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绘画遇见思维导图,孩子的表现太让人惊艳了
9月份,中小学生纷纷迎来新的学期,让家长们头疼的老问题也随之而来:成绩。
即使在暑假,家长们也用尽浑身解数,牺牲孩子的各种休闲时光,让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学习,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即使是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授课的情况下,有的孩子非常努力,得到的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花费了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却没有达到别人1/3的效果,进步甚微;而有的孩子,平时不见得有多用功,但是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学什么像什么,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可能出在从小的建立的思维模式上,这种思维模式甚至会直接影响后期的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拆解一种从小建立的思维模式,一种可以帮助孩子理清各种逻辑关系、构建知识框架,提升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并且可以收收益终身的学习工具。
它就是有着“大脑说明书”之称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什么?思维导图(Thinking Maps),是“世界大脑先生”托尼巴赞的创造性发明,是在语义学、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发明出来的一种可视化的学习工具。
这种高效的工具,适用于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等各个学科的学习,更是开发右脑的基础工具。
在国外现如今,“思维导图”几乎是每所北美学校必备的教学利器,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有许多优势——
思维导图优势
1、提高大脑使用效率(把擅长逻辑思维的右脑和擅长形象思维的左脑全部充分调动起来);
2、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3、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有研究表明:从小对孩子进行系统的思维导图训练,能把孩子智商,提高10个百分点。
语文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孩子预习课文、背诵诗词、阅读分析、语言表达。
数学 ——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公式、定理,帮助孩子建立起数学思维,养成巩固、自省、提升的闭环学习方法。
英语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孩子,科学高效识记单词,掌握基础的语言规则,建立不断完善的语法地图。
2000年以来,思维导图逐渐被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引入,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掌握了这种工具而受益。
在美国,它是幼儿园小学生必会的“tools for learning”。老师借用它给孩子上课,帮助孩子理清思路,锻炼强大的思维力、学习力和写作能力。
新加坡教育部,更将它列为小学必修科目。要求孩子能够熟练地把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分别或综合运用于阅读、写作、数学、逻辑思考、行为习惯等方面。
因此,说它是孩子的一项必备技能一点也不为过。
思维导图跟少儿美术有什么关系?思维导图的原理是“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互的层级突变先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在绘画作品《揭秘垃圾》中,我就用了大量图文并茂、图像、颜色、艺术等充分相结合的展现形式,来描画垃圾分类的方式。
用这样的方式孩子很快就能学会垃圾分类,还能训练孩子的思维方式,提高孩子的审美,充分挖掘孩子的艺术潜能,从而进一步锻炼孩子的右脑,让孩子在学习和记忆的时候更加轻松。
试想一下如果除去对颜色、图像、线条的运用,思维导图就苍白到像一张提纲,但依然可以起到发散性思维的思考方式,但无疑少了很多趣味性和创新精神。
采用图像记忆还有一目了然的作用,一看到他就想起当初画这幅思维导图的想法,而文字必须逐一读下去才能有记忆。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明显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更适合孩子思考,也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不仅锻炼孩子的记忆力、也锻炼文字的提炼能力、颜色、线条、图像以及构图等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有个比喻,同样是情节,漫画就比小说卖的好,更受大家追捧,而为了卖的好,很多小说里添加了一些插图......
所以孩子学习思维导图离不开美术,美术同样离不开思维导图,就像矛盾的两面都是相辅相成的,思维导图式借助图画来表现自己思考过程的方式,而美术离不开思维导图是因为,孩子对美术的想法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功效。
不单单是美术,音乐、舞蹈、电影、科学......整个艺术都和思维方式有莫大关系!
有一张典型的图片是这样的,用左脑的人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愁眉苦脸埋头苦干,用右脑的人弹琴唱歌周游世界天天开心,大家都希望做后者,用右脑的人获得都比较自由快乐,面对生活的坚强而豁达,而艺术几乎是右脑的表达方式,这也是在孩子时代学习思维导图开发右脑的目的之一。
所以说,一个好的思维方式,是让一个孩子学习变得更轻松的基石。
你家孩子的学习,用过思维导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