果你有行动力,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有创造力,你就会卓越;如果你有影响力,你就会有成就 6世界上80%的喜剧和钱没有关系 世界上80%的悲剧和钱有关系 7成功是优点的发挥 失败是缺点的积累

解放战争期间,身为官太太的养母曾把自己的财产广为散发,一部分直接送人,一部分作了寄存,东寄存一点,西寄存一点。20世纪60年代,生活困难,养母领着我试图找回那些寄存的东西。人家不仅不认,还把我们母子俩轰了出去。过去的朋友,最终都反目成仇。没钱反而不会有这么多的仇人。你的我的,有钱没钱,河东河西,人情冷暖,在幼年时便给了我太深的体验,这是“体而知之”,不是“学而知之”。

我也不能总挨打呀。自己斗不过,就得想办法团结和发动别人。母亲给我一毛钱、两毛钱,我都和大家一起花,结果,大家都听我的话,时间长了,我让干啥就干啥,我让打谁就打谁。于是,我一步步成了“孩子王”,从此远近闻名。如果问我“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理念起自什么时候,我想应该就是这个时候——当然,不是说那时候就有了这样一个完整的句式,而是说有了萌芽状态的理念。

日月翻转,物去人非,抚今追昔,涕泪横生。惟养母嘱咐我的两句话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牛总的人生格言!

这个世界凡是高端深奥的东西,没有一个不藏在深处、细处、隐秘处;所以,如果没有显微比的本领,也就等于没有开世界的钥匙。

一个人骨头的硬、软、疏松,微笑的甜、苦、狰狞,也得用显微镜去甄别。薛宝钗温文尔雅里所埋藏的冷酷,不进行条分缕析我们是看不到的;李白放浪形骸中所隐忍的无奈,不进行灵魂透视我们也是不容易看到的。

一个搞企业的人,只有见微知著,抢机未发,防患未然,才能百干不殆!否则,市场变了,浑然不觉;政策转了,茫然无知;人心散了,寂然失察……等到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独坐在融空的冰山顶上时,命运就只剩下一种:塌陷!

如今去了美国硅谷,人们会说那是IT中心;去了瑞典隆德,人们会说那是包装中心;去了德国斯图加特,人们会说那是汽车中心;我期望有一天,人们来到中国内蒙古,会说那是世界乳业的中心……

一个人活在世上,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件创纪录的事,远比个人赚多少钱、得多少享受有意义得多。

我们历来重视沟通,蒙牛企业文化中有“四个98%”:资源的 98%是整合,品牌的98%的是文化,经营的98%是人性,矛盾的98%是误会。

最后,我想引用蒙牛企业文化里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这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潘刚与牛根生

牛根生内蒙古哪儿的人?

牛根生,男,生于1954年,籍贯,内蒙古,蒙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据牛根生自己回忆,他出生在内蒙一户贫农家庭。后来,他被卖给姓牛的人家做儿子。到现在,他连自己原来姓氏都不知道。牛根生改姓牛,他的命运似乎也从此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8年牛根生参加工作。在伊利集团从一名洗瓶工干起,担任过车间主任、厂长等职,在伊利做到了生产经营副总裁的位置。伊利曾经记下了他的辉煌;在这里,他曾获得呼和浩特科技兴市贡献一等奖,呼和浩特市特级劳动模范称号,入选“呼和浩特市首届十大青年企业家”等荣誉。



1999年,伊利股份有限公司鉴于公司生产经营副总裁牛根生同志不再适于担任该职,公司董事会决定对其予以免职。

牛根生1999年创立蒙牛集团,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营销手段实现了快速增长。2002年其销售额突破2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一举跃升至第4位。2003年“蒙牛”借助“神五升空”的出色营销,销售额再次翻番,达到近50亿元。目前蒙牛集团正筹备赴港上市,牛根生拥有10%的“蒙牛”股份,为其最大的单一股东。牛根生长期担任伊利的销售负责人,他通过在伊利的经历,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全国最大的销售网络。

