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专家」——为什么男孩感统失调概率会比女孩多?
『感统专家』——为什么男孩感统失调概率会比女孩多?
你孩子是不是经常生病?无论刮风下雨不敢带孩子出去玩。孩子上学以后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没有自信心责任感,孩子笨手笨脚,都已经很大了却什么都做不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您了解吗?
感统失调率每年都在增长,而且据多年的感统训练的数据与经验,男孩子的感统失调率会更大,男孩子往往表现的没有一点阳刚之气,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一起寻找一下答案吧!
“在幼儿园里,老师讲了一个笑话,只有几个男孩子笑的前仰后合,而许多男孩和女孩子一样,竟然掩着口吃吃的笑,真的是“笑不露齿”,很符合封建礼教中对于女性行为规范的要求,令人感慨无限,据了解都是跟阿姨学的,虽然阿姨没有刻意的去教他们,但是很多孩子都学得传神无比。
据当代青少年性心理、生理发展的全国调查表明,城市女孩子的性生理发育近十年有明显提高,初潮平均年龄为13.3岁,比十年前整整提高1岁左右,男孩子性发育则要比女孩滞后多1岁多。还发现,在雌激素发展方面,城市女孩雌二醇水平比男孩睾酮升高快5倍以上,加上现在小学读书年龄的提前,所以,如今十来岁的女孩已经俨然像个“小大人”,生理、心理相当的成熟了,相比之下,同龄男孩却憨头憨脑,如今高考中人们议论纷纷的“娘子军”现象,就是中小学就已经存在的“阳盛阳衰”现象的延续。
学校教育的过度“女性化”
目前城市幼儿园老师几乎都是女老师,小学教师中几乎90%以上是女教师,因而导致了学生性格导向呈现女性化,无论是评选三好学生,还是选班干部,都是以女孩的性格为标准,诸如:听话、顺从、认真、仔细、举止规范等等。学校注重的是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有些老师轻视“副科”课程,甚至有些地方不上劳动课、体育课、艺术课等而是用来补习文化课。至于课外活动,男孩子学的是唱歌、画画、弹琴,这些特征都明显的带有阴柔性,与阳刚性的男孩形象相差甚远,导致大多数的男孩活动量不足,会直接导致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不足。
众所周知,男孩的基本特征是精力旺盛、活泼好动、行为粗犷、不拘小节、富有主动性与冒险精神。然而男孩的上述行为、性格在绝大多数的学校中被严格禁止的,是被视为无理取闹、违背纪律、品质有问题的。诸如,在课间休息时男孩子喜欢追逐打闹,在课堂上容易多动等,抛开感统失调的问题,这都是男孩子的天性,这些同样会被老师视为不遵守纪律,会受到老师的严厉的批评和制止,轻者当场训斥一通,警告“下次注意”。严重就会点名批评,拉倒办公室上思想教育课。面对学校、家庭的近乎钳制的严格管理,久而久之,原本富有活力、野性的男孩子们,在种种规范限制下,逐渐被纳入了女性的性格模式中,男孩子所固有的自由天性被压抑了,被压抑的男孩子就更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
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后果
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家庭表现为“慈父严母型”的教育模式。即母亲在家中主宰一切,对孩子采取的“三高”要求(过高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即对孩子:要求学习上严厉要求,生活上宠爱过分。而父亲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放任不管。这样便养成了孩子温顺、胆小、行为退缩,依赖感强等女性化的性格,这几乎是当今男孩的通病。而胆怯、懦弱则与阳刚气的男性化背道而驰。现在的男孩已经不会玩我们小时候所玩的游戏了。他们更多的只是在室内独自玩耍,将自己的精力发泄到游戏机上,电视上,电脑网络里。
在虚幻的游戏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体格强壮、勇猛无比的猛士,借这种方式来满足现实生活中的缺憾,可悲,可悲......有一位作家在分析男人为什么喜欢足球运动时说:“足球是男人们对于自己祖先在追逐野兽时所表现出的原始生命力的一种追忆和体验方式。”
对于男孩子跳皮筋这个问题:女同学发出了“男同学请走开!”的呼吁。其实,时下那些需要较大活动量,较强攻击性的游戏大多受到老师家长的明令禁止,很多孩子集体游戏,在家里更是无法进行。加上由于近年来拐卖儿童事件、交通事故等时有耳闻,使得家长更不敢让孩子独自上学、独自户外玩耍,以至于孩子失去了培养阳刚性格的实践机会和生活经历,这一切都造就了当今孩子,尤其男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率的大大增加。
其实孩子并不痛苦,痛苦来自大人。大人往往让孩子的所有的举动都规矩的和大人一样,孩子在外边游戏,大人眼睛始终盯着孩子身上,嘴里不停的发出指令:不准摸土,不准摸栏杆,不准坐地上,不准跑,当然更不准膝盖磕出伤来。对于一个对发现充满欢喜的孩子来说,不让摸土,这可能吗?这样的孩子难道要重新回到妇产科医院的婴儿保温室那样的环境吗?
在家庭中,应倡导“严父慈母”的教育模式。尤其是父亲要多与孩子在一起,精神分析实验已经证实:孩子尤其是男孩若在其童年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父亲,将有损于孩子角色的正常发展。所以,健康的父子关系对儿童阳刚性格的塑造及其社会化起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作用。
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需要给予必要的矫正。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的障碍,药理是无效的必须通过合理的训练才能纠正。
6岁前为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矫正期。因为有些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上学后就会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表现较差,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尤其是到13岁后还有可能形成更严重的问题。
写给汇杰的孩子们
TO每一位家长们:
作为儿童教育从业者,汇杰教育一直提倡的是尊重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
也许当我们说“孩子,你慢慢来”时,心里是忐忑的、担忧的,甚至是焦虑的,但陪着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孩子成长路上的喜悦收获,那醉人的花香,温柔的微风,沿途的风景偶遇,才是我们送给孩子最丰盛的礼物!
『汇杰教育』——精通心理的感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