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唐老师说:我能带状元学校的状元班,凭这几点,绝不吹牛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是老师讲课的一个前提和保证,如果孩子们都可以极大的提高老师的讲课的效率,提升孩子学习的结果,所以老师的掌控在孩子的纪律上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今天就讲了一些特级教师的压箱底的秘籍,做到这9个方面,可以让孩子每个都认真听讲。
【1】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
如果铃声响起来,教室里的多数人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你就不要发脾气,而静静地观察每一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要灵活,要有神,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都会安静下来,这个时候你一定要给予那些孩子一个满意的表情,表扬表现好的人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同学坐的非常端正,如果还有一些人在说话时的打闹,则用一种期待或者是严厉的目光盯住他,没有效果,点名某一排某一组合,某一个人仍然在影响大家上课,最好是直接讲出他的名字,再无效就迅速的走到他的面前,请他们站起来严肃,但措辞文明的告诉他,之所以能站起来,是因为他们在课堂上思考的具体影响别人学习。必要的时候请他们把名字写在黑板上。我们不要指责,也不要挖苦,特别是一些高年级的孩子,他们会知道老师这样做这样说的意思这样就给他立一个下马威,也叫杀鸡敬猴,这样说可能有些不好听,但是这也是我们的目的,这一招肯定会有效
所以,千万不要管班级里怎么样,乱七八糟傻乎乎的走进教室,否则你很快的,就失去信心很难把课上下去。有些小朋友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的可爱,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动好学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的儿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要有强制性约束性,开始的时候就要和孩子约法三章,上课时候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怎么做违法了老师就要去处罚你。
【2】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
我们要走进课堂,就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上,我们需要把90%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眼睛表达自己的不满生气和愤怒。尽量不要吼叫训斥,这个偶尔为之,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魂不守舍好动好说的角色,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说读书读单词表演到黑板上默念等等,这叫以动制动最重要。是要不断鼓励,表扬提醒同学,该说话一定要简洁明了,不要婆婆妈妈的唠叨
【3】要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刚开始接手一个班的时候要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表扬的时候我们要指名道姓的表扬。儿子名道姓的批评提醒,有的时候效果会更好,所带的班级座次表依次写出来,上课时候在讲桌上,这样有助于记住学生的名称,尽快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及其家庭的情况,结合每个孩子来因材施教。
【4】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的变化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是短暂的,如果一个词是老师领读,第2次也是那么第3个就要请优秀的学生当回老师了,第1遍读课文是一起读,第2遍第3遍最好是自由度,或者是由同学同桌之间相互的读,读书读词不要让孩子扯着嗓子读,如果要求全班同学一起读单词,能不能声音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那也是非常有趣很有意境的一件事情
【5】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
如果你在合适的适当的时机,不经意的说出了某一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或者是直接蹭到了一个表现,他不仅会感到吃惊,而且会受到鼓舞,也会特别有信心,表扬一定要识字,不要空泛,你做作业总是那么仔细,很少有错误,你回答这个问题不但对而且口齿清晰,这样说就非常的具体。
【6】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
老师讲的故事学生会终身不忘忘不了的故事就忘不了你这个老师,讲故事特别能让调皮的孩子亲近你,好学好动的学生拉着你讲故事的时候,你不妨趁机给他提要求,更不要批评她,否则她会很难堪,你可以这样说,没想到你喜欢听我讲故事以后肯定有机会要利用这个机会和他们进行交流。
【7】当面道歉
如果你犯了错误,比如说你问题处理不当,说话欠妥,甚至体罚的学生,一定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认错,向学生道歉,老师向学生认错道歉,错误就成了一种教育资源。
【8】提醒
讲到了重点部分或者讲到关键场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组织教学,给不注意听讲的人提个醒,否则学生那些慢慢的不爱学习的队伍会不断的壮大。
【9】不可偏爱
品学兼优的孩子谁都会喜欢,但是不能让学生看起来老师的偏爱,偏爱是老师的大忌,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长了就会感受到每个孩子都有他可爱的地方,就是长得丑的学生慢慢也会看顺眼,更应该关心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慢慢的也会看顺眼,学会赏识他,让学生感到你的嗓子的办法很简单,主动和他说话,换句话他们某一方面的长处拍拍他们的肩膀,和他们一起玩耍,比如说掰掰手腕,请他们替老师做点事,比如说作业本如果扳手腕,你叫个学生,而且让学生赢一次,他一定会兴高采烈的说,哇,我比老师厉害了。
其实孩子家长放到我们手边,放到我们身边,身上是对我们非常的放心的,所以这个基础之上,我们一定要将我们的准确的用心放在孩子的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