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男孩哭诉:“我的东西凭什么要分享?”有关分享,6大误区不要踩

2019-11-27 11:00:05孕产
我是九妈,专注分享育儿、家教、教育理念和方法。关注我,与孩子一同成长。难得周末有空和老公一起小区溜娃,一转弯就碰上一群带孩子的妈妈、奶奶聚众聊天,推车里的娃看到这么多小朋友,一下子眼睛都发光了,小爪子一指,要求我们加入。

我是九妈,专注分享育儿、家教、教育理念和方法。关注我,与孩子一同成长。

难得周末有空和老公一起小区溜娃,一转弯就碰上一群带孩子的妈妈、奶奶聚众聊天,推车里的娃看到这么多小朋友,一下子眼睛都发光了,小爪子一指,要求我们加入。

放他下地板后,他“虎视眈眈”地看了一圈,突然,迈着不稳的步子,伸手就抢走了旁边小哥哥手里的小铲子,小哥哥对突然的“袭击”很不满,瘪起嘴巴。

我一看“不好”,又要赔礼道歉了,正准备开口,就听到男孩的奶奶说:“这是小弟弟,你不许哭,你更大,要懂得分享。“

不说还好,一说小男孩就大哭:“这是我的,我凭什么要分享?”我赶紧抱起闯祸还不自知的娃,不停地跟小男孩道歉,把他的玩具还给了他,才慢慢止住。但这时他奶奶不仅不来安慰,反而开始数落他“小气”、“自私”,“不是个男子汉”。

我很心疼又无奈,劝他奶奶孩子哭了就别说了,小男孩没错都是我儿子的错,玩具是他的,他不乐意给我儿子玩是他的权力,跟小气、自私无关,希望老人能听进去。

01

孩子们之间真正的分享,是什么样的?

记得小时候我有个特别喜欢的粉色娃娃,我不愿意跟任何人分享这份喜爱,每次家里来人我都把娃娃藏起来不让人看到。

后来,新搬来的邻居有个跟我一般大的女儿,一来二去我们就相熟了,小女孩之间的友谊总是升温的特别快,有一天,她来我家,我不由自主地就想把娃娃送到她的面前,跟她一起玩,邀请她跟我一起帮娃娃换装、梳头发。

那天下午我们玩的特别开心,我也发现了分享其实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所以,孩子之间的分享能让孩子更快乐,分享不能被强迫,不能有一方处在不情愿的心态下,是一种自发行为。

分享能让孩子感受到1+1>2的快乐,而不是像我开头案例的奶奶,强迫分享,不然就是孩子太“小气”、太“自私”,孩子心里委屈,又不会表达,只能放声大哭了。

02

家长们有哪些引导孩子学会分享的错误行为?

一、强迫分享

开头案例的“强迫分享”行为很像我们成人世界里的“道德绑架”,都非常惹人反感。

强迫孩子分享的家长,往往不顾孩子自身的情绪,就为了表现自家孩子“懂事”,维护大人的面子,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

孩子也许在想:既然分享是一件让我痛苦的事情,那我为什么要分享?这样的结果就与我们本来的目的背道而驰。

二、快吃,不然被妈妈(任何人)吃掉了

这是我婆婆以前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错在哪里呢?

本来是老人常用来催孩子快点吃饭的一句话,但这句话立意不对。经常唠叨着孩子要懂得分享,那为什么给妈妈(任何人)吃掉就不可以呢?

而且这句话把妈妈(任何人)变成了一个假想的敌人,也让孩子无意识感觉到吃他食物的就是敌人,这样还怎么教孩子分享?

三、孩子的吃穿住行,都是家庭里最好的资源

最典型的,就是食物最好的部分都优先供给孩子:火龙果只给孩子吃果心;一家人吃鱼,鱼肉大半都挑给孩子;冰箱里的菜都是孩子爱吃的,零食摆满一抽屉……

这样下去,孩子就是家里的“皇帝”,他不会懂得感恩,反而从小觉得自己就应该独享最好的那一份。

四、逗孩子分享,却又不接受

孩子吃的好好的,突然就说“来,给奶奶吃一口好吗”,等孩子真的拿了,又说“不要不要,我孙子真乖,奶奶不吃哈,都给你吃。”

这段对话是不是特别常见,在我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我也几乎每次都纠正老人:如果你说了要吃,孩子也给你了,你就要接住吃掉,别教孩子虚假的分享。

五、孩子不愿分享,就是“小气”、“自私”

