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老二以后,从和平到战争
自从生了老二后,一开始一家三口围在老二小床边,其乐融融地看这老二喝奶,玩脚丫,老大也学着我们用玩具逗着老二咯咯笑。
随着老二长大,开始会爬,会走,有了参与意识和主权意识,我家老大开始爱哭起来,老大一哭,老二也常跟着哭得厉害。
我寻思着老大哭吧还情有可原,原来啥都是老大的,自从老二出现,大家对老大的关注少了些,自然会不爽啦。但是每次老大哭完,就会听到老二跟着嗷嗷地哭,也摸不准到底是咋回事?
其实宝宝哭闹是一种正常现象,即使是身体完全健康的新生儿每天哭闹的时间也会有1~3个小时。因为这么小的宝宝什么也干不了,完全依赖别人给他们提供食物、温暖和安抚,哭是宝宝表达自己需要的一种方式。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慢慢学会用其他方式(比如用眼神、微笑或发出声音)和大人交流后,用哭闹来表达需求的次数自然就会减少。不过在此之前,对于宝爸宝妈来说,要想知道宝宝哭闹的具体原因,的确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才能掌握要领。
但是咱谁是,咱是俩娃的妈,因此,感觉对娃早已探索完毕,目前剩下的就是:她一个眼神,我就应该知道她为啥,她想干啥。总不能白白养过两个呀,好歹咱也是熟练工。
9个宝宝常见的哭闹原因经过家里两个孩子的锤炼,我总结出了9个宝宝常见的哭闹原因:
1. 宝宝饿了。
2. 宝宝需要换衣服或换尿布。
3. 宝宝感到太热或太冷。
4. 宝宝想要你抱。
5. 宝宝要睡觉。
6. 宝宝身体不舒服。
7. 老大偷偷揍老二了。
8. 老二又抢了老大的东西了。
9.求关注了!
针对前几个问题,宝爸宝妈平时多注意就好,但是第九个,关于老大和老二的关系,做家长的真要费一番心思了。
不过倒是可以讲讲我摸索的处理办法,供有需要的宝爸宝妈们借鉴,先回放几个我家的场景:
场景重现和爸爸一起玩
姐姐和爸爸玩,一般来说不管玩什么游戏最后都以生气为结局。为啥?姐姐想赢怕输,思想负担特重。一输了就不高兴。一般玩了几次爸爸就不想玩了,老得保证女儿赢,咱家爸爸的“胜负”心受不了(话说咱家爸爸是老三,性格特点另有洞天)。
妹妹就圆滑多了。比如玩跑步比赛。爸爸和妹妹一起跑。爸爸故意跑得慢,妹妹先到终点,狂呼:“我赢了我赢了我赢了!”如此这般。爸爸觉得玩的差不多了。还没发话,妹妹马上说:“爸爸,再玩一次,这次你一定能赢!”于是下一次爸爸还故意跑得慢,没想到妹妹跑得更慢,磨磨蹭蹭让爸爸先到了终点,欢呼:“爸爸,你看你赢了吧!我说你一定这次能赢!!”爸爸志得意满:“爸爸赢了!”妹妹立马告诉:“我是让你的~~但是好吧,你也赢了一次。你看,咱们继续玩吧。”于是爸爸有动力继续玩了。
两人一起的活动
比如妈妈安排两个孩子做家务。“宝贝们,谁能帮妈妈做些事情?”姐姐摆出一副苦相“又要做家务??”妹妹立马举手高声应和:“我!我能帮妈妈!”妈妈发话:“两个孩子都得去,把地上的玩具收拾整齐”三分钟以后,妹妹就会走过来:“好累啊~~我真的累了~~”然后扑通一下呈大字倒在地上。姐姐默默地继续认真收拾。妹妹继续在地上躺着望天。半小时后,妈妈一看,哇!姐姐太能干了,把摊满地的玩具都归回原处,分好类。妈妈表扬:“姐姐真是太棒了!是好宝宝!”妹妹爬起来装傻充愣:“我也帮妈妈干了,我也是好宝宝~~”姐姐马上指出:“她就到屋里逛了一圈什么也没干就走了!”妈妈点头表示知道,妹妹眼珠一转,马上说:“除了干活,其他方面我都是好宝宝! ”好吧,自我肯定能力真的超强。
邀功
通常姐姐做了事情,胜利的果实妹妹都替两人主动争取。“妈妈,我们做完事了,可不可以看一集电视?”妈妈同意了。一集看完了。姐姐妹妹都想再看,可是姐姐从来不问,撺掇妹妹问。妹妹每次都当仁不让:“妈妈,可不可再看一集?”妈妈回答:“不可以。”妹妹说:“什么?可以??”妈妈说:“不~可以~”妹妹转头跑到姐姐那里:“姐姐,妈妈说可以~”妈妈要是再质问,妹妹就会说:“没听见你说前面的,只听见了可以两个字。”关键是,妹妹每天都会重复这样的戏码,不知疲倦……
小机灵鬼的装傻
妹妹装傻,虽然才三岁,俨然已经超过爸爸和妈妈。比如妈妈批评妹妹:”好孩子还能怎样怎样怎样吗??”妹妹淡定回答:“能啊!”妈妈反问妹妹:”你这样这样这样做对吗?“妹妹继续淡定:”对啊。”同样的话如果放在姐姐身上,那必然是心灵震颤,或默然不语,或低头洒泪。可是妹妹,举重若轻,毫无反应啊。
哭声响起时这个时候,做为亲孩子的亲爹亲妈,实在是手心手背都是肉,看他们为了一张小纸片,一个小游戏争得涕泪横流时,一开始我们实在是左右为难,手足无措,劝也劝不住,打也打不得,很无可奈何。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总结了几个非常见效的招数:
Step1:表明已经了解孩子们对彼此的愤怒。
例如,对正在争执的两个孩子说:“孩子,听起来你们在闹意见啊”。
Step2:认真倾听每个孩子的解释,跟孩子确认自己对争端的理解是否正确。
比如,在听孩子讲完后,概括出自己的理解“那么,你是想用它来装饰动物园”“你看到他玩儿的时候,也想加入起来一起玩”,要领是,仅仅确认自己对事态的理解,不要做评判。
Step3:表示出对问题困难程度的认可。
比如,对他们说:“我知道了,嗯,这个问题有点棘手呢。你们两个都想在同一时间玩同一个玩具”但不要代替他们做决定。
Step4:表达对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信任,鼓励他们找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比如,对孩子说:“我相信你们两个一定能好好相处的,找到一个让你们都感觉公平的法子。”
Step5:离开冲突现场。
例如“你们想办法吧,我去看报纸了”,让孩子自行解决问题。
老大忠老二奸是有缘由的“老大忠(傻),老二奸”是句几千年来民间流行的、大家都认可的一句戏言。Google一下,有不少人对这种论点表示赞同,或者对身边的多子女有类似观察。据说东方家庭尤其明显。老大背负期望最高,责任最大,父母投入精力教导最多,往往会“教育过度”,“关爱过度”,以至于老大常常比较早熟、老实,但也偏胆小,偏谨慎,思维比较直来直去。老二呢,一生下来就面临和个头智力高一块的老大的竞争,玩具要争,空间要争,机会要争,所以胆子偏大,有闯劲儿,很有生存的办法,具体表现是常常很会察言观色,懂得妥协和想办法达到目的。
虽然说有了两个孩子以后我的“麻烦”多了,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了,说起来还是感觉蛮有成就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