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我可以不上学吗?”这位妈妈的回答,影响孩子一生

2019-10-18 13:52:03孕产
“我可以不上学吗?”这位妈妈的回答,影响孩子一生

“妈妈,我今天可以不上学吗?”

当孩子说“我不想上学时”,父母的回答,有可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1

“我可以不上学吗”

是每个孩子的心声

几乎每个孩子,都不喜欢上学。

不是赖床反抗,就是不好好写作业,再不然干脆就说不想上学。

邻居家孩子就是一个十分讨厌上学的“熊孩子”,为了不去学校,每天可以闹得整栋楼都知道。

上周一他又闹了,说作业还没写完,回去怕被老师批评。

他妈妈气得想打人,怪孩子就顾着玩,不好好写作业。

最后还是妥协了:“妈妈给老师写张纸条,解释你没做作业的原因,行吗?”

孩子还在耍赖:“可上课很累,我不想去。”

“只要你今天去上学了,妈妈就给你买新的玩具,好不好?”

孩子勉强答应,不情不愿地去了学校。

如此一来,父母让孩子上学竟然能成了一种交易。

孩子上学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在这个年龄段,读书、识字、学知识、学做人,就是每个孩子的责任。

可他们怕苦。

他们不喜欢端端正正坐在课室里听课,不喜欢被老师批评惩罚,更不喜欢动脑子去完成各种功课。

可难道就因为不喜欢,孩子就能不做吗?

有句话说得好,废掉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遗憾的是,父母虽然明白这一点,却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接受。

他们教育孩子时,最擅长的不是妥协,就是纵容。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父母的做法,决定了孩子的两种结果。

好的结果,是孩子改正错误,越变越好。

坏的结果,是孩子在错的路上越走越远。

2

孩子可以“撒泼”

父母却万万不能“胡来”

很多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耍赖、撒泼。

“我不想上学。”

“我讨厌读书。”

“我不是读书的料子。”

如果父母没处理,就会把事情弄得越糟糕。

有一些父母,拼命否定孩子。

“你这么笨,再不读书就完全比不上别人了。”

“我从来没听说过哪个不读书的孩子会有出息。”

“你现在不读书,等着以后要饭吧。”

如果你一味用“不行”、“不可以”、“不上学怎么行”来否定孩子,甚至从人格上进行打击,只会让孩子更加讨厌上学。

父母在情绪上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会让孩子把情绪带到学习上,越学越差。

正如那些从来得不到肯定的孩子,慢慢丧失信心与进取心,以至于自暴自弃。

有一些父母,一味满足孩子。

就像邻居妈妈,只是因为孩子抱怨两句,她就妥协,才刚答应给老师写便条,又跑去商店给孩子买玩具。

如果孩子下次提出更过分的要求,比如“要带着手机去上学”,她该怎么办?

去给孩子买最新款手机吗?

去让老师答应让孩子上课玩手机吗?

一味满足孩子,会给孩子惯出很多坏毛病。父母如果只会妥协与纵容,只会让孩子觉得这件事是可以商量的,进而跟你讨价还价。

长此以往,孩子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刁钻,父母的底线也越来越低。

你会发现,你欠孩子的“债”越来越多,孩子变得越来越贪心,而你想满足孩子,已经心有余力不足。

父母最悲哀的是,在孩子面前失去应有的原则。

3

对于孩子来说

接纳就等于被爱

卢梭讲过,世上最没用的教育方式有三种:

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当孩子提出“不想上学”等不合理的要求时,聪明的父母不会只批评孩子,不会一味否定,更不会一直妥协与纵容。

他会适当教孩子“学坏”。

一个朋友曾遇到类似的问题,她的处理方式比较出人意料。

那天,儿子直到上学时间都不起床,她问他怎么回事,儿子说不舒服,不想回学校。

朋友刚想开口训他,又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的教育机会,于是就说:

“不上学可以,那我先跟你班主任请假,今天我去上班,所以中午饭你要自己解决。”

儿子满口答应下来了,继续赖床。

在去上班的路上,朋友心想,孩子上学就跟自己去上班一样,会觉得很累,想休息,想松懈下来。

但只有当他松懈下来,才会因为无聊而觉得愧疚,害怕自己跟不上其他同学,从而明白自己这么做是不对的。

晚上回到家,朋友发现儿子果然坐在书桌前看书,并且保证第二天一定去上学。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接纳就等同于爱。

不管自己提出什么想法,什么要求,父母都不会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加以判断或否定,而是认真倾听,感受自己的心情,接受自己的想法。

很多事情,孩子自己是不知道对错的,只有亲身感受了,他们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接纳孩子的想法,让他们亲自去感受,比一味否定更重要。

很多父母不懂孩子为什么一言不合就“不想上学”、“不爱读书”、“不想写作业”,其实是孩子的情绪作祟。

他迫切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有人明白自己的感受,更需要有人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将对孩子的爱化为接纳与支持,孩子会得到更积极的成长能量。

4

孩子需要的不是控制

而是信任、信心和耐心

很多父母都觉得跟孩子沟通很难,特别是讲道理时,经常说不通。

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不妨回想自己平时是怎么“说”孩子的。

当孩子说,“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你会怎么回答?

回答1:

“不想上学,那你想干啥,上天吗?”

回答2:

“你怎么能有这种想法,你是个学生,就该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

回答3:

“你不去上学对得起妈妈吗?妈妈这么辛苦工作,就是为了你,而你要白吃白喝吗?”

如果以上的话你都说过,或者是其中之一,那么很抱歉,你已经关上了和孩子的沟通之门。

曾经读过一个感人的绘本。

这个孩子同样不想上学,妈妈告诉她不可以,孩子依然坚定地说:“妈妈,我真的不想上学。”

“那……好吧。”

妈妈没有指责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反而接纳了,并且跟孩子有了以下对话:

“不上学,你打算做什么?”

“我可以去做时装模特吗?”

“可以,那你一定是最漂亮的。”

“我可以去潜水吗?”

“可以,妈妈跟你一起。”

“今天,我可以飞到很高很高的天上吗?”

“可以,然后像小鸟一样飞翔。”

孩子开心地手舞足蹈,妈妈就在旁边配合,全然接纳孩子的要求。

这时候,孩子已经收拾好书包,开开心心地牵着妈妈出门了。

“那,我去上班了。”妈妈摸了摸孩子的头。

“嗯,我去上学了。”孩子高兴地向妈妈挥手再见。

跟孩子沟通,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你不用大吵大骂,不用声嘶力竭,却能够轻易了解孩子的心声,并且让孩子顺理成章地去做之前不想做的事。

恩诺教育首席心理专家周老师指出:或许孩子只是想跟你撒撒娇,发发牢骚,或许孩子只是在天马行空地想象。而在这一刻,我们为人父母的能做的不多,而是接纳孩子,给予孩子理解与信任。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控制与否定,而是你的信任、信心和耐心。在我们不理解孩子时做到信任他,接纳他,尤为难得,这也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