谁知道牛根生的创业史。。。

牛根生
牛根生,蒙牛集团创始人,老牛基金会创始人、名誉会长,“全球捐股第一人”,入选“影响中国生活方式10大人物”。   1958年1月25日生于呼和浩特。出生不久,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卖入养父母家。1978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养牛工人。1983年进入乳业工厂,从基层干起,直至担任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同时也是伊利创始团队成员),成为“中国冰淇淋大王”;1999年离开伊利。   1999年创立蒙牛,后用短短8年时间,使蒙牛成为全球液态奶冠军、中国乳业总冠军。蒙牛集团被全世界视作中国企业顽强崛起的标杆,“蒙牛现象”成为经济界最热门的专有名词之一。蒙牛产业链上联系着百万奶农、千万股民、数亿消费者,被誉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并被评为首届中    牛根生
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2006年,《财富》杂志首次发布“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排行榜,海尔、联想、宝钢、蒙牛位列前四位。2007年,在“新浪网络盛典年度评选”中,蒙牛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品牌之一。2007年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命名为“首家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2009年,在节能减排20佳企业评选活动中,蒙牛位列中国节能减排20佳企业第二位。   牛根生的座右铭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信奉“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在1999年至2005年担任蒙牛总裁期间,他把自己80%的年薪散给了员工、产业链上的伙伴以及困难人群。   牛根生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家,第二阶段是慈善家。他曾说:“我前半生的梦想是通过度己来实现度人,后半生的梦想是通过度人来实现度己。”   成为“专职慈善家”的牛根生,为自己提出两个目标:一是大力推进“基因式慈善模式”,二是为中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脑厂”转型鼓与呼。他认为,人类经历了“体力时代”,也经历了“财力时代”,今天已经进入“脑力时代”。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需要保持这样一种清醒的认识:中国一定要向“世界脑厂”的方向努力,只有“世界脑厂+世界工厂”的组合才是可持续的,否则,连“世界工厂”都是做不好的。

牛根生是什么原因被伊利免职的??

牛根生向郑俊怀递交了3次辞呈.前2次被郑俊怀'劝回'第3次牛在董事会上递交辞呈的时候.郑俊怀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牛根生说:那我收回辞呈!牛根生伸手去拿辞呈的时候.郑俊怀迅速的用收紧紧的摁住...郑俊怀:在伊利有他没有.有我没他!郑俊怀和牛根生有性格上的冲突!伊利到底姓什么?说到底还是牛因为贡献威胁到了郑的地位!有人说了一些风言风语误伤了郑.所以免职.而有人对郑迎风拍马.马上就可以荣升...呵呵.一山怎可有2虎...但老牛最后说了一句话:矛盾的98%是误会产生的!~~

牛根生那本创业经历的书叫什么名字

总结起来,本书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简明、易懂,正如牛根生所讲的道理,不那么高深但却发人深思,不那么堂皇却很实在,很诚恳,是牛根生本人在经营管理中将复杂的过程凝炼而成的思想精华,因而便于学习和传播。 二是,本书在阐述牛根生的讲话的同时,尽可能复原了他当时讲话的行业背景、企业背景,做了深入的剖析和说明,希望有助于读者更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牛根生讲话中的思想和技巧。也为读者提供了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对蒙牛集团的成功经营与管理经验作更深层次的解析和学习。 三是,本书不仅从企业家的角度展现了一个企业如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同时也渗入解析了整个行业的现状、前景和存在的问题。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唯有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将这个大背景考虑进去,才能准确地把握商机,做出正确的决策,带领企业稳健前进,这也是我们之所以策划这套“中经企业管理”系列图书的初衷所在。 查看此商品的顾客也查看了 ·马云如是说 ·史玉柱如是说 ·柳传志如是说--中国教父级CEO的商道智慧 ·俞敏洪如是说 ·黄光裕如是说

蒙牛现在的董事长是谁 牛根生现在占公司多少股份

蒙牛现在的董事长是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 2005年1月12日,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牛根生将自己不到10%%的股份全部捐出。据调查,牛根生是中国第一个捐出自己全部股份的企业家,也是全世界第一个捐出 自己全部股份的企业家。与此同时,“老牛基金会”(隶属于“蒙牛事业发展促进会”)正式创立。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