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健康
宝宝健康 浙大妇院新生儿科“大管家”的滕燕萍
想象一下,如果在你面前是一个出生体重不到1500g,手臂只有成人手指那么细,小小的身体蜷缩在一起的极度早产婴儿。 苦恼的同时,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
如何对待和呵护这个脆弱的小生命?
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滕艳萍几乎每天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1996年入院,2008年进入新生儿科,与这些可爱的宝宝日日夜夜相处了15年。 许多被她哺育过的早产儿如今都健康成长; 而她也在多年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在组织管理和专利发明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和'发明家'。
新生儿治疗时间长,动静脉血管细,肉眼不易看到; 但极早产儿动脉采血次数多,静脉用药时间长,动静脉通路是极早产儿的生命线。
为提高“一次性”动静脉穿刺率,减少医疗带来的不良刺激,滕艳萍潜心研究宝宝健康,采用“头灯”血管成像后目视穿刺的方法,可使一次性动脉穿刺成功率达93.04%。 其中,调零穿刺成功率(一次)提升29.17%,穿刺时间缩短38.12%,有效降低穿刺针在血液中反复调整对局部血管组织的损伤血管,减少侵入性操作引起的疼痛刺激。
这种可视化穿刺操作方法方便,可减轻护士的穿刺压力,提高幸福指数。 扩大到外周静脉穿刺,效果也很明显。 现在,滕艳平的经验已经推广到产科、检验科和多家医院,并得到了很好的反馈。
除了专利发明,作为新生儿科“首席管家”的滕艳萍,也将自己的存储技术发挥到了极致。
NICU内空间比较紧张,仪器设备较多,大大增加了医院的安全隐患。 在日常科室管理中,滕艳萍不断强化员工住院意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设计“立体监控库”和“一体化移动设备”,大大缓解空间不足。 ,使科室院内感染发生率一直保持在极低水平。
32段操作视频一目了然,让护士操作更加规范科学; 《新生儿标本保存要求》、《口服药物剂量及贮存方法》等20多项科室具体工作流程和要求,步骤清晰,细节到位; 271件固定资产清单管理准确清晰,定位摆放,取用方便,小到一张凳子宝宝健康,一个橡皮圈,都能快速搭配,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数字化管理方式,如设计 抢救单元配备7件套,三暖:产放床膜1个,水中沐浴1分钟,小床帽1个……
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管理,兼顾安全与效率,持续优化护理流程,把控关键环节。 30多名护士齐心协力,确保护理安全。
在守护早产儿病房的基础上,滕艳萍还参与创立了“母爱接力,不遗余力”的支线品牌。 母乳捐献量逐年增加,达到500万毫升,惠及4000余人,降低早产儿NEC发病率。 ,对缩短住院时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为有效缓解早产儿家长的后顾之忧,我们牵头开发了家长手机远程探视服务,提高了早产儿家长的满意度。
在护理系的指导下,滕艳萍筹建了浙江省第一家早产儿家庭护理中心。 梳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人员培训和考核,参与建设“早产儿出院前病房家庭参与式护理中心”。 质量评价体系》和《健康教育手册》的编写,助力医院面向家庭的早产儿关爱中心的开通。如今,早产儿关爱中心已经在医护楼正常运行。滕艳萍的心血付出,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提高了家庭照顾早产儿的能力,缩短了住院时间,造福了众多早产儿家庭。
为了给更多新生命带来希望,让早产儿健康成长,滕艳萍践行“浙江有好教育”的信念,让她的护理生活因爱而充满温暖。
制片人:孙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