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健康
惠民保迎来3.0时代200余款产品总人次达1.4亿
凭借门槛低、覆盖面广的特点,惠民宝在这两年成为现象级产品。 尽管惠民保险的保障范围逐年扩大,参保率逐年提高,但市场对于惠民保险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却充满了不同的情绪。 6月15日,中再人寿与麦信健康联合发布《中国惠民保险业务发展与展望系列研究报告——2022惠民保险可持续发展趋势洞察》(以下简称《研究报告》)。 ,由于惠民保险对不同年龄段采取统一费率,将患有重大疾病的人群纳入保险范围带来了风险的不确定性。 同时,理赔和参保数据的两极分化,让市场对当下火爆的惠民宝产品有了更多思考。
《研报》指出,历经1.0时代和2.0时代,惠民宝迎来3.0时代。 惠民宝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从扩张向提质进化,多路径重塑市场定位,开拓健康险市场空间,包括科学合理的产品形态设计、惠民宝目录机制和方法论的建立、打通医保商保数据壁垒等。
200余款产品累计保障1.4亿人
自2015年深圳率先推出“大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以来,2020-2021年是惠民保险快速发展的两年。 以其低门槛、低保费、高保额,参保人数和保费规模成倍增长。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21年底,“惠民宝”共有202款产品上市,涉及27个省、直辖市和110个城市。 参保总人数达到1.4亿人,保费总收入超过140亿元。
《研报》显示,2021年上市有效产品多达94款,累计参保人数10117万人,较2020年的4011万人大幅增加,增长率达152% .
加上参与者增加等特点,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整体保险参与率为6%。 在保持上市产品快速增长的同时,2021年推出的项目投保率为9.1%,较2020年整体投保率4.2%提升4.9个百分点。其中,投保项目投保率惠民宝产品在浙江省名列前茅。 也就是说,项目的整体质量在数量增加的同时也有所提高。
在保障群体方面,惠民保险的出现有效拓展了对非高净值人群的保障。 《研究报告》根据各地惠民宝人群年龄结构汇总统计,60岁以上人群总体占比约为35%。 有偿保险模式,以某市惠民保险为例,患病人数占参保总人数的14%。 惠民保险的出现,有效实现了对老年人口保障范围的扩大,实现了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有力补充。
然而,在惠民宝展现出卓越与活力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惠民宝市场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同地区的惠民宝产品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差异。 《研报》显示,在保险参与率方面,产品集中在低保险参与率(低于5%)和高保险参与率(大于30%)区间。 在理赔方面,部分产品赔付率极低,被保险人获得感低。 例如,某市惠民保险上半年保费收入还不到20%; 而有些产品面临丢失的风险。
如何打破“死亡螺旋”的魔咒?
2021年,随着50余款惠民宝产品进入续保阶段,保险公司纷纷“出台”,通过开放原有疾病、扩大保障范围、降低免赔额、提高赔付比例等方式升级产品。
惠民宝这一可保可赔的高风险产品,在给保险公司带来大额保费的同时,也需要各方关注业务的风险点。 只有健康的良性循环,才有利于民宝的活力。 持续很长时间。 《研报》认为,从逻辑上看,惠民保险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可持续融资和可持续支付。 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具体来说,融资方需要尽可能解决提高参保和续保的问题,保持较高的参保率。 《研究报告》认为,产品价格、政府参与、客户体验是影响保险参与的关键因素; 支付什么(明确支付范围)、支付多少(控制支付价格)、如何支付(控制支付流程)是影响医院保障责任精细化管理的三大关键因素.
