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主要基于哪些考虑 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对于为何实施三孩政策,国家卫健委进行了回应,这是为了积极应对生育水平降低的风险,合理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人口问题,此外还分析了生育意愿降低的原因,那么,有哪些原因呢?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主要基于哪些考虑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的风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将之写入宪法确定为基本国策。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先后作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了积极成效。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在人口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积极回应社会期待,适时作出重大决策。
国家卫健委分析生育意愿降低原因
一是生育妇女规模减少,婚育年龄推迟
一方面,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规模不断下降。“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规模年均减少340万人,2020年同比减少366万人。
另一方面,婚育年龄推迟造成当期生育的妇女减少。2006—2016年,我国女性平均初婚、初育年龄分别从23.6岁、24.3岁推迟到26.3岁和26.9岁,20—34岁女性在婚比例从75.0%下降到67.3%。
此外,全国结婚登记人数连续7年下降,从2013年的1347万对下降至2020年的813万对,减少40%。其中,初婚登记人数从2386万人下降至1399万人,减少41%。
二是群众生育意愿降低
目前,我国“90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仅为1.66个,比“80后”低10%。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显示,有生育二孩及以上打算的妇女,仅不足半数实现了再生育。教育、住房、就业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成为影响家庭生育抉择的关键。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相当比例的家庭想生不敢生,排名前三的原因是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和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调查显示,因为“经济负担重”的占75.1%,“没人带孩子”的占51.3%,女职工生育后工资待遇下降的有34.3%,其中降幅超过一半的达42.9%。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国际多项调查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多个国家和地区生育水平下降。受疫情影响,年轻群体就业、收入状况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婚育安排进一步延后或取消。
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与2019年同期比较下降幅度较大,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一定关系。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
相关文章
-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会有什么影响
- 三孩生育政策什么时候放开
- 二胎政策实施,再生育有哪些临床问题呢?
- 三孩政策的前瞻性在哪
- 三孩政策需要怎样的配套支持措施
- 2017年计划生育新政策
- 2019匈牙利生育政策
- 5月31日后均可生育三孩
-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生二胎 如果放开生育政策你还会生吗?
- 古代有计划生育政策吗
- 建议赋予单身女性实施辅助生育技术权利是怎么回事
- 育儿议题:拆解德国优渥生育政策
- 实施孕期胎教的几大原则
- 生育“二宝”请谨慎排查肾脏隐患
- 生育一孩妇女就业几率下降约6.6%
- 生育二孩妇女年龄大概是多大
- 生育保险可以续交吗
- 生育保险和医保合并灵活就业人员会增加生育保险费用吗
- 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