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父母的“隐形陪伴”真的有用吗?无效沟通等于低质量陪伴

2019-11-28 02:26:02孕产
暑假结束,新学年伊始,不少学校也是给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最近在一所小学里面当老师的闺蜜也给我们分享了他们学校的一个开学环节,关于孩子分享新学年愿望,故事的开头充满各种美好的愿景,但结果却让我们感叹不已。原本是一件开心的事,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对对新学期的期盼。

暑假结束,新学年伊始,不少学校也是给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最近在一所小学里面当老师的闺蜜也给我们分享了他们学校的一个开学环节,关于孩子分享新学年愿望,故事的开头充满各种美好的愿景,但结果却让我们感叹不已。

原本是一件开心的事,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对对新学期的期盼。然而,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个孩子小声地说“我希望爸爸能少玩手机,希望妈妈多跟我做游戏……”,引发了其他同学的同感,瞬间孩子们的心情都有些低落了。

确实当下的环境之下,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很多家长也愿意在孩子身上花更多的时间陪伴,然而陪伴就仅仅是陪在孩子身边这么简单吗?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在家庭角色中,“隐形父母”时常有之,就像那个希望爸爸戒掉玩手机的孩子一样,很多父母也在“隐形陪伴”之中。

一、父母的哪些行为是“隐形陪伴”?

1、虽然陪伴但是却在做其他事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不少年轻的家长也成了“手机控”,一边“陪”孩子,一边玩手机似乎成为不少人的标配,他们把陪同等同于陪伴。看似有家长朝夕相伴或是陪伴时间不少,但由于缺乏互动,其实对于孩子而言还不如没有。

2.与孩子缺少沟通

高质量的陪伴,不单单事在孩子身边,而是与孩子有深入的沟通,做到内心的互动。父母只有仔细的观察观察,多与孩子沟通,才能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渴望,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而不是对孩子“颁发”命令。

3.没有良好的心态和耐心

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难免有些小错误,家长要保持好的心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如果孩子一犯错,家长就发怒打骂,除了伤害孩子,就是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的好处。这种陪伴对孩子而言还不如不要。

陪孩子成长,这是每一个为人父母的责任,也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没时间、工作忙……”等理由都不应该成为不“陪孩子”的理由。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关乎着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如果父母一直做孩子成长期间的“隐形人”,对孩子的也会产生很多的影响。

二、这会让孩子产生哪些心理想法?

1.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

当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一直自顾自地处理其他事情时,就不能及时地与孩子互动,多次下来,孩子会产生“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的心理”,孩子会产生自我的怀疑,导致安全感的缺失,长此以往孩子怎么会有健康的心态呢?

2.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沟通时双向的互动,对于孩子与父母而言也是一样的,在多次主动后只收到父母的敷衍回答,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父母并不愿意与自己说话。此后,当孩子有了喜悦、悲伤都不会第一时间想到与父母分享了。

3.性格孤僻

孩子的社交是从家庭开始的,而与父母的相处过程就是孩子社交的第一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简单的小游戏,对孩子的眼神关注等小小动作,都是鼓励孩子踏出社交的小鼓励。一个长期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即使踏出他的小世界也没办法与人沟通相处的。

对于不少职场上的爸爸妈妈而言,经历了一天的辛苦和忙碌,难免会有些疲乏。但是对于孩子而言,一整天没见到爸爸妈妈,他们的内心也会会很想念,有很多话想想要跟父母分享。亲子互动式家庭教育的重点,家长应该克服多种困难,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三、如何做到高质量陪伴

1.多与孩子互动沟通

父母与孩子之间如果缺乏沟通,就会导致孩子在父母面前的手足无措,无法表达。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及时与孩子沟通、分享,鼓励孩子分享学校生活,帮孩子分析;或者主动与孩子分享自己工作过程中的故事等等都是不错的互动话题。

虽然,孩子未必能够认识到你的工作,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会有参与感,觉得自己与父母的距离又靠近了一点。在这种心态的促使下,孩子会更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小故事。

2.与孩子一起“工作”

对于不少家长而言,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原因就是工作的忙碌,除了职场工作还有源源不断的家务劳动工作。但其实,即使再忙的工作,只要合理运用,与孩子一起“工作”也能够很好地实现陪伴。

比如做家务时,邀请孩子一起参加,让孩子感觉到的时“被需要的”。又或者当孩子完成作业时,跟孩子一起处理书面文书工作,“宝贝,你做作业,爸爸处理工作,一会看我们谁先完成。”跟孩子做好沟通,而不是以一句“不要打扰爸爸”来打发孩子。

在这种相处模式下,不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身边,也又可能让他吸收父母做事时的状态,实现了对孩子的陪伴的同时,也不会耽误工作,岂不是一举多得?

3.不论多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共同“游戏”

当父母陪孩子玩耍时,孩子就能学会如何与人合作玩耍。给孩子设定游戏时间,不是说让父母给孩子一台手机玩玩游戏,而是让孩子在与父母的游戏过程中, 学会合作、竞争等精神。当父母不能陪伴孩子时,孩子也可以独自玩耍,这才是真正属于孩子的陪伴。

有一档《少年说》的节目,节目中有一期就是一个男孩上天台吐槽自己的爸爸妈妈爱玩手机,孩子虽然开玩笑地说 “小时候一直以为手机才是父母的孩子……”这个画面我至今记忆犹深。

隐形的陪伴,会让亲子关系越走越远,假如有一天,你的孩子也问你“爱他还是爱手机?”你愿意吗?为了我们的孩子,放下一切“隐形”吧!

如何做到高质量陪伴,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健康成长,你又什么独特的见解呢?不妨留言与我们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