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苦、父母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就能赢在终点线吗?

2019-10-29 20:52:03孕产
孩子苦、父母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就能赢在终点线吗?孩子苦、家长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就能赢在终点线吗?

有人说:中国是高度筛选型社会,每一步都在筛人。被筛下来,就意味着绝缘,和上一层的优质教育就绝缘了。

细想下来,确实如此,从孩子接受教育开始,似乎家长们就陷入了一个怪圈,那就是孩子不上好幼儿园,就上不了好小学;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北大清华。

在教育体系中,每一个学段都不会是孤立的。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补习班、兴趣班就成了中国孩子的标配,而家长们,不管是有钱、没钱,也都甘之若饴地陷入了这场“资源”争夺战之中,而这种现象在中国新中产家庭中尤为突出。

“抢跑”,或许就是对中产阶层家长和孩子的最佳描述

“月薪三万五,却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

“北京张先生花费300万向东城区前进150米,只是为了让女儿有机会进入到水平还可以的小学。”

这几年不时有这样劲爆的信息在不停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对子女的教育也成了新中产家庭最为关注的生活重点,用于子女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高。

据2018年新中产层白皮书内容,“新”中产人群均龄35岁,家庭年收入均值65万元,获得本科及以上良好教育,更偏爱金融投资、TMT等热门行业,已晋升为企业管理层或从事专业性自由职业。他们大多已成家并育有子女,父母安康,有房有车。并且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不愿落于人后。然而作为一个宽泛的阶层描述,身处中间的人们总是显得焦虑,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阶层提升,但净资产不足够高、可支配收入不足够多,仍需努力工作才能维持稳定的生活,而教育,是中产家庭把自己奋斗而来的财富和阶层优势向下传递,消除阶层不安全感的唯一途径。

你不争分夺秒,自然有别人在刷着你不会的题,上着你没报上名的补习班。

中产阶级的家长们深刻地知道:“资本可以‘遗传’可是知识却无法遗传,最容易跌落的阶层就是靠知识和技能跃升阶层的中产。”于是,家长们只能做多手准备,既要“武装”孩子,还要逼迫自己,维护好社会关系,当然还要准备足够多的钱,至少,能交得起几万元的赞助费。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家长把压力转给孩子和学校,学校再把它那部分压力继续转到孩子身上。

渐渐地,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尽管大家心里都明白,都说要“赢在起点”——可当大家都在抢跑时,起点线只能越划越前。

在这场日益激烈的教育竞赛中,新中产父母不惜牺牲自己绝大部分的个人时间,同时负担起昂贵的学费、课外补习、兴趣班、游学费,甚至将来孩子出国所准备的一系列费用。

汇丰银行2017年公布的《教育的价值:登高望远》全球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支出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香港的平均教育支出高达132161美元,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中国大陆42892美元位列第五。调查报告中,74%的中国家长因为孩子的学业而放弃休假、放弃个人爱好等。

功利心作祟,苦的是家长,累的是孩子

说到底,教育焦虑是家长们对于孩子未来的前途和教育之路的特殊关切,带来的一种不确定性的情绪反应。导致这种生理性焦虑甚至病理性的焦虑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是家长对教育和教育规律的认知不科学,甚至陷入了“疯魔”的境地。

如今,各种天价亲子班、早教班,豪华高价的儿童电子玩具、智能学习产品铺天盖地;还有各种新兴的、昂贵的智力和技能培训,也让很多头脑发热的家长竞相参与,忍痛出钱,哪怕是降低生活品质,甚至是吃苦遭罪也是在所不惜,生怕孩子落下了某个环节。同时,在各种教育投入上,大部分家长认可“贵的才可靠,才能把孩子培养出来”这一理念,并形成一种选择学前教育的惯性思维方式。这种“不贵就不对”的风气让很多家长无法抗拒。

