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养成记:“不可以”代表的是父母的底线和原则
01
近日一则视频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和讨论,更引发家长们的反思:
北京有一家书店,人们都在安静的看书,唯独有一个男孩在大声念英文。
有位服务员上前提醒孩子,孩子却用手指指着服务员说:“我来了这么多次,就你! 你信不信我抽你!?”
服务员依旧礼貌回复:“您影响别的客人看书了”
孩子急了:“他们看什么书?你怎么知道他们在看书!他们看什么书!信不信我抽你!”
服务员十分无奈。
整个过程中,孩子重复了很多次:“信不信我抽你!”
一旁的孩子家长只是淡淡拉着孩子,对服务员说:“他还是个小孩,你别跟他计较,你忙你的。”
印象很深的是有位网友评论:“这样的孩子,英文读得再好有什么用。”
比起小男孩蛮横的态度,更令人担心的是妈妈默认和袒护。
02
近日,
山东潍坊一6岁儿童趁家长不注意,清空了老爸手机里价值近7万的购物车商品……
7月30日,四川达州一小区电梯内。一男孩用身体和雨伞反复干扰电梯门正常关闭,导致电梯将雨伞夹住出现故障,把自己困在了里面……
等等各种不分场合大吵大闹,熊孩子的闹剧事件层出不穷。
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为何?
也许我们尚可以用简单几个字“管教孩子不严”来草草总结这个问题,但是却不可忽略一个值得深思的大隐患?
03
康德说,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这条底线看得见摸得着。
当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情,需要来自父母的声音,告诉他不可以,帮他明是非。
“不可以”代表的是父母的底线和原则,再爱孩子也不能让孩子越过这条线。
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育儿有方的父母,在教育上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他们很清楚,爱孩子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时候可以灵活处理,什么时候不能退让。
他们设下底线,不会一降再降。
而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定下的规则,就是孩子的行为底线,它能帮助孩子未来之路走得更加稳当。
即使以后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孩子也能守住规矩,去做正确的事情。
不想养出一个熊孩子,就要努力去做一个有底线的父母。
04
康德说,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这条底线看得见摸得着。
曾经有一位家长朋友向我咨询:
“孩子很喜欢威胁大人怎么办?我们家里没有人能管住他。说要什么,就必须得到。你要是不答应,哭闹是基本,再不然就不吃饭、有时候还会伤害自己,我真的怕有一天他闹出大事。”
这样的孩子问题出在哪呢?
这个家长不是没有给孩子定过规矩,只不过每次孩子在试探大人时,她都在动摇,最后都随孩子去了。有了第一次、第二次,以后的每一次孩子都有方法治她,仗着父母爱自己,用这份爱做威胁的筹码,为所欲为。
当孩子破了底线,适当的惩罚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敬畏规则,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惩罚的方式多种一样,可以是一次严肃的对话、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弥补等等,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所有的底线,只有守住了,才能才算得上底线。
然后,你会发现,只有当你坚守自己的底线,你慢慢地也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既然说清楚了规则,就不会改变,他便不会再缠着你、威胁你、和你谈条件。
孩子的善恶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如果父母引导得好,完全可以将孩子拉回正道上。 文 | 钱志亮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孩子成长健康、语言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大脑发育等相关方面的问题想要咨询,欢迎关注:儿童康复指导金老师,下方留言或评论,会尽快帮您做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