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禁止孩子玩手机,关于手机那些你要知道的事

2019-11-15 10:26:04孕产
正逢暑假了,孩子们的节日也到了,天天对着精力旺盛的“熊孩子”,你是否也如同小姐妹一样,在被孩子弄得精疲力竭的时候,给孩子一部IPAD、手机,或是打开电视、电脑让孩子玩;以换得片刻的休息呢。

小姐妹好久没有聚了,周末拖家带口的约出来小聚。饭后闲聊时,小姐妹的孩子开始闹腾了。一会吵着要妈妈看自己,一会儿吵着要妈妈陪他玩。没办法好好聊聊天,小姐妹的表情已经烦躁不堪。但她还是温和的告诉孩子,让他自己玩会儿,妈妈等下再陪他玩。孩子不愿意一直闹。最终,小姐妹的耐性告罄,将自己的手机拿给孩子玩。

孩子拿到手机就瞬间安静了,熟练的打开手机应用,点开动画片刷了起来。期间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很是着迷。

正逢暑假了,孩子们的节日也到了,天天对着精力旺盛的“熊孩子”,你是否也如同小姐妹一样,在被孩子弄得精疲力竭的时候,给孩子一部IPAD、手机,或是打开电视、电脑让孩子玩;以换得片刻的休息呢?

手机成为哄娃神器

01触屏时代,可能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跌代超过以往的任何时期。现代社会,无论是手机、平板、各种操作屏幕,都已经采用了触屏技术。那什么是触屏技术呢?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触摸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输入方式,与传统的键盘和鼠标输入方式相比,触摸屏输入更直观。配合识别软件,触摸屏还可以实现手写输入。

简单来讲,就是只需要我们手指在屏幕上划拉几下,就能进行各种操作。

触屏时代下,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对只用手指划拉几下,就能操作的机器,充满了成就感和新奇感。数字时代,我们享受着它带来的便利:

出门没带现金,不用怕有支付APP

不想在家做饭, 有美食外卖APP;

不想去商超买买买,有商超APP;

辅导孩子作业,有学习类APP

……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APP办不到的。但数字时代也给我们的家庭教育衍生了很多问题。如孩子眼睛近视、沉迷网络游戏、偷偷背着父母充钱买游戏装备,打赏网红主播等等。

沉迷手机游戏,而忘记自身安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这些问题会让我们家长感到心惊和焦虑,但对于孩子来讲,触屏时代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这些,究竟还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我们慢慢来看。

02过度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智能设备,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现今社会手机、IPAD不仅牢牢掌控成年人的生活,还已渗透入孩子们的世界。在我们父母想喘口气时,它们已经成为哄娃神器,孩子的第二保姆。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公布了一组初步研究数据:每天用这类电子产品超过7小时的9至10岁儿童,大脑皮层有过早变薄的迹象。研究报告还显示,每天盯着屏幕超过两小时的孩子,语言和推理考试表现较差。

众所周知,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和处理感官信息的。大脑皮层变薄会有什么危害呢?

手机里面各种APP泛滥,如:游戏、小视频等。这些信息对大脑尚未发育齐全的孩子而言,无疑是过多的刺激,大脑皮层过早变薄会伤害到大脑的额叶。

额叶是大脑中控制思维功能、精神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的主要区域。而额叶所在的这个区域,也是语言的运动中枢,也叫布洛卡区。著名的法国医生布洛卡曾发现额叶区域受损伤的病人,会出现说话迟钝、费力,不能流畅连贯地进行语言表达。

过度使用手机会让脑部尚未发育齐全的孩子,大脑头皮层过早变薄

无独有偶英国华威大学的杰勒德·凯都博士也曾说,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美国硅谷的科技达人们在家庭教育中,有一条秘而不宣的共识,就是严格限制自己孩子使用智能设备的时间。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更是规定他的三个孩子,在14岁之前不许用手机。哪怕孩子因为同伴都有手机而闹了很久,也没有妥协。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只允许孩子在周末部分时间内玩手机,其他时间禁止使用手机;更不允许手机出现在餐桌上。

