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纪伯伦生命的最后几年 幸福之歌 纪伯伦的评价

2022-10-02 16:43:27孕产
纪伯伦生命的最后几年,纪伯伦的作品.... [先知][船的到来][论爱][论婚姻][论孩子][论施舍][论饮食][论劳作] .... [论悲欢][论房舍][论衣服][论买卖][论罪与罚][论论法][论自由] .... [论理智与热情][论痛苦][论自知][论传授][论友谊][论说话][论时间] ..

纪伯伦的作品

.... [先知][船的到来][论爱][论婚姻][论孩子][论施舍][论饮食][论劳作] .... [论悲欢][论房舍][论衣服][论买卖][论罪与罚][论论法][论自由] .... [论理智与热情][论痛苦][论自知][论传授][论友谊][论说话][论时间] .... [泪与笑][泪与笑——小引][爱的生命][一个传说][在死人城] .... [诗人的死是生][美人鱼][笑与泪][梦][美][火书][废墟之间][梦幻] .... [昔与今][灵魂啊,求你怜悯][寡母与孤儿][世代与民族][美神宝座前] .... [睿智来访][一位朋友的轶事][现实与幻想之间][致我的穷朋友] .... [田野上的哭声][茅屋与宫殿][两个婴儿][在日光之下][幻想女王] .... [致非难者][爱情秘语][罪犯][情侣][幸福之家][过去的城][相会] .... [胸中的隐秘][盲目力量][两种死][我的朋友][情话][哑畜生][我的生日] .... [灵魂谈心][风啊][情郎归来][永别][组歌][诗人之声][结束语][暴风集] .... [掘墓人][奴隶主义][被囚禁的君王][庙门上][神女] .... [珍趣集][先行者][疯子][流浪][集外集] 写了这么多,有追加的分?呵呵、

纪伯伦生命的最后几年

介绍一下纪伯伦的作品

《先知》

我喜欢

很美

爱的认知

惟在分别之际才显得深沉

纪伯伦生命的最后几年

幸福之歌 纪伯伦的评价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是黎巴嫩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和画家,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叙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散文诗的主要奠基者,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纪伯伦18岁起开始其文学生涯,其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两个时期:前期以小说为主,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后期则转向散文和散文诗的写作,大都用英文写成,然后再译成阿拉伯文,所以他的两卷本的《全集》,第一卷称“原文卷”,第二卷称“译文卷”。“原文卷”包括8部作品,即《音乐短章》(1903)、《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1908)、《被折断的翅膀》(1911)、《泪 与笑》(1913)、《行列圣歌》(1918)《暴风集》(1920)《珍趣篇》(1923);“译文卷”也包括8部作品,即《疯人》(1918)、《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子耶稣》(1928)、《大地诸神》(1931)《流浪者》(1932)《先知园》(1933)。实际上,纪伯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独幕剧《国王和牧羊人》,但未收入全集,而是附在《努埃曼全集》第三卷中发表的。 纪伯伦的创作前期,主要是从事小说的创作。他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和中篇小说《被折断的翅膀》。前一部短篇小说集包括3个短篇小说:《世纪的灰和永恒的火》、《玛尔塔·巴尼娅》和《狂人约那》。这部短篇小说集矛头直指那些封建教权势力,抨击了封建暴政的可恶,谴责了屈从的可耻,歌颂了抗争的可贵。后一部短篇小说集包括4个短篇:《瓦丽黛·哈尼》、《坟墓里的吼声》、《新婚的床》和《叛教者哈利勒》。它发出了苦难深重的阿拉伯人民的呼声。由于这些短篇小说歌颂了叛逆和反抗,纪伯伦被教会开除教籍并被土耳其当局驱逐出黎巴嫩。 纪伯伦创作的后期,主要是进行散文和散文诗的创作。纪伯伦转入散文诗的创作后,从1913年起,用阿拉伯文发表了《泪与笑》、《行列圣歌》、《暴风集》、《珍趣篇》等散文诗集。在这些作品中,表现了他对爱与美的渴望,也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谴责了西方的文明等。1918年起,开始用英文写作,接连发表了好几部散文诗集,如《疯人》、《先驱者》、《先知》、《沙与沫》、《流浪者》、《先知园》等。这些作品表现了他深邃的哲理思想和巨大的讽刺才能。

