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容易陷入的五种家长陷阱,快来看看你中招了没?
作为家长你在家是否有以下表现?
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做家务孩子的作业,你比他还操心孩子与朋友发生矛盾,你会替他出面解决以孩子为中心,全家围绕孩子转如果你有以上表现中的一种或几种,那你就要警惕自己是否陷入了家长陷阱。
家长陷阱是指父母抑制不住为孩子排忧解难的冲动,挺身而出解救他们的情况。
家长陷阱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共同提出,她们共同编著出版《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一书。
父母们,以下这五种家长陷阱,你是否陷进去过?如果有,请记住:这五种陷阱很危险,它会把你的孩子变为一个颐指气使、以自己为中心、不能独立自主的人!
爱因斯坦说过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陷阱一 解救陷阱
案例:《小欢喜》中的童文洁在儿子方一凡学习成绩下滑后,给他报了各种补习班,多次找老师沟通。班主任建议方一凡蹲班时,她烦恼,后来取消蹲班后,又开始烦恼。在解决儿子的学习问题上,家长比孩子更操心。
当孩子与朋友交往中出现问题时,不管孩子愿不愿意,自己出面跟老师、跟对方家长沟通,替孩子摆平一切。
危害:孩子容易形成习惯,遇到问题,先找别人帮忙。只要找别人帮忙,问题就能解决。
专家支招:把拯救的机会留给孩子本人。忍住,别插手!
如果孩子还是小学生,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商量几种解决办法;
当孩子是中学生时,鼓励他自己想办法,你只用提供支持和反馈就行;
如果孩子上了高中,则应该完全放手,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你只用做好精神支持就行。
案例:孩子想吃什么东西,立马就得去买,排队时,必须把手机给他,他才能安静下来。
危害:孩子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会替别人着想。一旦父母无法立即满足其要求,孩子容易哭闹、发脾气。
专家支招: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耐心地等待。
从孩子懂事起,在游戏中培养他的耐心。当你正在忙着的时候,孩子来寻求帮助,你可以告诉他,你要先忙完手中的活,告诉他大概需要等待的时间。
案例:其实不光“学渣”有压力,学霸也有。《小欢喜》中的学霸乔英子的妈妈一心想让女儿上清华、北大。给她的课余时间安排的满满的,经常给女儿熬药膳补汤、给女儿房间安装隔音墙……
危害:当孩子不能达到预期时,家长失望、孩子压力大、容易有挫败沮丧感。
专家支招:不要过分控制或过度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在创造条件与过分干预之间把握好度。
案例: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一样。看见别的孩子有电话手表,孩子哭闹,买!孩子看见别人有平衡车,孩子要,买!对孩子的要求,不管是有理的还是无理的,有求必应。
危害:孩子不会自食其力,养成依赖的习惯。
专家支招: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想要的东西。
控制孩子的零花钱,鼓励孩子兼职赚钱。
当孩子想要某个东西时,可以帮他列个愿望清单,表示你记住了此事。
案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的爸爸们都很忙碌,全职妈妈也越来越多。陪伴孩子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父母感觉有愧于孩子,所以当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出于愧疚心理,父母也会爽快地答应。例如,不能陪孩子,孩子无聊想玩手机,就把手机给他。对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家,过年回来时,给孩子买平板、买品牌衣服、买高档玩具。
危害:表面风平浪静,实则后患无穷。
专家支招:趁周末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身心灵时间”。每天或每周抽出10-15分钟的时间,抛开手机、电脑、电视的干扰,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家长陷阱。
达琳和罗恩两位心理医生在《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中反复告诫我们:如果父母掉入家长陷阱,孩子在步入成年之后就会明显力不从心。作为家长,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在日常小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勤于思考的能力,而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受用一生的礼物。