孩子长时间的使用手机等电子智能产品,不仅影响的大脑发育,破坏孩子的神经系统,还影响孩子感知真实的世界。

乔布斯不允许孩子玩手机,晚餐更是禁止手机上桌

03过度使用电子智能产品,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和思维模式。

注意力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注意,一种是被动注意。

何为被动注意呢?简单来讲就是由某种事物(或是声音),而引起的注意,这就是被动注意。如气球突然爆炸,孩子会去寻找声音来源。

有的家长会说,我们孩子在玩手机的时候特别专注。请注意孩子这时候,启动的就是被动注意。这种专注是没有目的、不自觉的,它不需要思考,被动的接收着屏幕里面的信息,容易让孩子形成固定思维。

而阅读、学习等活动则需要启动孩子的主动注意,即凡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就是主动注意。这种专注力,有助于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由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她认为 “成长型心态”教育理念,是相信智力是可以靠后天努力而改变,鼓励儿童积极评估及发展自己的潜能。

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最终发现思维决定命运: 拥有“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孩子,遇到挑战时,会自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因此越战越勇,最终走向成功。 而拥有“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的孩子,通常会束手无策,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或运气不足,最终走上截然不同的平庸之路。

成长型思维让孩子更出色。

解释了注意力以及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后,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说智能设备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就拿孩子做作业来讲,现在各种学习类客户端已成功的登上了电子设备,而不少家长和孩子为了便于学习,都会给手机等设备安装此类的APP。原本孩子只是想拿手机查学习资料,但打开手机后,就被手机里面娱乐类的APP所吸引,他想着反正现在还早,玩10分钟也不要紧。就打开了抖音刷了起来,这一刷就上瘾了,忘记了时间。等想起作业还没有做完时,时间已经不早了。

在前不久完结的热播剧《少年派》中,女主角林妙妙在高三下学期,迷上了用手机做直播,在上课时,脑子里想的是直播,放学做作业时,因为直播忘记做作业。手机直播一直在分散她的注意力和精力,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老师说原本可以上二本,现在连三本都考不上。

对于成人而言,手机是让人无法忽视的存在。稍有空闲就会想要看手机。而相较于自控力比较差的孩子来讲,手机的魔力是无法抗拒的,只要打开手机就容易沉迷,忘记初衷。

手机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04 过度使用电子智能设备,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创造能力

孩子从会走路开始,就已经有社交的需求。他会想要寻找小伙伴一起玩。社交能力是必备的能力。每个人都不可能离群索居,有人就有社交。社交讲究的是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交流才是孩子发展社会情感能力最好的方式,社会情感能力决定了一个孩子是否会实现其最大的潜能。不用怀疑,社交能力强的孩子,在成人后的发展一定比社交能力差的孩子好。

触屏时代,沟通变得便利,借由一部手机、网联网就能完成沟通。很多人,包括孩子也更愿意采用这种方式交流。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数据也证明了这点,数据显示美国50%的儿童更愿意选择用短信或是网络与人交流,拒绝采用当面的交流模式。

当孩子沉迷手机,迷恋手机带来的成就感、新奇感时,孩子失去了足够的机会与人交流,也就无法发展出正常的社交行为和社会情感。

曾在微博上看到一则信息,说的就是孩子沉迷手机,拒绝沟通的事情。信息是这样的:一个夜班接诊医生,在当天晚上接诊了两个孩子,一个14岁,一个10岁,都是因为沉迷手机游戏。14岁孩子的爸爸发现孩子还在玩游戏,便不让他再玩了,哪知孩子二话没说,直接跑到厨房拿刀在自己的手腕上划了6刀,刀刀见骨;所幸没有划到桡动脉。10岁的孩子也是因为姑姑不让他玩手机游戏,同样一句话没话,直接从6楼跳下,抢救无效身亡。

两起事故,皆是因为沉迷手机引发的社交障碍,对于两个家庭来讲,都是不可磨灭的阴影。

孩子与成人一样有社交需求

05让孩子远离手机沉迷的秘诀

孩子过度的沉迷智能设备,有这么多不良的影响,我们家长到要如何做,才能帮助到孩子呢?

