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快2岁了,还不怎么会说话,家长做好这6点帮你快速解决
通常宝宝1岁开始就会“咿咿呀呀”学说话,到了2岁基本能跟家人进行沟通交流。可是也有一些宝宝到了2-3岁还是迟迟不肯开口。
这时,家长就会非常着急,而且现在说话晚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呢?
除了孩子先天性原因导致的,最主要的原因肯定是家庭原因
今天我们主要从2个方面展开来说
宝宝说话晚3大原因宝宝说话晚3大原因?
宝宝说话晚6点改进?
1、太溺爱宝宝
这个看起来很普遍的现象,也正是造成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最大原因。
“孩子的需求要尽量满足”成了不少家长的潜意识心态,尤其是隔代带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是如此。
宝宝不需开口,用手一指,甚至是一个眼神,家长就心领神会,拿起杯子、苹果等递给宝宝。
长此以往,宝宝从潜意识里觉得不需要用语言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缺少了语言输出的锻炼机会,自然会在语言发展方面慢一些。
2、家里“语种”多,宝宝凌乱了
现有很多家庭的地域跨度挺大,家里出现多种方言也成了必然。
有研究指出,讲两种以上的方言家庭的孩子,比单讲一种语言的家庭孩子更多地出现发育性语言障碍,且以2-3岁年龄的儿童较为突出。
家里语言多,同一件物品有两种以上的称呼名,这样的语言环境可能会造成孩子语言表达出现混乱,对发音辨别能力造成影响,造成孩子想表达的时候思维混乱,让孩子很难开口表达。
3、和宝宝语言交流太少
在宝宝还不会说话的阶段,有不少父母会觉得跟宝宝说话他也听不懂,和“自言自语”差不多,所以他们就不太愿意和孩子讲话,或讲得比较少。
其实不然,在孩子出生后,他们的大脑就一直在接收各方面的刺激,进一步发育。
和出生后不久的孩子进行对话,其实更多的是为了让宝宝的大脑受到刺激得到快速的发育生长,而并非只是为了让他们“能听懂”。
宝宝说话晚6点改进1、增加宝宝的体验
在宝宝开始说话之前,让他们在脑海中储存一些词汇概念。
要做到这一点,请将您的宝宝置于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例如去超市、去公园、动物园等,以简单的语言介绍您看到的内容。
例如,从动物园回来,给宝宝读一本关于动物园的书,并了解动物园内的动物,这将加强宝宝对该语言的学习。
2、增加父母和宝宝说话
为了让宝宝使用一种语言,首先必须了解该语言。为了理解语言,你必须首先一遍又一遍地让他听语言。
要和宝宝说话,你需要不断说话。看看该说些什么,即使宝宝不明白你对他说的话,但也坚持说话。
给宝宝讲故事,阅读宝宝书籍,阅读图片,并为宝宝参与语言提供宝贵的机会。
给宝宝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他抓住节奏,宝宝喜欢重复一个故事,不要急躁,即使你已经厌倦了,只要宝宝没有听说过,那就继续说说它。
3、经常给宝宝唱歌
宝宝自然喜欢音乐,而且会很简单的歌,唱歌或唱CD。宝宝也喜欢听节奏或手指押韵。
同样,宝宝喜欢重复,你必须重复同一首歌,即使你出错了,宝宝也不介意。
4、习惯给事物命名
宝宝一次只能学习一个单词,最好的方法是给事物命名。说你看到的是街车的名字,比如公交车、出租车、洒水车等,只要你说出一个事物的名字,鼓励宝宝重复这个名字。
5、尽量让宝宝讲
例如:如果宝宝想喝水的话,用手指指水杯。
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跟他摇头说:妈妈不懂,宝贝要讲出来。
让他表述出来自己想要喝水的意愿,说我要喝水。
从简单到复杂,慢慢的孩子都会说自己想要的东西。
6、少给孩子使用电子产品
关于电子产品,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
有医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指出,在十八个月之前是不能够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虽然电子产品有很多的优势,带娃非常的方便,但是电子产品他是一个单向性的信息传递。
这很容易让孩子沉溺于自己的世界,而不想与其他人沟通。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的是他说出来的话,有人回应,有人可以跟他沟通,所以对于电子产品,孩子要尽量少用。
孩子语言表达这一关,确实需要宝爸宝妈们的关注,更需要父母细心的观察和正确的引导。
"你家宝宝是几岁开口说话的?你有发现宝宝的语言发育存在哪些问题吗?说出你的疑惑,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帮助孩子们更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