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认真,贴标签需谨慎,“标签效应”如何发挥作用影响孩子
你有没有给孩子贴过标签?“这个孩子比较聪明、漂亮、大方、学习好;那个孩子胆小、调皮、倔强、多动症”等。贴标签儿:正向的,肯定了优点,暗示好行为;负面的,一不小心就成了缺点。
正如皮格马翁效应,实验中他们对随意组合的两组学生给予了积极和消极的评价,结果是积极的期望,得到了积极的效果,消极的期望,有了消极的结果。
我从童年的一个故事认识了标签的秘密
1.标签的是是非非80年代,有首老歌叫《九月九》,有个小朋友是这样唱的:
舟舟舟舟 舟啊舟,舟到九月九……当时,同学们为他“走变成舟”的发音哄堂大笑,为他取了一个外号“杨舟舟”。若干年后,大家总聊起这段好笑的往事。同学聚会,有人时谈起。“你们记得那个唱九月九的杨同学吗?他当了电台主持人。”“啊??他也能做主持人?”众人惊愕!
同学们有所不知,杨同学有些内向,儿时对大家起哄式的评价有所在意,他认真地朗读课文,练习发音。走出家乡上大学那几年,因普通话不标准,方言口音极重,讲话有些羞于启齿,他继续苦练普通话,又以高分考了普通话证书。毕业后,虽然找对口专业失利,但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机缘巧合中,他参加县里广播电视台的招聘,竟然被录取了,听说干的很不错。扔掉了“舟舟”的标签。
我们都有贴标签的习惯,开玩笑或是逗乐,将其认为是一种娱乐方式。却在玩笑忽略了标签中是是非非对别人成长的影响和作用。
标签的正反面
对于优秀的人,正面标签是认可,是成功的动力。也容易使人长期沉迷,迷失自我;
对于落后的人,反面标签是否定,容易自暴自弃。也有可能翻转局面,努力改变。
标签的有效期
对于一个积极进取的人,标签被无视。
对于执迷不悟、不思进取的人,标签长期生效;
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孩子在变化中长大。标签可能是一时的作用,也可能是一世的影响。
2.贴标签需谨慎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标签的意义重大,每一个标签就像一次颁奖典礼,有人得益中奖,有人“受害落选”,贴标签需谨慎。
一位年轻妈妈曾经焦虑的问我,我家孩子好像有多动症,在家里一刻都不得清闲,上蹿下跳。老师也说他有点多动,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这种贴标签的方式常见在没有经验的家长和老师身上,容易妄下结论。多动不同于多动症,如多动是好奇心强、顽皮等行动。而多动症有病理因素,除了注意力不集中外,还有行为冲动,喊叫、抢夺别人的东西、袭击别人等失控的行为。
不妄加评论,观察孩子多动行为、时间、事件,给予积极引导才是当务之急。
还有“笨蛋”“猪头”“终究没有出息”等带有贬义的话语和评价,类似这样的标签不能随意给孩子。否则时间久了,孩子的上进心、自我意识会受到影响,容易暗示成真。
3.标签和教育标签是教育的一把双刃剑。一不小心,负面标签就名副其实落实,言过其实的正面标签会从相反方向发展……
例举:
游戏是展现孩子天性的方式。有的孩子开心快乐,和别的小朋友也常有互动;有的孩子胆怯孤独,不合群;有的孩子霸道无礼,自我为中心。
抛开年龄特点,游戏中凡是反应激烈或过于沉默的孩子,多受到家长的“标签效应”的影响。如:
我的孩子很爱干净——可能基于怕弄脏衣服顾虑,孩子游戏放不开,错失快乐、探索、交友的机会。
我的孩子从不吃亏——“助纣为孽”,孩子本不善表达,被引导暴力解决,不好交到朋友。
我的孩子不爱看书——妈妈“当堂定罪”接受事实,孩子也慢慢习惯这个评价,孩子反而反感看书。
标签是对孩子有“意识引导”和“行为强化”的作用,教育中慎用标签,巧用标签。
4.如何巧贴标签?把教育目标分解为小标签对孩子近日有问题的行为,只要引导有效果有改观就积极肯定,给行为强化。
如乐乐近日总和同伴有矛盾,老师提醒引导效果不佳。一天他竟然安抚一个正在哭泣的小班孩子,老师抓住机会,在全班孩子孩子面前肯定乐乐爱护弟弟妹妹,表扬了他的行为,加强他照顾别人的意识,乐乐开心的接纳。之后,他不仅关爱“泛滥”,看哪个小伙伴都比自己小,不再计较,也开始礼让。老师时不时的发现观察、肯定和表扬,几个月的时间,乐乐竟成了小朋友们口中“老大哥”。
不轻易贴标签,教育引导对事不对人成人的交涉中,总有冒出一句,“你怎么这么倔强”“和你说话真费劲”,这便是对人不对事交流,容易激怒对方。合适的方式是,就事说事,不进行标签化的评价。
与孩子说事,更需要高级的沟通,也要明智的教育方式。如孩子打人,忌说“你这个暴徒”“真是坏孩子”,而是问清楚原委,调查事实。以教育为先,教给孩子遇到此类事情如何解决的方法。
对事是解决事情,对人激化情绪。
第三,标签要贴得具体常有家长老师表扬孩子“真棒”“真乖”“真聪明”,这个标签有点笼统。怎么棒?怎么乖?怎样聪明?孩子一头雾水。标签要给的小而具体,表扬要具体到事情。如,“你礼让弟弟妹妹有爱心”“和小伙伴分享玩具,能交到朋友”“爱帮妈妈干活,爱劳动,长成了男子汉”等。让孩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夸赞才有效果,标签才有作用。
教育中,不轻易贴标签。如果很想贴,给孩子合理的期望,为孩子贴合适的标签辅助教育,巩固其优秀品质,协助改正孩子不良习惯。
在教育中,巧用贴标签,让“标签效应”成为正向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