触屏时代,让孩子不碰手机、IPAD等智能设备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理智的,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抹杀智能设备的优点。在孩子使用过程中,做好以下几点即可:

首先,建立同理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影响孩子,而不是教训。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对他们的关心不够,而造成的安全感缺失。或是因为社交恐惧而产生的,这类多是因为害怕被排挤、孤立、害怕被同伴嘲笑。

当看到孩子沉迷手机时,很多父母都会怒斥孩子,指责他们不听话。打骂是无效的,更甚至让孩子越发与父母离心。我们需要去想孩子沉迷手机背后的动机及原因。要想了解清楚孩子的动机,这时,同理心就很重要。同理心就是要求我们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孩子的行为。只有了解了真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你在书房忙于工作,孩子在客厅玩。过一会儿孩子就会喊一声“妈妈”,你要是没吭声,他就会一直叫,并且会故意弄出声音。当你答应他了后,他会开心的向你笑笑,然后继续玩他的玩具。

孩子叫你只是因为你没有陪在他身边,没有安全感;想知道你会不会搭理他,你搭理他了,他就知道你还是在意他的,他就不会闹了。

只有同理心还不够,同理心是有助于帮助父母发现问题的源头。要想根治孩子的手机瘾,还需要父母做出改变。我们父母首先需要改正使用手机的习惯。可以规定哪些时间段是不允许使用手机,但在孩子面前尽量不要使用手机。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凯瑟琳·斯坦纳·阿黛尔在爱文世界学校的演讲时,建议父母在以下时段放下智能设备、手机、IPAD,与孩子好好相处:

1、上学前。这段时间孩子需要父母全部的注意力和支持。我们父母可以在孩子起床前,提前发完所有的信息和邮件。利用孩子上学前这段时间,好好与孩子相处、沟通,重构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在乎和尊重。

2、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候。上学路上可以与孩子进行交流,话题不限,可以是孩子感兴趣的话题,选一下轻松愉快的话题。有助于消除孩子的焦虑,让孩子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校门,才能更好的应对一天的学习。下学的时候,可以与孩子交流今天在校的事情,有没有发生有趣的事情?或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放下手机,守护亲情

3、当家长下班回到家时。对于职场父母,每天能陪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进入家门后,最好放下手机,好好陪伴孩子,与孩子聊聊天。分享彼此一天的生活。

4、晚饭时间。晚饭时间一般情况下是家人聚在一起,氛围最轻松愉快的时间了。这段时间也是与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时间。有什么比较难以沟通的问题,可以试着放在这个时间段。

5、睡前时间。可以选择与孩子分享一本绘本,一本书。好好和孩子说晚安。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的行为是父母的折射。从自身开始做起,用言行来影响孩子,从而戒除孩子的手机瘾。

其次,创建“不插电”的家庭生态环境。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我们父母,在家里建立“无屏幕”的空间和时间。不要给孩子的卧室安装电视和电脑,在吃饭的时候,最好关闭电视和手机。

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德沃拉·海特纳教授著作的《孩子,别玩手机了》一书中也强调,家庭生活应该回归原生态。这样不仅能让孩子远离手机沉迷,还能促进亲子关系。怎么做呢?其实不难。可以寻找机会,切断电源后。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参与性高的活动,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中玩立体拼图;再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家务,用双手将自己的家打扮的更整洁和温馨。

或是,带着孩子去感受大自然,呼吸下大自然清新的空气。野外活动除了能见识四季不同的景色,感受野草野花勃发的生命力外;还能给孩子增加野外生存能力和课外知识。

建议带孩子多进行线下活动

再者,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阅读,是一项非常好的习惯。好处有很多,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带来愉悦、锻炼语言能力、人格的熏陶等等。对于孩子而言,阅读是手机的自然屏障,能让孩子从手机世界里解放出来,阅读能活跃大脑,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专注力;能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脑科学家洪兰教授曾说,阅读可以改变大脑。要让孩子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因为凡是走过都会留下痕迹,广泛阅读会促进增加一个人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决定了你所看到的东西。

触屏时代,手机、IPAD等电子智能设备,不是洪水猛兽。我们父母对此不要过分的紧张,就像大禹治水,堵不如疏。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智能设备才是我们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