纪伯伦生命的最后几年

关于纪伯伦的诗集《先知》

是散文诗。 《先知》中的28章散文诗是一个整体的结构:以《船的到来》开篇,至《拔锚启航》收尾,中间是一系列篇章——《爱》、《婚姻》、《孩子》……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自然而又层次分明地从一个主题转换到另一个主题,形成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据说纪伯伦非常崇尚公元10世纪阿拉伯诗人穆泰纳比在诗歌结构上的“整一”。这种“整一”的诗歌结构形式不仅使得他的一系列思想得到贯彻执行,而且又达成了他哲理音调的一致性。
在《先知》里,纪伯伦除了大量运用传统的比喻手法外,还大量借鉴了西方诗歌中的梦幻和象征手法;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交替运用中,既树立了新鲜活泼的艺术形象,又蕴含着深沉的哲理,一个“预言者”,一个名叫阿尔美差的女子,她从圣殿里出来,实际上充当了一个“导演”的角色;而在阿法利斯城中等候了十二年的亚墨斯达法则是《先知》中的真正“主角”。亚墨斯达法就是纪伯伦讲述真理的“嘴巴”:纪伯伦通过他取得了“合法”的身份进行发言。《爱》等26个方面,可以说是《先知》的主体,也是其精髓的在。亚墨斯达法对那些提问的作的一系列回答,充分显示出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深度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饱经沧桑的纪伯伦,他的创作总是发自内心,于平静中流露着悲凉;他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和感情为语言涂上了一层强烈的主观色彩。正因为如此,他并不注重对生活的形象再现,而是倾向于向读者倾吐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感受和理解。这可以从他的另一部著作《沙与沫》中一句话得到理解:“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
——亚墨斯达法在公开他的思想之前,于《船的到来》结尾处说:“阿法利斯的民众啊,除了那现时在供销社们的灵魂里鼓荡的之外,我还能说什么呢?”
他在《婚姻》中讲道:“你们一块儿出世,也要永远合一/在死的白翼隔绝你们的岁月的时候,你们也要合一。/噫,连在寂寞地忆想上帝之时,你们也要合一。/不过在你们合一之中,要有间隙。/让天风在你们中间舞荡。”这与歌德“是一个生命的本体,/在自己内部分离?/还是两者相互选择,/被人看成为一体?”(《二裂叶银杏》中句),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在《孩子》中谈到:“你们的孩子,却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诗中充满着尊重、宽仁和容涵。再如,“在工作中爱了生命,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工作》)“当你在城里盖一所房子之前,先在野外用你的想象盖一座凉亭。”(《居室》)
纪伯伦散文诗的魅力正在于他近乎神性的哲理。哲理没有损害他的诗歌,因为他的哲理,他的诗歌才得以在精神和艺术上产生超拔。特别是情境的设置,让我们首先预付了悲壮。在《先知》的结尾,我们看到:船拔锚启航,亚墨斯达法弃岸登船,向东驶行,大众都星散了,爱尔美差仍独自站在海岸上,在她的心中,忆念着亚墨斯达法所说的:“一会儿的工夫,在风中休息片刻,另一个妇人又要孕怀着我。”

纪伯伦的《花之歌》最后一句说的哲理指什么???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纪伯伦的<<雨之歌>>中的最后一段,如何人理解?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此句教师稍作点拨:“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是在说明自然界中雨水的形成的循环过程(海水被蒸发成水汽,一部分水汽到了一定的饱和度就形成降雨,这雨滋润了万物)这如同生活,爱情,也同样会充满叹息、泪水、微笑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 原来,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存在,有了他们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他们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 也是因为人的存在,雨才获得了一种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平日常常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一个深邃的精神的世界。 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正如爱情在人类世界中意味着一个循环,它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纪伯伦散文诗中的世界总处在运动之中,叹息、泪水和微笑只是人类世界运动过程的诸面,而自然,乃是人类世界的一面运动着的镜子

名人传中三位名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做了什么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贝多芬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表现了他们坚韧不拔、有毅力、倔强的精神
请采纳,谢谢

纪伯伦于何时逝世?

晚年的纪伯伦身体很不好,但他依然坚持着写作,与死神的争夺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1931年4月10日,纪伯伦因肺病而去世。按照他的遗愿,人们把他运回祖国,安葬在他的故乡。
这位伟大的诗人哲学家便这样孤单地去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的富含哲理的诗篇,却让人感觉到他永远生活在我们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