相应的,家长如此的付出,便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了一个极为严苛的期望值,就像我身边的很多家长经常会发牢骚,为什么自己为孩子提供了如此优异的条件,可依然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这种焦虑和多方的压力下,哪怕是最应该享受童年的孩子都连带的产生了一种恐惧,生怕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而有些孩子在一直无法达到父母期望的自卑下,选择了破罐子破摔、叛逆等表象。

家长身心疲惫,而更累的是孩子,在这种状态之下,孩子们往往失去了全面成长最有利的大胆自主活动、自由探索发现的机会。多少家长们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伟大”借口,坚定不移的一脚踏入了极端功利主义教育的陷阱,而往往忽略了家庭自身强大的教育正能量。

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资本”

教育在阶级分层中扮演着一面巨大放大镜的角色,当它变成了避免阶层跌落的手段,牺牲孩子的童年也就变得理所当然。很多父母其实最开始并不想陷入“精英育儿战”,但当身边的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同龄的孩子已经在上早教班了,而自己的孩子快两岁了还说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的时候,焦虑就蔓延开来,一场关于孩子命运的“战争”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孩子一出生,就被放置在一个残酷竞争的环境中,如果说家长让孩子学习的是“知识”,不如说,这些父母希望孩子获得是一种“资本”,更直白点讲,就是可以“赢在起跑线”的资本,因为高考多一分就能打败多少的孩子!多年来,面对教育竞赛,一直有一种声音:赢在起跑线,就能赢在终点线吗?

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总校长、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勇说:

“我们总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起跑线上应该有什么?应该是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际关系,平和的心态,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相信,这样的“起跑线”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而不是过度消费孩子的热情,剥削孩子童年的快乐,就算那真的能让孩子日后更为“有钱有地位”,但是在这样神经时刻紧绷的疯狂竞赛下,“有钱有地位”无疑跟“有幸福”形成了反比。

缓解教育焦虑,家长的自救指南

教育和阶级提升,是否真的有绝对关联?如果一切的教育都是为了获得资本,那么这样的教育是否纯粹?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将自己悬在箭锋,那么这样的孩子是否会感到幸福?当孩子努力成为了天子骄子,却没有获得将阶级再度拔高的机会,会怎样面对自己的人生?为了有效缓解教育焦虑,家长要做的首先是认清这几点:

1、一切为了孩子?还是虚荣心在作祟?

大多数焦虑严重的家长,内心根源其实是不能接纳自己的平凡。如果你真的认真审视过自己,真心接受自己的能力平庸天赋普通,并觉得普通平凡的你也能享受人生快乐,那你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会大大缓解。不要拿“一切为了孩子”当做借口,名校标签就如奢侈品品牌,跟亲朋好友一说人人羡慕,或许你所追求的只是别人的。

2、高强度竞争对孩子发展是不健康的。

什么年龄的孩子就应该做什么年龄的事情,孩子需要玩,而且需要各种浪费时间、毫无意义的玩。不要认为那是在虚度光阴,而是他应该享受的童年;一味在高强度竞争中成长的孩子,有悖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孩子的人格树立。未来的竞争是多元化的,当你的孩子过早的耗尽了自身的能量,只会不再适应未来的发展,从而被“人生”这所名校淘汰。

3、人生不止一条路,只需选择那条能让孩子幸福的

名校这个牌子是一回事,名校到底在孩子能力培养上起到多大作用,是另一回事。家长的陪伴也许在早期阶段有用,后期未必有用。而让孩子和你一起分享他们快乐且感兴趣的事,才是有效且高质量的陪伴。

家长们把“名校”当成了一场比赛的终点,可是人生并不都是比赛,也没有什么决胜的终点。所以,如果孩子有天赋爱学习,本身就渴望上名校,那就好好培养。如果孩子的天赋和热情在别的方面,那就别忘了还有很多别的路可以走。

不管走哪条路,让家长和孩子付出太多的牺牲,甚至牺牲到抑郁痛苦、扭曲人格的程度,都是不值得的。

家长要明白,教育孩子要视孩子的情况去寻找合适的方法,并不是一味的抢占先机,互相攀比,每一个家长都要明白,你越焦虑,孩子越压抑。适当放平心态,将会更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