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跟爷爷奶奶久了,和父母没感情怎么办?

2022-01-05 22:33:00孕产
为人父母就要承担起子女“养”和“教”的责任,然而,孩子隔代抚养,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父母自愿与不自愿地成了“甩手掌柜”。



为人父母就要承担起子女“养”和“教”的责任,然而,孩子隔代抚养,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父母自愿与不自愿地成了“甩手掌柜”。殊不知,父母对于孩子身心成长的意义比人们想象的重要得多,由于孩子都有一定的恋母、恋父情结,长时间不与父母亲近,得不到应有的爱抚,不仅心理上会产生缺陷,而且孩子喜欢依赖老人,在感情上与亲生父母疏远,造成亲子隔阂。

身为父母如果能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培育,对孩子也是一种更持久的幸福。她又不管我,我为什么要叫她啊



有个4岁的男孩,已经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了两年,这期间妈妈回来过一次,在家呆了一个月。他妈妈回来时给他买了很多衣服、玩具,还有许许多多的零食,可无论妈妈怎样哄他,外公外婆怎么教他,他就是不靠近妈妈,不和她讲话,也不叫她。经过一个月的相处,他妈妈走的那天才勉强叫了一声“妈妈”。他妈妈走后他没有丝毫的想念,而且当老人问他为什么不叫“妈妈”时,孩子说:“她又不管我,我为什么要叫她啊?”

这个男孩是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使得亲情变得疏远。

早期的亲子关系相当重要。从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来说,早期是亲子之间建立亲密感的最佳时期。孩子正处在最幼小无助的时期,对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完全来自其照料者,此时谁给予孩子最多的关爱,谁就是孩子心中的第一位。而长时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对小孩子来说潜意识里已经没有了“爸爸妈妈”的概念,抑或早已把老人当成自己的爸爸妈妈。因此,面对每年只能有两个星期在一起的爸爸妈妈的电话,面对两年只回来过一次的妈妈,跟他们说话和跟陌生人说话有什么区别呢?即使将来父母回到孩子身边,孩子也很有可能会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处处有所保留。

等他们老了,我也把他们送到敬老院



欢欢是个刚上四年级的小女孩,爸爸妈妈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在外地出差,因此,小欢欢幼儿园上的是全托,到了周六日才会被爸爸或妈妈接回家。上小学后,爸爸妈妈怕孩子没人照顾受委屈,干脆就把她送到爷爷奶奶家,还是每个周末才来接她。

欢欢在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眼里原本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一天,欢欢去同学珊珊家玩,回家后就突然哭了起来。爷爷奶奶再三追问,她竟然说出了这样一番让人震惊的话:“珊珊每天都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而我呢?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把我送到全托幼儿园,一个星期才能见到他们,现在我上小学了,他们又把我送到你们家,还是一个星期接我一回。他们这样对待我,等他们老了,我也把他们送到敬老院,也一个星期接他们一次!”

父母子女之间长期的分开既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陌生感也造成了孩子的怨恨,很难修复,多数父母会在周末有的甚至逢年过节才回家一趟。但短暂的欢聚,意味着长久的分离,每分离一次儿童心灵承受的痛苦就会更多一些。因此,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于隔代抚养的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隔代抚养家庭导致父母的家庭教育角色弱化,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性格、心理问题。孩子缺少血肉相连的父母之爱,极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乏而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等问题。另外,隔代抚养对父母与子女间关系的影响,有时甚至是一辈子。



以上这些教训,值得把孩子托付给祖辈照看的年轻的父母们记取。无论工作有多忙,也无论有什么其他方面的原因,都要尽量抽出时间来与孩子多亲近,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爱抚。这种父母之爱,是爷爷奶奶的爱所不可替代的。即使身处外地,或在异国他乡,也要通过电话(有条件的可以装可视电话)、网络、书信、照片等手段,与孩子保持经常的联系;还要给孩子寄一些玩具、儿童书籍、学习用品以及节日礼品;而且要尽可能多回来与孩子直接接触,使孩子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平时虽不在身边,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关爱自己。从而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慈父慈母的形象。这样,孩子日后随父母生活也会避免产生以上类似的亲子隔阂。

对此,分别对祖辈和父母提出以下建议。



对祖辈而言:

(1)学习用现代的记录工具。

如照相机、DV等,多为父母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帮助父母感性地了解孩子、相对完整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足迹。

(2)多关心孩子的心理世界。

别看孩子小,他们有一颗敏感的心,当他们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接送上下学,也会有想法的。所以祖辈可以在与孩子的游戏里,帮助他们宣泄,倾听他们的心理故事。

(3)多带孩子到外面玩,帮助孩子发展与同伴、他人的关系。

来自小朋友、阿姨、叔叔的关爱也会带给孩子温暖,有助于他对人的信任与开放,利于日后的亲子相处。

(4)平时多给孩子讲讲父母的故事,包括父母小时候的故事,增进孩子对父母的了解,激发孩子对父母的好奇与尊敬。

(5)与孩子父母原来的好朋友保持联系。

父母的这些朋友最好他们有孩子,可以定期带孩子或者送孩子到他们家里去玩,让孩子熟悉与父母同辈的人,熟悉与父辈成人的交往。

(6)多陪孩子玩父母买的玩具、看父母买的图书,帮助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站住脚”。

(7)在孩子能与父母相聚的日子里,尽量让父母带孩子去玩,控制自己的不放心。



对父母而言:

(1)记录下自己思念孩子的心情,留给日后孩子阅读,以便让孩子明白“父母是多么地想他、爱他”,而不是“不管他”。

(2)多慰问祖辈,感谢并理解祖辈的隔代教养,孩子看在眼里即使当时不理解,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3)在电话里如果孩子不说话,可以给他讲你最近的生活,尤其是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减少他对着电话说话的“焦虑感”,激发他想听你说话或者和你通话的兴趣。

(4)适度地给孩子买玩具、衣服等物质,免得孩子过度将你和物质联系在一起。

(5)和孩子相处时,有意识地带给孩子惊喜。

比如带孩子去做祖辈无法带孩子做的事情,像坐摩天轮、玩嘉年华等,让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时的不一样的感觉。

(6)做好与孩子分离的过渡。

要知道,每一次你的回来又离去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所以一定要注意分离前与孩子的交流、与祖辈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