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与青春期交手
昨晚下班路上,老赵吐槽他儿子:像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这话让我想起老赵年少时挨他爸训斥的那种表情,脸上满是宁死不屈。
这也许就是宿命,年年岁岁儿相似,岁岁年年爹不同。
其实不光是老赵,中国千千万的父子向来如此,老倔强生出一个小倔强,大眼瞪小眼,谁都不服软。鲁迅曾经曰过:中国的父子都是仇人,想要融洽似老铁,还得讲方法。(鲁迅:爱谁谁,反正我没说~)
我觉得这话对。只要找到规律对症下药,管他什么火爆脾气小倔强,统统能变成哥俩好!
01
叛逆孩子是破茧前的蝶
叛逆是孩子成长中必经的重要阶段,也是每个时期成长的重要标志。其实孩子的叛逆从小就有,按年龄来划分一共有3个时期:2到3岁幼儿期,7到9岁儿童期,12到15岁青春期。
大多数人不知道小孩子也有叛逆期。回想一下,宝宝小时候学会否定句式后,是不是超爱说“不”?该睡觉了,不!该回家了,不!总想跟大人拗着来,不达目的还会用哭声抗议。等到上小学之后,学校是他感兴趣的另一个地方,跟同学结伙跑着玩是他新的自由,家长的意志就是他最想反抗的束缚。
那为什么一提到叛逆,父母一般只会想到第三叛逆期——青春期呢?因为青春期叛逆的表现最为明显和激烈,孩子具备了从语言到行动的反击实力,而父母则差不多已是人到中年,此时的无力感也最为明显和强烈,当然印象深刻。
今天,老白就重点讲讲青春期叛逆。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规律来看,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急切渴望得到成人世界的认同,想要通过叛逆行为向世界昭示自己已长大,再也不是大人眼中的小孩子了。就如同破茧前的蛹,拼命挣扎,也不过是为了蜕去旧壳,化成美丽的蝶。
对此,父母不必过度焦虑,生怕他的行为侵犯了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而是要:
02
找到原因,调整相处模式
青春期的叛逆行为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型,暴躁型、沉默型和阳奉阴违型。暴躁型的表现最为明显,沉默型更具隐秘性,破坏力更强。但他们其实还是孩子,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心理自我疏导的能力也不具备,父母对症下药的正确引导此时就至关重要。
暴躁型叛逆的孩子,一般是因为亲情缺失或家长过度的呵护。
和这类孩子相处,家长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被孩子的坏情绪感染,不可硬碰硬,激化矛盾是于事无补的。观点不一致时,更不要强制地逼孩子低头,否定孩子,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如果沟通不畅,就要及时在吵架的边缘刹车,此时最佳的办法是冷处理,等双方都冷静下来再说;如果最后还是没Hold住,一场家庭战争之后,父母也应首先认错,承认方法不当,与孩子一同理性思考,寻求处理办法。
沉默型叛逆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自尊心受挫引起的。
这类孩子有封闭自我的倾向,如果不重视的话,很可能导致抑郁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新闻报道里也能看到,有的孩子在学校挨了批评,回到家等待他的又是家长的批评,孩子什么话也不说,转身就选择跳楼或离家出走。所以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表情,去揣摩孩子的心思,慢慢引导孩子进行沟通。平时还可以讲讲自己工作中受到打击是如何处理的,或者分享一些小糗事,激发孩子说话的欲望,才能解开孩子心结。
阳奉阴违型的孩子,主要是对事情有了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开始对家长的言行举止加以审视,不赞同父母的看法甚至轻视父母。
这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诚,要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平等地和孩子对话,让他有父母是在和成年人对话的感觉,感受到被尊重。有时候,父母承认自己是成人社会里普通的一员,也有烦恼和无力的时候,并不会降低父母的权威度,反倒会让孩子更理解父母。这时候再听取孩子的意见,一起分析其中的是非对错,孩子哪里还需要阳奉阴违?
03
人到中年,与青春期交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六省一市的2万名家长和2万名孩子进行过大规模实证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的初中生家长正面临着健康、事业、婚姻、子女等多重挑战,精神压力很大,如果再遇到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家庭就很容易进入一种互相不了解、不交流的状态。
孩子在成长,父母同样需要成长。中年危机撞上青春叛逆期,重要的一点就是身为父母要有面对问题的责任自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视孩子的成长,找到矛盾的根源,进而做好相应的引导帮助。
也许有的时候我们会感觉痛苦,但愤怒却大可不必,毕竟能够陪伴孩子,看着孩子一步步破茧成蝶,应该算是这世上最宝贵的体验了。10年后你再回头看?只剩下笑声和谅解,曾经的烦恼都会变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