替孩子们心疼三分钟,作为一个成年人,被人随意评价成“小气”、“自私”,可能会生气到冒烟,而孩子们没能力跟长辈去辩解,只能默默承受不该有的“标签”。

特别是当着很多人的面,因为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物品,就骂孩子“小气”、“自私”的。换位思考一下,你的手机、裙子、包包,愿意跟别人分享吗?我不愿意,而且这是我的权力。

六、大的要让着小的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很好,但是不能被定为一个超高的道德标准,说不愿谦让、不愿分享的孩子就是不懂事。

我有个弟弟,小时候遇事就怕大人说“让着弟弟”,不肯谦让的话,我就会被贴上“不懂事”的标签,是为大人所不齿。所以每次我都很委屈,我不愿意让,但也不愿意被说“不懂事”。

现在二胎家庭越来越多,“大的应该让着小的”这句伤害大娃的话,就不要再说了。

03

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分享的正确做法

分享教育其实不宜太早,3岁过了再开始,才是符合婴幼儿心理发育规律的。因为3岁以前的阶段,婴幼儿都在着重发展“自我”,在他们的世界里,不存在分享这个概念,因为什么都是“我的”,所以也很爱去抢别人东西。3岁以前的孩子不是不愿意分享,他们是不懂分享。

带孩子的家长最好不要做出类似上述6类的错误行为,同时应在教育分享这一美德时,要懂得以下几点:

※不要强迫分享,东西是孩子的,分享or不分享都是他的权力

2岁开始,孩子会有物权意识,这时候开始,家长要引导“我的”,“你的”这种概念,尊重孩子对自己物品的所有权,愿不愿意给别人,是他自己的权力。

分享其实是发自内心的自觉性行为,孩子只有通过分享获得快乐才愿意去分享,如果都是被迫的、痛苦的,那只会越来越讨厌分享。

※不要给孩子制造“假想敌”

很多家长喜欢恐吓孩子:你再不吃(喝),我就给某某吃(喝);你再不乖,妈妈就抱弟弟/妹妹不抱你;你再不走,玩具就被哥哥他们抢完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些话,但是无意识地向孩子灌输了一种思想:我的身边有很多抢我东西的“敌人”,我讨厌他们,我凭什么要分享东西给他们?

※不给孩子贵宾优待

很多家庭里,孩子永远享受最好的:水果吃最好吃的一块、衣鞋帽服都是挑最贵的牌子、玩具堆成山还源源不断地买回家、电视永远播放动画片、孩子生日豪华过,其他人生日全略过……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就被宠坏了,他不会懂得为别人考虑,更不会懂得分享,因为好东西从小就是他自己独享的。

生活的潜移默化是最有成效的教育,在家里请别给孩子贵宾优待: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吃,就算孩子爱吃也只能吃自己的一份;电视节目大家轮流看自己爱看的,而不是永远的少儿动画;家务人人分担,孩子也有一份;每个人的生日都要有仪式感;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也要带上孩子一起……坚持下去,孩子自然而然愿意和家人分享。

※当孩子主动分享给你,就大大方方接受

当孩子把他的食物、玩具递给你,那就大大方方接受,并向他表示感谢。不要向他索要了,他分享了,你却说是逗他玩的。

久而久之,他会以为所有人都不会真的要他的东西,分享也不会损失什么,但后来有一天,别人却真的吃掉了他爱的食物,那会让他难以接受、崩溃大哭。

※别在外人面前,给孩子贴“小气”、“自私”的标签

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只能说明他喜爱自己的东西,“自私”、“小气”这种评价会伤害孩子的本心。别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孩子会按照你对他的描述来成长。

我从小被家里人说是个害羞的孩子,后来我就真的成了一个很害羞的孩子,一直到长大,都很难改变自己。

你说孩子自私、小气,虽然只是开玩笑的,但不改变的话,可能一语成谶,而且,当评价孩子的时候,你要告诉他应该要怎么做,而不是只做评价,不给出实际行动方法。

※可以引导大的爱护小的,但不是让着小的

在一大一小的争夺战中,大人总是觉得心烦,扯过大孩子手里的东西塞给小的,美名其曰“大的要让小的”,这样是不公平的,大孩子受到伤害不愿分享,小孩子被宠着学不会分享。作为家长,多引导大孩子爱护小的就可以了,不要强制。

分享是一项美德,优秀的家长善于鼓励和引导,而不是强制、逼迫,分享的时候,孩子是愉悦、伤心还是气愤,要引导孩子主动说出来,多去观察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去理解孩子当时的情绪,分享教育时,要告诉他为什么分享,分享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不要走入上述误区。

本文由@九妈聊教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