比如2020-2021年的扩覆盖和涨价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当覆盖和价格进一步提升的时候,扩覆盖带来的边际效应明显递减。 根据产品推出后的参保金额,发现一般的参保率并不高。
据此,《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受益保险产品的基本框架包括内/外医疗保险责任、院外自付特殊药品责任、重大疾病和既往疾病差异化赔偿。 , 和部分地区设置的一些差异化负债进行了对比。 完善,如果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如果不能进一步扩大参保率,成本会进一步增加,价格会进一步上涨,这意味着该产品对健康人群的吸引力降低,不利于保险参与率提高。
“保险覆盖率可能是制约惠民保险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惠民保险的持续经营,很容易引发‘死亡螺旋’问题,这将加速惠民保险风险主体的变化。以及最后的破裂。” 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谢远涛说。
《研究报告》显示,从可持续融资角度看,政府参与是参与率的有力保障。 对于政府参与的产品,显然政府参与程度越深,保险参与率越高,纯商业经营产品的保险参与率很难超过10%。
“一城多险”问题也在影响着惠民宝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多险”是指在一个城市以惠民宝名义推出多款保险产品。 《研究报告》认为,在某地区推出政府引导版惠民宝后,另一种没有政府引导的纯商业“惠民宝”仍在推广销售,让公众难以准确分辨哪个版本是政府——引导 纯商业版占政府引导版的流量。
在支付可持续性方面,《研报》指出,目前惠民保险的赔付情况表明,医院自付费用的责任赔付风险正在逐步扩大。 它并没有完全用在大病、大病的报销上,而是用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医疗项目上。 这不符合惠民宝的基本定位。
此外,对于赔付率而言,赔付率的高低是衡量保险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短期健康险本身就是一种面临大量逆向选择的险种。与其他人身险产品相比,短期健康险尤其是医疗费用险的赔付率相对较高,甚至有公司认为损失率超过100%。”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研究员张俊彦表示,如果某项业务长期亏损率过高,导致经营亏损,产品研发就会失去可持续性。
惠民宝可持续发展需要多维度“助力”
惠民保险一方面填补了商业健康险与基本医疗险脱钩的空白,另一方面也突破了传统保险产品在人群覆盖面的短板。 《研报》指出,惠民险与其他商业健康险的一个显着区别在于,拓宽了产品保障范围宝宝健康医疗保险,将老年人和已有疾病人群纳入其中,从普惠角度解决了错配问题。 年龄可保,价格亲民,真正普惠。
针对惠民宝的未来发展,《调研报告》提出六点建议,包括:明确惠民宝定位、科学合理设计产品形态、建立惠民宝目录机制和方法论、打通医保数据互联互通等。与商业保险互通,以惠民保险为基础,通过产融合作、产品创新和保障拓展,探索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机遇。
从惠民宝产品设计方面,《调研报告》认为,应从产品设计的角度予以重视和加强。 产品问题,优化产品设计; 同时,积极拥抱产业融合,从产品设计角度加强保险与医药产业的对接,为惠民保险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商业医疗保险可以通过商业保险目录的合理制定,提高基金的支付效率,实现以有限的资金支付更多更好的健康需求。 《研究报告》认为,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机制为借鉴,以惠民为契机,探索商业保险目录的理论、应用和运行机制。
“商业保险目录清晰,定价和经营风险将更加可控。”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朱俊生表示,支持制定商业保险“三目录”,可以借鉴重大疾病定义的经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适当扩大医保甲乙类目录,运用卫生技术评估等技术,加快制定“丙类目录”的商业保险。 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纳入健康保险保障范围。
惠民宝作为高频医保,无论是在高效承保理赔宝宝健康医疗保险,还是精准控费、成本测算、风险管控等方面,都对医保与商保数据的打通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因此,《研报》认为,政府部门加强对惠民宝业务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刻不容缓。 一是规范数据采集和应用,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存储、接口连接等; 二是规范互联互通主体。三是提高医保数据开放性,通过保险科技应用促进有序互联共享。
从行业角度来看,朱俊生表示,推动医保数据向商业保险机构开放,建议借鉴发达国家公共医保数据开放的经验,通过大数据立法促进数据流通,推进医疗数据标准化建设,建立医保数据和商业保险数据。 共享机制。
惠民宝打破了以往保险公司“单打独斗”的发展局面,吸引了政府、各TPA公司、医药行业等跨行业的参与。 《研报》还指出,惠民宝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各自资源禀赋,在惠民宝开展创新产业融合合作,为未来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新机遇。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