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4岁女孩怒摔书包,不上幼儿园:安全感不足的留守儿童怎样爱上学

2019-10-25 19:52:04孕产
4岁女孩怒摔书包,不上幼儿园:安全感不足的留守儿童怎样爱上学亲子关系越好,适应幼儿园越快!父母这样做,留守儿童也妥妥搞定

文 |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9月1日,全国中小学开学,当然也包括幼儿园。一年一度的“灾难大片”《我不想上学》再次上演,好多刚上幼儿园的小盆友哭成一片。

这两天,网上有个视频很扎心,一个4岁的小女孩恨恨地把书包扔到院子,还伸脚去踩。

“这个孩子我真是管不了,还是你们回来亲自管吧!幼儿园才上了三天,就闹脾气不去了!”奶奶一边给孩子爸爸打电话,一边看着孙女,无可奈何。

“小孩子嘛,她说不去就不去了?揍几下就老实了!”电话那头的爸爸不耐烦地说着,挂了电话。

网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马踏飞燕Emma:好可爱

@香酥樱桃:干了我小时候不敢做的事

@梦想从这里开始:留守儿童的悲哀

对初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都有不爱去、不想去的现象,城里孩子不想上幼儿园,还有爸妈在身边陪伴、劝说、安慰,想办法帮孩子度过人生的第一道“坎儿”。

留守儿童就没这么幸福了,哪怕不想上幼儿园,父母不在身边,想哭、想闹也没人来劝慰。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顺口溜,点出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亲情、教育、安全,这些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缺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令人担忧。

事实上,留守儿童不爱上幼儿园、上学不只上面这一例,去年,一个小姑娘死活不愿上学,无奈的爷爷,只好用袋子把她装起来,一路背到校车接送点,把孙女放到车上。

爷爷远远走来,后面背着装着孙女的麻袋,前面挂着孙女的小书包。

终于到校车接送点了,爷爷把“麻袋”放在地上。

小姑娘被从麻袋里放出来。

小姑娘踢腾着腿表示反抗。

胳膊哪能拧过大腿?小姑娘最终被送到了校车上。

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刚上幼儿园,都不爱去 。上幼儿园,就意味着和父母、和家的第一次真正分离。对孩子来说,这并不容易接受,因此,不爱去幼儿园,非常正常,也完全可以理解,哪怕幼儿园再宽松,也不如家里自由自在。

一般来说,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越好,安全感越强,适应幼儿园越快,越爱上幼儿园。

对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不在身边,无法朝夕相处,更需要父母给予全方位的爱和关注,让孩子的安全感充足,尽快适应幼儿园。

注意:千万别以为,孩子不爱上幼儿园,打一顿就能解决问题,那样,只会让孩子更不喜欢上学,慢慢地,发展成厌学。留守儿童父母要提早准备,帮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

告诉宝宝:上幼儿园是一件必须做的事

家长要清楚,宝宝上幼儿园可能出现的一些抵触状况,调整心态,提前准备。

从宝宝一两岁起,就不断、反复、语气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孩子:

“每个人三岁开始,都要上幼儿园,爸爸妈妈要去,小朋友要去,连警察叔叔小时也要去幼儿园.....”

让孩子认识到,去幼儿园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从思想认识上,给孩子输入观念,让孩子意识到上幼儿园的必要性,不再逃避。

让宝宝结识已上幼儿园的大孩子

让家人多带宝宝和一些大孩子玩,尤其是正在上幼儿园的。

玩的过程中,多肯定大孩子,告诉宝宝,“哥哥姐姐正是因为上了幼儿园才这么厉害、这么棒”,利用他对哥哥姐姐的崇拜,培养对幼儿园的好感。

带宝宝参观幼儿园

让家人带宝宝看教室、认识老师、交学费,提前让宝宝有印象,熟悉新环境和老师,或者,到幼儿园看小朋友做活动。

有的幼儿园不开放,可以带宝宝在外面看,包括幼儿园的升旗、做游戏等,可以和宝宝说,“你现在还太小,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去幼儿园呢”,让宝宝提前熟悉,提前了解幼儿园,增加可预见性,增强安全感,真正上幼儿园时,就不再陌生。

教宝宝唱首歌或带一个小物品

“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我要上学了,天天不迟到……”通过歌曲,让宝宝认识到上幼儿园的快乐,当然看绘本、读故事也可以。

或者,留一些父母的小物品。当宝宝想你的时候,可以把你留下的这些东西给他,比如:你的照片;你自己录的录音带;或者一条小手帕,上面洒上你平时使用的香水。这些通常会使宝宝的感觉更舒服,仿佛有父母陪伴在身边。

视频、语音聊天,分享幼儿园的事

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 鼓励孩子,分享幼儿园的事,可以问孩子:

“幼儿园吃什么了,玩什么了”

“午睡睡着了吗?“

“做了什么好玩的游戏?”

“哪个小朋友被表扬了?”

说幼儿园的事,一方面可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分享,孩子感到自己被重视,更喜欢幼儿园,更爱上幼儿园。

分享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和孩子说,“爸爸妈妈特别喜欢听你说幼儿园的事,明天还要听你说哦”,鼓励孩子第二天积极去幼儿园,不再拖延。

父母通过远程聊天,分享宝宝初上幼儿园的焦虑情绪,帮宝宝解压,让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了解父母的期待,增强安全感,同时,父母不要着急,多肯定孩子的进步,让孩子逐渐从去半天到全天的过渡,慢慢习惯。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更多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