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做到儿行千里母不忧
俗语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基本释义:子女出远门在外,做母亲的心里总是牵挂不已。儿子出门在外,做母亲的永远是最担心的那个。在儿子出门前,母亲都会把儿子所需要的一切姓李都给准备好,每次走的时候,母亲都会把姓李塞得满满的,生怕饿着冻着。
然而,这里也隐藏着“担忧”的木马程序,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想法清除这个木马程序,做到“儿行千里母不忧”。
未雨绸缪,假如“担忧”什么,提前规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送给孩子其需要的既有的东西,不如传授给孩子学习获取其所需要的这个东西的方法。
在我孩子留学之前,我也担忧:孩子去国外能否尽快适应当地的气候、饮食;能否听懂老师讲课内容等等。
正因这些担忧,我们明确告诉孩子,一定在国内认真学习语言,过了语言关后再出国。并且,孩子利用工作实习期间给同事做饭,学会了很多拿手菜。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孩子现在在国外生活已经一个月了,每次微信和电话,都是自信满满的正能量语言,不仅能无障碍地和别人交流也能听懂外文课,每逢节假日或是同学生日还能亲自掌勺,做出美味佳肴,收获厨艺一流的大家好评。
“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下半句是“母行千里儿不愁”,这两句话用两个人物的态度,衬托出母亲对子女的无私的爱,以及子女对母亲缺少的关心,充满了嘲讽意味。母爱是伟大的,她不图回报,只是默默地付出。而子女却把这一切当作理所应当,这就难免让人心酸不已了。
在我家,事实相反。由于我们提前做好了孩子在国外会遇到困难的防范措施,孩子就会很快适应当地生活,我们做父母的并不为儿担忧。
相反,有一天,孩子发来了一段段视频,并发了他看完视频后的感悟:
“看了这个视频我的理解是:和老人在一起生活时,偶尔会被老人的旧的小气的想法、精打细算或者不近人情的习惯而烦恼,甚至不快,但是他们活成这个样子说明他们平日里很孤独,有了戒备心理。
但后来刁难你,为难你,与你产生感情也会为你着想,或者即使表面看起来不好相处,实际信任你,挂念着你。他们会为小事、会为儿女子孙可以和别人翻脸变成倔老头子、老婆子,变得看起来不好相处。实际等离开老人,我们就会发现老人的心思很简单,也很孤独,平时有空多陪伴老人,去理解老人,因为长时间孤独寂寞而导致有些古怪的性格。”
看后我泪流满面,因为感动!
孩子已经很成熟了,我们已经不担忧他在异国的生活和学习,相反,他很牵挂84岁的奶奶,于是从海外给奶奶打来长途电话,嘘寒问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家长、老师都要努力帮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社会能力解释为:是一个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的行为的能力。
教会孩子掌握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也能做到“儿行千里母不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